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23章 后续影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好了,这一期的“四大文明古国对比”就到这里啦,下一期是“帝王陵墓与海外遗珍”,讲述帝王陵墓里的科技文化,机关陷阱,以及那些年被盗到海外的文物等】

    【咱们七天后再见!】

    天幕上放出动听的音乐,绚烂的烟花,仿佛是用一场烟火盛会来宣告谢幕。

    烟花落下,音乐渐渐熄灭,然后从未听过的旋律回荡在所有人的心中,恍惚中仿佛音乐并没有消散。

    天幕彻底消散,恢复了原本的天空,不知不觉之间,原来已经明月高悬。

    “你们说,天幕消失之后,是不是去了月球上?”胡亥痴痴地看着明月,眼里有着一丝渴望,天幕的伟力太过神奇,他也好想拥有。

    扶苏很耐心地给弟弟解释: “不是,那是后世子孙,不是仙人。”谁知道胡亥不但没感激他,还恨恨地瞪了他一眼。

    扶苏:???幼弟大了,心思太难猜了,不知怎么突然就惹他生气了。

    很快,扶苏也顾不上探究弟弟为什么生气,父皇发布了新的命令。

    “收天下书籍于咸阳,抄一份藏于咸阳宫。”天幕出现之前,李斯正在提议收天下书于咸阳然后焚毁以统一思想,现在嬴政给出了回复。

    但是,嬴政没有再提焚毁的事。李斯也没有出言反对。他只是眼神闪了闪,心里有了其他的想法。

    嬴政又下令: “令儒家淳于越率领众儒家弟子,修书编书以统一思想,同时多多备份,留一份放骊山墓中,留以后人查看。”

    嬴政觉得,反正都要被盗墓,还不如多留点好东西,免得后世子孙没见过世面,只把兵马俑当宝贝。

    一想起兵马俑,嬴政脑海里就想起天幕中放出的兵马俑主题酒店,想起那满屋子密密麻麻无处不在的兵马俑,再假设一下自己房中也有这样的兵马俑.…

    嬴政面无表情地想:不,朕没那么愚蠢,兵马俑是给死者用得,他用真人兵马护卫不香吗?

    “诺!”

    淳于越应答的甚至有些迫不及待,语气是压抑不住的兴奋。

    后世十分看重祖宗的文化史料,修书编书一定是一个青史留名的事。

    嬴政又看向满朝文武: “诸位回去多写点书,不然后世真以为只有儒家书籍可观看了。”淳于越:刚刚还在激动的心

    立刻冷静了。

    一提起这事,想到后世独尊儒术,儒家顿时成为了朝堂的公敌。感受着来自四面八方明里暗里敌视的眼光,淳于越等儒家弟子是痛并快乐着。

    王翦突然笑呵呵请缨: “陛下,臣老了,出征打仗就交给子孙,这写兵书的事老臣自认有几分经

    验。

    尉缭都成尉缭子了,他王翦难道不能成王翦子。王家,也是将门世家,可不能埋没。

    嬴政很满意,还是老将军最贴心: “准。”

    李斯瞥了笑得满脸忠厚的王翦一眼,也朝君王请示: “臣愿为君上分忧。”李斯又谄媚又实在,君上想要,他就写。何尝不是他也想写。韩非成了韩非子,他李斯凭什么不可以成李斯子。

    儒家法家兵家,目前大秦朝堂上最强势的几家都表态著书立作,其他本就势微的百家不用嬴政吩咐,一个比一个热情。

    后世女子只知道儒法墨兵几家,定然是流传的著作太少,肯定不是他们的学问太差。

    看看那西方,一个人流传几十本书,学说都传到东方来了。还是他们不够勤奋,不然也得传去西方。

    嬴政心头无比舒畅,——应允。很好,大秦果然是人才济济。

    嬴政不忘提醒: “诸位写书之后请人多誉抄几份,给子孙传下,也要自己墓中留几分,别让后世子孙以为大秦只有兵马俑。”

    众臣先是应允,然后集体被提醒着想起了兵马俑主题酒店。“陛下说得对!!!”

    未央宫中,刘彻意犹未尽看着天幕消散,回到了大殿中。

    君臣各自归位,原本已经被判下狱的王恢因为天幕的突然出现,有机会缓冲,与刘彻等人一起看完了天幕。

    天幕结束,缓冲结束了。王恢重新回到殿下,战战兢兢等待自己的宣判。

    刘彻深沉地看了一眼王恢,已经没有之前的愤怒。他大袖一挥,对王恢道: “天幕来得巧了,给你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谢陛下!”王恢深深地叩首拜谢。半只脚都踏进鬼门关,天幕一来,把他拉回来了。

    “现在大汉正缺人,朕留着你有重要事情吩咐。”刘彻可不是心软的慈善家,不杀人只是为了留着更好的压榨。

    >

    “陛下请看。”笔吏们奋笔疾书,各自画出不同的地图,现在已经统一整理,分类出了好几份地图。

    四大文明古国地图,全球地图,高丽新罗百济地图等等。

    虽然有些潦草,没有局部细分到山脉地理形态,但是对大汉人来说这样反而正常。

    “好!”刘彻对这些地图已经很满意了,特意选出其中罗马与大汉对比的地图,大方地对画出了完整地图的笔吏赏赐:“赏!”

    “谢陛下!”笔吏激动地跪谢。

    他们知道,这并不止是这一次的赏赐,这也是为了激励他们下一次能更快速准确地记录天幕。陛下是在表示:只要做得够好,赏赐不会少。

    刘彻挥退笔吏,拿着珍贵的丝帛地图,对着文臣武将们指着地图上匈奴的位置,然后又点了点西域:

    “匈奴要打,西域也要开。”

    刘彻看着西域的目光火热。

    张骞,张骞,带来各种物种的张骞,天幕夸好多次了,后世还有他的壁画,这得多大的功劳啊!刘彻恨不得立刻现在喊一声张骞,张骞马上就带着大包小包的收获回到他面前。哦,对,还有西域的工匠。

    桑弘羊连夜提醒,指着海域: “还有海路,那弱宋都能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大汉也可以。”

    刘彻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没错,陆上丝绸之路是大汉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是大汉的。”

    那么,海上丝绸之路派谁去呢?大臣们心思浮动了起来。

    陆上是张骞,已经出去了,也已经青史留名。那海上怎么能不是自己呢?大汉的造船技术也不差,水军完全可以训练,等练好了,嘿嘿。

    大臣们互相看,彼此都是未来的竞争对手。

    主父偃冷眼旁观这一切,心头冷笑:嘿,一群老东西,匈奴还没打完不可能出海,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培养水军培养孩子。他看他家孙子就很有当水军将军的天赋!

    大唐的太极宫中,长孙皇后平息了心情,擦干眼泪,反过来安慰李世民:“陛下,大唐能有未来的开元盛世,如今同样能打造贞观盛世!”

    李世民还在为一系列的糟心事心痛。

    开元盛世后就是安史之乱,糟心。安史之乱后是藩镇割据,糟心。

    r />藩镇割据还导致了后面宋朝重文抑武,糟心。后面朝代的重文抑武还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更糟心了!

    那个糟心的李隆基,怎么是他的后人啊!!!

    ——虽然其实宋明清衰弱并不能怪罪在大唐的份上,但是李世民一想到后世那么热爱他大唐的子孙后人们被李隆基带来的灾祸贻害无穷,就很想把李隆基提到面前痛揍一顿。

    “陛下,我们管不到后世子孙,但是管不到现在的人吗?”长孙皇后又温言相劝。

    李世民打起精神,看着满朝一起打天下、一起玄武门之变走过来的文臣武将,一想到后世纪念他们说“贞观之治” “贞观群臣”,李世民重新有了信心。

    没错,他们管不到后人,还管不到自己吗?

    “好!”李世民狠狠握拳, "等朕把周边都给打平了,看那什么大食帝国还来不来扰边。"史书上的自己能做到“贞观之治”,现在得到天幕提醒的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

    宋朝汴京,赵匡胤没有在垂拱殿接见赵光义,而是私底下召见了自己的儿子和兄弟们。

    赵光义从听到天幕上讲宋朝开始,就一直提心吊胆。知道早晚会有当面对质的一天,这一天终于来到后,他反而心安了。

    是在私底下不是在大殿上,说明皇兄把这当做家务事来,他就有机会讲讲感情了。

    赵光义抵达的时候,赵光美已经到了,笑嘻嘻地看着自己,满脸看好戏的表情。

    两个侄子表情有些异样,估计是听到天幕上说宋朝后面当皇帝的是赵光义的子孙而不是他们一脉,开始对他产生怀疑。

    赵光义并不在意,两侄子根本不足为惧。他恭敬地对着皇兄行了礼,什么都不知道似的问道: “不知道皇兄叫弟弟过来有何事吩咐?”

    赵匡胤正在倒酒,给赵光义推来一杯。

    赵光义心头一颤,立刻想到了杯酒释兵权。但是看到赵匡胤的亲儿子也有,勉强放下心来,接过了酒。

    赵匡胤也不管他,自己先喝了自己面前的一杯。皇帝都喝了,其他几位哪怕是亲人,也是臣子,自然立刻也跟着喝酒。

    喝完杯中酒,赵匡胤开门见山就道: “老二啊,听说你对掌握兵权很有兴趣,有没有兴趣试试?"

    赵光义准备的一肚

    子感情牌还没来得及开口,刚喝完的酒也差点呛出来,就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皇兄,我……”

    赵匡胤早已打定了主意,不等赵光义说出任何解释的话,直接下命令: “既然说你和你的后人文弱的很,尽给我大宋丢人,那你就操练起来,缺什么补什么,给我滚军营里历练去!"

    “皇兄……”赵光义见赵匡胤一副铁了心的坚定表情,知道求饶没用,连忙看向一旁看好戏的赵光美, “三弟……”

    赵光美老实说也觉得有些突然,但他对赵光义也起了怀疑,并不想为他说情。原本想糊弄几句,还没开口,赵匡胤眼神一横过来,冷声道: “你也是,都给我滚军营去。”

    赵光美: “啊?”

    关他什么事!

    赵德芳一喜,两个威胁很大的叔叔被送走了,皇位岂不是哥哥稳了。

    谁知道赵匡胤冷着脸看过来,对两个儿子也没放过: “你们也是,今天回宫中收拾行李,明天就去军营。"

    赵德昭、赵德芳二脸懵逼。天幕是说大宋重文抑武导致皇帝都被抓了,但这是二叔的错,关他们什么事。

    很快,更沉稳一些的赵德昭反应过来,拉着弟弟答应了下来: “儿臣定不负父皇众望。”父皇恐怕是为了让历代帝王们吸取教训,特意让皇室子弟去军营亲自感受一番。

    而且天幕刚刚说过大宋对武将的打压,还和其他国家其他朝代对比,军心定然会不满,此时还有什么比皇室子弟入军营更能安抚军心?

    赵匡胤对儿子还算灵活的脑子很满意,赵光义也变得殷勤起来,只有赵德芳还在哼哼唧唧不情愿,被赵匡胤不耐烦一脚踹出宫去。

    赵德昭连忙行礼告退,去看不省心的弟弟。赵光义赵光美相继行礼,各自怀着不同心思也离开了。

    赵匡胤对这一切都看得很清楚,也明白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他看着赵光义的背影,把玩着手中的酒壶,拿出两个酒杯,一边倒一杯。

    其中一杯,是他喝得,没问题。

    另一杯,是给赵光义他们喝得,有点小问题。

    这个酒壶,叫做鸳鸯转香壶,一只酒壶里可以倒出两种酒。

    传说最早鸳鸯转香壶见于汉朝,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扶持刘盈之子刘恭立为皇帝。吕雉怕刘恭之母张皇

    后与她夺权,使用鸳鸯转香壶装了两种酒,其中一种是毒酒,在酒宴上将张皇后毒死。

    赵匡胤今日自然装得不是毒酒。他摩挲着鸳鸯转香壶,表情阴沉:希望不会有一天,逼到他不得不用上吕后的手段。

    赵光义能掌握军心算他厉害,掌握不了,正好找个由头废了。

    赵匡胤想着徽钦二宗被俘虏的耻辱,心里的念头更加坚定。他提了迁都屡次被拒,现在看来不迁不行。既然赵光义的根基在文臣,那就把他扔到武将堆里,让他们看看,这大宋天下,到底谁能主宰。

    一直到五日以后,睡醒之后头痛欲裂的赵光义一觉醒来,看着简陋的帐篷满脸懵逼。

    这是什么鬼地方!

    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进来,一张嘴,叽里呱啦说的话赵光义一个字都没听懂。等看到赵光义没反应,对方一鞭子就抽了过来。

    赵光义感受到自己手臂上的疼痛才明白眼前不是在做梦,气得原地跳起来: “大胆!”

    小头目比他更气,挥舞着鞭子一边叽里呱啦一边朝他抽打,赵光义躲得团团转,一直到小头目听到外面放饭的声音,急吼吼去吃饭,才扔了鞭子又骂了他一顿,离开了。

    赵光义疼得浑身直抽抽,低头一看,才发现不对劲:等等,他的衣服,怎么变成了一身的粗布麻衣?他的行李呢?他的心腹呢?还有他准备大放光彩的军阵图呢!

    遥远的汴京,赵匡胤看着心腹传来的“赵光义军营生活观察日记”哈哈大笑。

    他知道,若是把赵光义的脑子去京师军营,他最擅长结党营私,一定能把军营搅和成一团浑水,但是他为什么要如他意?

    直接把赵光义送去穷山僻壤的军营里,当地方言是他精挑细选最难懂的一个,生活艰苦,每日剿匪累得半死不活,看他怎么搅和!

    不止赵光义,为了锻炼儿子们,赵匡胤一个不落全送去了偏僻地方,还特意挑选了民风彪悍的区域,保证他们能感受到当兵的苦。

    ——当然,为了保障生命安全,暗中也派了人保护,同时也是监视避免逃跑。

    赵匡胤挨个查看完几个亲人的表现后,脸色沉重起来。

    目前,他们的表现没一个让自己满意,果然富贵生活让他们迷了眼,表现的比当年当兵的自己差远了。

    “我大宋不

    缺技术,不缺钱,也不缺名臣。就缺好皇帝!”如果他们一直表现这么废物,那大宋的未来,依然是同样的耻辱。

    赵匡胤传唤来传信兵,吩咐下去:“去这几个地方,散步谣言说朝廷要剿匪。”等匪徒有了压力,双方打起来,就可以好好锻炼锻炼几个皇室废物了..

    赵匡胤眼神冰冷,起身走向后宫。

    如果一直锻炼不出来,那他只能,再培养新的有为之君...

    “恢复前朝市舶司,恢复海上贸易。”明朝,朱元璋等天幕一结束,风风火火就下达了一系列的新命令。

    “至于那张士诚余部,再来就当做去练兵。不是说海外有蛮夷未来会侵略我华夏吗,我大明既有神机营,也有水军,岂能落后于人!"

    朱元璋现在还有些余怒未消。

    他老朱从乞丐打天下,后世子孙太丢人,不知道的前朝皇帝还以为他老朱也不行。得让天幕见识见识,老朱家也是能征善战,陆上水上都强!

    "继续打,朕就不信,把他打趴下还敢打我们大清的主意。"

    清朝,天幕刚结束时玄烨就颁布了一系列重视工匠和去罗刹国后方抢工匠的措施。没几日,传来战败的罗刹国再次生事的消息,这一次,玄烨态度强硬起来。既然后面的子孙不成器,那他作为老祖宗,他要为子孙后代,永绝后患!

    "另,征召汉人入伍,有功者,赏!"“征召优秀的汉人工匠,能者可授予官职。”“征召……”

    一系列的措施颁布下去后,玄烨对着特意带在身边以正身份的太子敦敦教诲:

    “昔日唐太宗是鲜卑后裔,却依然能成为四海臣服的天可汗。太宗皇帝曾有云,其他帝王只爱中原的子民,但是他爱四海之内所有臣民。今日朕决定效仿太宗皇帝,也做一回天可汗。"

    “父皇英明!”

    七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放在古代,新政的措施还没来得及传递到边疆,也还没来得及彻底实施下来看见效果。

    放在现代,荆咕以一种上班族的自律查资料做视频剪视频,终于做完了又一个长长的视频,开始了定时的直播。

    【大家好,我荆咕今天也没有咕咕~】【我回来啦~】【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帝王陵墓与海外遗珍》,

    大家期不期待~】

    嬴政长呼一口气:终于还是来了。他终于可以知道,是哪个混蛋后人挖了他这个老祖宗的墓。

    刘彻这一次早有准备,兴致勃勃往殿外一走出去,宫女们立刻把案几、食物、酒水全搬了上来。

    刘彻舒舒服服吃着喝着看天幕,还有闲心对大臣们调侃嬴政: “朕要好好看看,始皇的骊山墓是怎么被挖的。"

    一片大臣附和声中,卫青闷头喝酒不说话。

    他就怕,看着看着轮到陛下的帝王陵被挖,陛下又要暴跳如雷了。

    【先简单概括一下先秦时期的陵墓,也是华夏墓葬文化形成的起源和变化过程】“先秦时期,怎么不直接讲秦朝,可惜了……”刘彻啧啧有声,十分遗憾。

    【旧石器时代,人们将死去的同伴埋藏在洞中,在尸体周围撒上赤铁矿粉,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思,这就是华夏最早的墓葬,赤铁矿粉就是人类最早、最朴素的随葬品】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有了贫富差距,富有者开始有条件修建大墓,并且埋藏丰富且精美的随葬品】

    天幕上先是出现了一个原始的山洞,非常朴素的岩石山洞。

    一具枯瘦并且毫无生机的尸体躺在地上,眼看着已经彻底死亡。他的同伴们哀痛地站在他尸体边,手里拿着红棕色的赤铁矿粉,围着尸体一边走一边洒,直到将尸体彻底包围;

    然后又出现了一个山洞,这时的原始人不再只是洒赤铁矿粉,开始搬运各种精美的骨器、石器、羽毛等物品,一起陪着尸体放在山洞深处,然后将山洞彻底封死,成为死者独立的死亡空间。

    【夏商周时期进入奴隶制社会,有了土坑墓,随葬品也是死者生前使用过的礼器、玩物。贵族还会随葬青铜礼器、玉器,甚至伴随着殉人和殉牲】

    【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的“封树”完善起来,为墓葬增添了更多的仪式感】天幕又出现了夏商周遗址的考古现场。

    可以清晰地看到,贵族的大墓里挖着土坑,是向下的土葬,而且向下有了斜坡。土坑里,摆放着各种青铜器、玉器,甚至还有人殉葬的骨骼,和动物的骨骼。

    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大墓就变成了一个个小山丘一般的土包。封树,就是积土成封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坟包。

    【秦汉时期,石室墓和

    砖室墓流行起来,墓葬形式开始变多。秦朝的随葬俑开始完善,汉朝还多了很多生活元素,比如谷仓,灶台,水井等,内壁也多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壁画】

    【隋唐时期,墓葬越来越奢华,随葬品也开始变得多种多样,数量和贵重程度都很惊人,厚葬之风愈演愈烈。哪怕唐太宗李世民自长孙皇后去世后说要薄葬,其实也是厚葬】

    【从宋代开始,纸扎代替陶俑成为了新的明器,到明清时代开始普及。墓葬里主要是铜钱和日常生活用品,而且纸扎传统一直流传到了现代,成为了华夏独有的丧葬艺术】

    此时所有位面的皇帝心里齐齐涌上一个念头:

    完蛋!

    对各朝各代的墓葬这么熟悉,这是一网打尽,一个都不放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