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两千年前,华夏与古罗马一样骁勇善战,靠的不仅仅是秦汉时期几位将军天才级别的指挥能力,还有多方面的物质条件】

    【首先,为大家讲述决定军队战斗力的物质条件之一——兵器】

    【华夏兵文化起源于先秦,在春秋战国时形成系统,两汉时期称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帝国的皇帝,不仅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也统一了兵器】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能大规模销毁青铜兵器,是因为朝廷已经掌握了铁兵器生产,能满足当时战争的需要】

    天幕中放出了考古的画面。

    三四个穿着工作服的考古工作者,蹲在兵马俑坑里,有的在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铲去刚出土文物的土壤,有的在用刷子细致地刷走上面的灰尘。

    而这些文物,有青铜剑、青铜弩机还有一些箭簇。

    视频画面一转,刚刚从兵马俑坑中挖出来的文物出现在了方方正正的室内,考古工作者开始小心翼翼清理上面的锈迹,用各种工具研究它的年代、工艺。

    面对记者的采访,考古工作者激动地表示:“这是刚从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青铜弩机,经过科学检测,我们发现,每个弩机的形状和铜锡配比居然一模一样!同时出土的剑、弩机、箭头,还有矛和戈竟然都是按照相同的技术标准铸造的!”

    扶苏震惊地看着天幕公开后世人的盗墓活动,还以为父皇要暴怒,没想到看过去却发现,嬴政冷眼看着这一幕,冷静地仿佛是在看别人的墓被盗。

    嬴政手背青筋暴起,几次已经将手搭在了腰间剑柄上。

    很快,他作为一位眼光卓越的帝王,已经看出后世对自己陵墓谨慎的保护姿态,并不像是破坏。

    最重要的是,后世距离现在太久远了,几千年的时光,暴怒也解决不了什么。

    嬴政最终松开手,只淡淡感慨了一句:“相邦当年辛苦了。”

    这里的相邦,指的是吕不韦。

    吕不韦当年就是秦国武器装备制作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工师下面是丞,最后是亲手制作武器装备的工匠。

    工匠制作武器时会刻上自己的名字,无论是哪个环节出问题都可以通过名字追查到负责人。

    秦律严苛,追查到自己会有什么结果,可以想象。

    在这样严厉的政策下,大秦的兵器和各项工程,质量是绝对没有豆腐渣工程这么一说,几千年的保质期都不过期。

    【西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以后,铁兵器已经基本取代铜兵器】

    【汉武帝明确将冶铁官营,不仅在全国重要的产铁地都设置了铁官,还派人在不产铁的地方收集废铁回炉,冶铁炼钢技术进一步推广,有了高炉冶铁、百炼钢技术、淬火技术和鼓风技术】

    【秦汉时期,铁兵器开始大量使用,并且远射程的弩箭在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铁制的铠甲等防御设备得到发展】

    【汉朝时期,由于弩机是对付匈奴骑兵的重大杀器,弩机在汉朝得到了更大的改进和发展】

    刚刚还在担忧自己被盗墓的刘彻,下一秒就看到天幕上出现了新的陪葬品,来自大汉陵墓的陪葬品。

    这一次展示的只是单独的弩机,但是刘彻总觉得弩机越看越眼熟,甚至怀疑是从自己的茂陵中挖出来的,就差没直接脏话骂出声。

    天幕上,汉朝铜弩机局部放大,展示与秦朝弩机不同的细节:铜铸的机匣。

    旁边有文字解释:机匣,古代称之为“郭”,使用铜郭后能提高弩的初速。

    【除了单人弩机,东汉时期还出现了腰引弩】

    天幕上又出现一名壮士弩手,弩手坐在地上,用双脚向前蹬弓,当弩箭被拉弓射出后,嗖的一声快速化作一道残影。

    ——由于腰引弩是用系在腰间的拴钩曳弦张弓,弩箭的弹射力更大,速度更快。

    刘彻与嬴政此时在不同时空齐齐眼前一亮:“记下!”

    这是来自后世的利器,可以提前使用,而且目前的工艺条件可以满足。

    【从兵种上来说,秦朝时期,作战主体主要是车兵、步兵、骑兵、水兵,从一开始的单一作战演化为协同作战】

    【汉朝同样很重视水军,建立了一支拥有4000余艘战船、20多万水兵的楼船军】

    【公元前109年,汉将杨仆甚至带领水军5万人渡海作战,开创了我国古代海军大规模渡海作战的先例】

    “战船,楼船,海军。”朱元璋记住了这几个重要词汇,依然看着天幕,冷声呼唤最善战的朱棣:“老四,记住了,咱大明的水军也不能比暴秦差。”

    朱元璋当初征战四方时,不仅吃过火器的亏,还吃过水军的亏,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时差点丧命。

    包括执行海禁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明军不善水战,出海作战时屡屡吃亏,每次都让张、方余部海上逃跑。

    现在朱元璋知道海外大国野心勃勃,已经有心思放弃海禁,那自然是得大力发展水上战斗力。

    朱棣有点懵,他也是马背将军,擅长陆地上作战,怎么点名让他发展水军了?

    但是朱元璋对儿子们的信任向来是高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既然开口了,由不得他不应,只好硬着头皮先答应下来。

    【许多人以为秦汉时期没有军医,也是误解】

    【秦汉时期有了军队中的医官,懂得用膏药、汤药、丸药、散药、醴、滴、栓、丹药等来治疗士兵的各种疾病】

    “昔日先帝时期,晁错曾建议招募人民移至边塞时特意要求设置医药救治疾病,让许多迁移人口不至于水土不服生病。”刘彻再次想起景帝时期的晁错。

    “晁错真乃大才也!”

    主父偃眼神微微闪烁:陛下这是不是暗示,他也想削藩了?

    【《史记·仓公列传》记载,仓公淳于意在军队中“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首创“寸口”切脉诊断法一直沿用至今】

    【东汉时期,交趾之战中,军中医官让全军将士饮用“薏苡”以预防疫病,起到了作用】

    【汉恒帝时期,皇甫规在羌族作战,因军中疫病流行,皇甫规把病人集中安置在指定的空房中,并且亲自巡视给与汤药,这也是我国“时疫野战医院”最早的记录】

    听到天幕屡次提起汉朝的医官,刘彻也意识到了后世似乎很看重医官。

    目前大汉虽然有,但军中医官并未普及,卫青上前恭敬道:“陛下,天幕看重军中医官想必大有裨益,不如我大汉也在军中多置医官?”

    不光卫青,此时武将都有此意,特别是经历过军中瘟疫疾病流行的,齐齐附和。

    刘彻抬手将声音压下:“先看天幕,此事稍后再议。”

    见汲黯又要上谏,刘彻头疼地连忙补充:“先记下此事,需从长计议。”

    汲黯这才闭上嘴。

    【秦朝的邮驿传递制度能保证军事命令和情报的传达。秦统一全国后,车同轨书同文也让信息更好地传递,每隔30里设置一驿站,每个驿站都有传车和驿骑。每隔10里设一亭,而处在交通线上的亭同时具备通信功能,被称为“邮亭”】

    【汉代时有了烽燧系统,与邮驿军事系统相辅相成,当天阴雨烽火不能燃起时,军方会立刻派出飞骑或直接跑步去兄弟堡垒传递情报】

    【秦汉时期的烽火通信与邮驿系统一直到清朝时期,依然还在使用】

    天幕上再次放出图片资料。

    华夏西周时就有烽火台作为军事预警,大秦自然也有。

    起初听到天幕说汉朝的烽燧系统大秦将士还不以为然,直到看到详细的资料,知道大汉竟然对烽火的品种、品数及其施放都有严格的法律规定。

    比如单是居延边塞的烽火信号分为烽、表、烟、苣火和积薪五类,还有燧卒的人数等。各项细化分类,果然看起来更正规更能传递情报。

    还没有烽燧系统的秦朝嬴政满意点头:“记下。”

    很好,又学了一招。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人】

    【首先,不得不提的人,是商鞅,商鞅变法之后的军事制度不但帮助秦朝一统六国,后世的诸多军事制度、甚至科举制度都有他军功封爵的影子】

    【其次,是名将。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国占了两个,赵国占了两个,赵国的两位还被自己的昏庸君王赶跑了,可见当权者的重要性】

    这一次,嬴政终于长松一口气,甚至眉眼带笑地看向自己的满朝文武。

    他可不是那些喜欢猜疑的君王,自己麾下的武将战功赫赫也不会担心功高盖主,开国将领还在,满朝人才济济,十分自得。

    王翦同样心情激动。

    天幕上说他是四大名将!四大名将!

    【秦汉时期,名将辈出】

    【大秦的王翦王家,蒙恬蒙家,大秦最后的守护神章邯,武将人才辈出】

    【大汉的兵仙韩信,冠军侯霍去病,长平侯卫青,都是凭借战功打下来的功勋】

    刘彻对韩信不是很有兴趣,毕竟韩信再兵仙,已经是高祖时期的旧人了。

    直到听到冠军侯和长平侯,刘彻精神了!

    “这霍去病是谁?!”

    卫青:“……”

    要不要告诉陛下,去病是他家的,但是还是个孩子呢?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人,当权者】

    【秦皇汉武的武德我想是没人怀疑的,虽然他们治世时的百姓是真得苦】

    【作为千古一帝,有时候真希望他们能再完美一些,再完美一些,跟李世民一样文治武功都圆满,百姓安居乐业,成为真正的和平盛世,那想必朝代的寿命能更长一些,秦朝也不至于二世而亡】

    荆咕一声长叹,带着同样作为普通老百姓的共情。

    秦皇汉武时期,无论是大兴徭役还是对外征战,都是相当频繁。

    一次次艰难的胜利、国土的扩张背后,是百姓被压榨到极致的痛苦。

    荆咕选取了古代修长城、征战百越时的影视资料截图,放在天幕上看起来更是触目惊心。

    那瘦弱疲惫的役夫还在艰难地搬砖时,直接累倒在了长城下;

    那年轻稚嫩的战士,还没打到敌人,就已经被南方的瘴气蚊虫折腾的痛不欲生。

    在边塞,战士一次又一次的与匈奴作战,战马越来越瘦,战士也越来越少……

    在乡村,农夫面对着一次又一次催收徭役的小吏,哭着跪下求饶说真得交不上,结果却是被带走充作奴隶抵债……

    这一去,又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

    【现在,回到主题】

    【2000年前,我们的确与古罗马一样骁勇善战】

    【曾有人说,假如古罗马东征没有迷路,打到华夏怎么办?】

    【那只能说,欢迎新成员加入华夏~】

    插入书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