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27章 帝王陵墓与海外遗珍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因为项羽的焚烧,秦朝许多文献资料和工艺技术都已经失传了】

    【秦始皇陵中兵马俑写实风格的雕塑艺术、烧制工艺、铜车马的冶金铸造和青铜剑铬盐氧化处理的先进科技直到今天都是未解之谜】

    【更不用说打开陵墓后就消散在空中的兵马俑色彩,我们连染料用的具体材料都不知道】

    【这是十分遗憾的事情,这些技术在汉朝的帝王陵里也已经失传了】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项羽发动的兵燹,给先秦文化和科技带来了灭绝性的毁坏,让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华夏文明直接断层了】

    秦朝时期,项梁看着天幕已经数次骂项羽毁坏文化,眉心的皱褶就没松开过。

    他看着一旁正在练拳的侄子项籍,还没告诉他自己准备给他取字名“羽”。

    他也很纳闷,项家怎么说也是名门世家,攻入咸阳后什么火烧咸阳、火烧始皇陵做得跟匪盗似的,侄子这是跟谁学的?

    但是想想侄子偏爱武力不爱动脑的性格,又觉得完全是他做得出来的事。

    项梁目光冷嗖嗖看着侄子,不行,推翻大秦可以,烧书不行,把书烧完了,就算抢到皇位,谁给你统治江山?

    而且听天幕的语气,很明显还没抢到。

    项梁左右看了看,找到一根粗粗的棍子,提着棍子走向项籍。项籍刚感觉背后凉飕飕,一扭身看到叔父,下意识就想跑。

    “站住。”项梁先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是项家祖传的兵书,“以后每天读书写字一个时辰。”嗯,先从简单的开始,今天一个时辰,明天两个时辰,后天三个时辰……

    项籍:“啊,我不想读书……”项梁冷着脸,亮出了棍子..…

    【制造如此兵燹的并不只有项羽一个,被兵燹祸害到的帝王陵也不止秦始皇陵】【接下来,请大家热烈欢迎我们新的受害者——汉朝帝王!】

    “哗啦啦!”

    天幕夸张地配上了掌声雷鸣的背景音乐,而受害者汉朝帝王们心里哗啦啦落泪。“这小娘子,促狭的很!”刘邦哭笑不得,这个开场,这到底是惋惜还是幸灾乐祸?“你还笑得出来。”吕雉的表情也很难看。虽然与刘邦感情不和,但是她死后定然也是葬在刘邦的高陵里,被盗墓了自己也逃不过。

    【汉朝是一个很有故事的朝代】

    【汉朝的墓葬也写满了故事】【比如汉朝帝王陵的盗墓故事,挨个讲下来足够我单独开一期】

    【毕竟,大家都知道的,汉朝帝王陵十墓九空。那么多帝王陵被盗,我都可以一陵讲一期了】【有的陵墓还被反复刷,比如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被盗了好多次,老惨了】

    十墓九空!茂陵还反复被盗!

    刘彻: “是谁!谁干得!”

    【西汉王朝自高祖刘邦到平帝刘行,共经历了十一个皇帝。除文帝和宣帝分别葬于长安城东南的白鹿原和杜东原上外,其它九个皇帝葬就葬在汉长安城北的咸阳原上。】

    【这九座帝陵十分整齐,东西一线排开,绵延百余里。由东向西依次为:景帝阳陵、高祖长陵、惠帝安陵、哀帝义陵、元帝渭陵、成帝延陵、平帝康陵、昭帝平陵、武帝茂陵。】

    【西汉末年赤眉军盗墓的时候,位置非常好找,一墓一墓挨个进,大概开心坏了】先不说刘邦等西汉皇帝如何气愤,东汉,刘秀有些提心吊胆。

    目前说得是前朝大汉,几乎所有帝王陵都遭殃,他的帝王陵呢?天幕这次讲汉朝帝王陵,会不会也有他这个汉朝的?

    【今天主要讲帝王陵,就从汉高祖刘邦的长陵开始讲起】

    【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帝王陵,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于此,陪葬者大都是跟随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比如萧何、曹参、周勃、周亚夫、张耳等人。当时据说陪葬墓有100多人,但是现在仅存70多个墓冢,可见历史之中已经遗失了不少】

    被点名能被陪葬的大臣喜气洋洋。

    刘邦却有些忧心忡忡。

    萧何: “怎么了?”

    刘邦: “你说,始皇帝那里能不能看到天幕?”假如也能,他们这是一窝端,全暴露了。

    吕雉眼神悠长,她倒是希望,可以看到。嬴政可以接受巴寡妇清的效力,为什么不可以接受她吕雉的效力。

    嬴政冷笑: “很好,都给朕记下来,一个不许漏下。”

    可惜,名字没说全,陪葬的100多位开国文臣武将,如果都能挖过来多好。刘邦挖走他的大秦江山,挖走他的秦朝制度,他挖走汉朝的文臣武将,很公平。

    />

    【比如长陵外有一处大型建筑遗址,应该是当时寝殿、便殿一类的礼制建筑。寝殿是主要的祭祀场所,殿堂摆放亡者神位,陵园中的宫人要像侍奉生前的皇帝皇后一样,每天恭恭敬敬送上四次饮食,这就是“日祭于寝”的礼仪制度。便殿是休息场所,寝殿举行祭祀活动前后,参与者可以在便殿休息】

    【除了秦始皇陵有兵马俑,长陵也有。在陪葬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3000座彩绘兵马俑】

    【这些兵马俑不如真人高大,虽然也有步兵和骑兵,但是大的身高只有48.5厘米,小的44.5厘米,相当于正常人身高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放上秦始皇陵兵马俑和长陵兵马俑的对比图,那叫一个对比惨烈,仿佛是成年士兵和儿童玩具的

    差别。

    嬴政:呵呵。学他又学不像,这么小,啧。

    刘邦: “这不是朕的!”陪葬墓陪葬墓,是大臣的。但是吧,帝王陵的一切规制都是由帝王决定的,大臣想要什么也做不了主。

    只能说,汉朝建国初期,真得很穷……

    【在陪葬墓中,考古人员除了发现彩绘漆木车、漆箱等物品,还发现了两百余玉片,个别玉片的四角小孔有残留的银丝,死者应该是穿着银缕玉衣下葬的】

    【后来经过多方验证,有学者认为,这陪葬墓应该是周勃、周亚夫父子的墓】

    【周勃与刘邦是贫贱之交,一直追随他打江山、定江山。周亚夫助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保住大汉江山稳定,周氏父子对安定大汉功劳巨大】

    【据史料记载,汉朝的重要将领死后,朝廷都要给以隆重的礼遇,以军阵送葬。这些陶俑应该象征着为死者送葬的军队,与秦始皇陵的军队意义不同】

    刘邦的脸色明显阴沉了下来:七国之乱,是哪七个诸侯国?

    朝堂上,被封王的异姓诸侯王在汉初都还健在,他们忧心忡忡地彼此看了看,不知道八王之乱里,有没有自己的子孙后代。

    【汉文帝也是个故事男孩】

    【二十四孝里的“亲尝汤药”故事男主角就是汉文帝,文景之治是他跟他儿子,顶妻背母是他跟他的妻子母亲的陵墓格局】

    />

    刘恒: "白莲花?为什么用莲花比喻?"

    邓通道:“屈子用香草比喻君子品德高尚,莲花清香,白莲更是纯洁无瑕,定是夸奖陛下品德高尚,心性无暇。”

    刘恒被夸得通体舒畅,眼神的欣赏毫不掩饰,看得朝堂上的其他大臣和太子表情各异。

    【汉文帝生前奉行节俭,杜绝奢侈,在以厚葬成风的秦汉时代,他没有用金银来装饰陵墓,也没有大兴土木,因山建陵,凿洞为玄宫,不起坟,无封土。】

    【但是,从发掘出的动物骨骼来看,他的陵墓仍旧采取的是“减礼不减制”的规格,陵墓内殉葬了大量的牛、羊、马等动物】

    牛可以耕地,马可以用于军事,羊是这时候重要的肉食来源。

    这些动物,其实都是大汉目前很缺的。汉朝牛马富裕得到汉武帝时期,经过几任帝王的积累和鼓励百姓养牛养马才充裕起来。

    但是缺谁都不会缺帝王,帝王们宁愿把牛殉葬了也不会租借给百姓耕地。刘恒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很节俭了,听天幕这么特意指出后,脸色有些尴尬了。

    【1975年,在汉文帝母亲的陵墓南陵西北的小型外藏坑,还曾经发现过大熊猫头骨和犀牛的骨

    骸。】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汉文帝霸陵附近的外藏坑同样发现了两千年前的大熊猫骨骼。】

    “动物殉葬坑内出土的这具大熊猫骨骼非常完整,头向帝陵,尾向西边,这应该是秦岭北坡的大熊猫。”考古人员说道。

    刘恒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为什么天幕会重点提到动物了: “后世还研究动物?”动物除了用来吃,用来使唤,还有什么用?有什么值得研究的?

    听天幕这人的话,看个骨头架子连是哪里的动物都能知道,显然研究的也很深入。

    【熊猫在如今被称为国宝,因为非常珍稀。一度少到全国只有一千多只,差点灭绝。后来经过人工培育,才从濒危动物变成易危,并且开始放归山林,目前野外种群数量已经达到了1800只左右】

    【如今熊猫不仅是我华夏的象征,也是国际上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符号】

    br />

    【熊猫在国内很受欢迎,基本上能养得起熊猫的动物园人气都很高,但是不是每个动物园都有资格养熊猫的,要求很高】

    先是国内,放出了不同的动物园,游客们买门票进去,直奔熊猫馆去看熊猫,激动地一边喊名字一边拍照:

    "花花!"

    “萌兰!”

    “奇一!”

    “毛笋!”

    他们目标明确的样子,好像每只熊猫都认识。

    但是古人看得觉得每只都一样。“它们有哪里长得不一样?怎么分辨出来的?”大臣们也很纳闷。

    刘恒却一脸痴迷:好喜欢,每只都很可爱,每只都很喜欢……

    后宫中,缠绵病榻的薄太后又痴迷的看着天幕,露出跟儿子如出一辙的神情: “好可爱,好可爱……"

    【熊猫在海外也非常受欢迎,从外国花费大价钱来租借就知道了,熊猫给我国挣了许多外快】【很多国家为了迎接熊猫,还会专门为它打造熊猫馆,怕它想家还给它演奏华夏乐曲】

    荆咕特意放出了租借熊猫的要求:

    租借每只大熊猫每年需支付50-100万美元租金……想借大熊猫先自证饲养能力……大熊猫每产下一只幼崽,租借方需支付中方60万美元,且3岁以后必须回国,如果非正常死亡,就必须支付50万美元的赔款….

    刘恒第一次有些失态到看直了眼。别的没看到,光注意到上面的天价租金了。

    刘恒不得不承认,自己心动了。“这熊猫这么能挣钱吗?之前天幕说的那什么罗马,要租借吗?”

    这还没完。

    天幕还放出各国为了租借熊猫的各种待遇,超乎人的想象。

    荷兰花了大约5100万人民币为两只熊猫宝宝“星雅”和“武雯”建造了一个大约9000平方米的熊猫馆,而且为了防止两只熊猫宝宝无法适应新的环境,水土不服,几乎所有的建筑材料从华夏进

    芬兰怕熊猫太想家,组织音乐乐团给熊猫唱中文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北宋,苏轼: “…… ……”

    />

    苏轼看一眼自己被贬之后的简陋环境,再对比一下天幕上熊猫馆的精致、还有乐队唱歌的有悠闲,羡慕了。

    乐团认认真真在唱,熊猫懒洋洋伸懒腰,打滚,睡觉,可以说熊生惬意。

    “好多钱!好多钱!”搞经济的桑弘羊快疯了,眼睛盯着刘彻疯狂暗示。陛下的上林苑也有不少动物,搞什么殉葬,去挣钱不好吗。

    许多皇帝基本都有自己的“私人动物园”,是来自各地和藩属国进贡的动物,一般就养在皇宫中,皇帝和后妃偶尔去散散心看看。

    比如刘彻的上林苑,就是他的游乐动物园。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

    刘彻摸摸下巴,真有些意动: “这个动物园看起来是不错,但是大汉能办的起来吗?”

    比如,有人出得起钱买门票来看吗?

    主父偃不怕死的顶着众多朝臣的死亡视线道: “陛下,藩王有,世家也有。”

    他也用眼神暗示:陛下您开的动物园,王公贵族敢不赏脸吗?

    刘彻笑了。

    没错,迁移了祖地只是限制了势力,但是财富还留在世家大族手中。国库正穷,完全可以找世家大族们“借”点嘛。

    【秦始皇陵中也有动物殉葬的骨骼,但是更多的是俑。比如水禽的俑,马的俑,还有特别罕见的双峰金骆驼】

    【也是因为金骆驼,我们才知道,在张骞开通丝绸之路之前,秦朝已经与西域有了交流】【看到哪怕是以节俭闻名的汉文帝陵墓中陪葬大量的动物时,很遗憾。】

    刘恒也嘴角一抽。

    说他就说他,怎么又扯上秦始皇了,而且听起来像是要骂他了。

    【汉初整体经济都不太行,百姓只能说勉强活着,但是帝王们依然要从国库拿出三分之一来修建陵墓】

    【汉初的农作物很少,产量也不行,农业科技也没有完全发展起来,百姓吃不起粮食更不用说吃肉,可是帝王们宁愿把动物殉葬也不会让百姓吃饱肚子】

    刘恒表情缓缓严肃起来。

    因为曾经在代国管理过,刘恒自认为已经接触过民间,比较了解百姓,已经是比较亲民、爱民的皇帝。可是阶级属性的存在,让他依然做

    不到后人所期望的那种真正的“爱民如子”。

    之前没人敢说,也可以说是同样处在统治阶级的其他人根本不会考虑这一点,可是天幕不是,天幕上的荆咕就是后世的普通百姓,她更能看到这其中的巨大对比。

    【还是我们现代好,国家先是取消农业税让百姓减轻负担,科学家又不断研究为我们研究出高产粮的粮食能吃饱,国家还提出“菜篮子工程”让我们丰富餐桌饮食,营养更加均衡】

    【我们哪怕是普通百姓也能在冬天吃到春夏的青菜水果,在北方吃到南方的瓜果蔬菜,能时不时搭配着吃猪肉牛肉鱼肉虾肉】

    【这是全世界都没有的举措,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第一次】

    “后世竟然没有农业税!”管经济的桑弘羊震惊了, "那他们用什么维持国家运转?"汲黯更在意农业和粮食,疑惑道: "能让粮食高产的科学家是什么人?百家里有这一家吗?"主父偃揪着胡子: “菜篮子工程又是什么?应该怎么做?”

    刘彻破天荒没有开口,眉头紧皱着。

    他有预感,天幕这么一说,天下的百姓定然会民心浮动。不知道对大汉,会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

    可是,他既无力阻止天幕,也舍不得天幕透露的众多重要信息。

    “要是这天幕只有朕能看到就好了。”刘彻这一句话没有说出口,只在心里想想。

    哪怕是大臣,他其实也不想让他们知道太多。仿佛是感应到了他的想法,天幕突然提起了贵族们。

    【冷知识,在古代其实很早就有了反季节蔬菜。比如秦始皇曾经令人在骊山温泉种瓜。】

    【到了汉代,有了明确的温室。汉元帝命人在太官园中种植葱、韭等菜,采用的方法就是在屋子里昼夜燃起柴火,制造温暖的环境用以让蔬菜在冬日里生长。当时的富贵人家也可以享用到“冬葵温韭”。说明汉朝时期利用温室栽培蔬菜技术已经很普遍也很成熟了——嗯,当然指富贵人家。】

    【富贵人家在夏天也有冰窟,可以存着冬天的冰到了夏天再用。所以条件不是没有,只是与百姓无关】

    “当贵族真好啊。”汉朝的百姓感受最为深刻。

    他们冬天饥寒交迫,柴火都用不起,贵族们却能给蔬菜烧整夜的柴火,只为了吃一口冬日吃不到的蔬菜

    。

    他们夏天要顶着烈日下地干活,经常有人热到中暑,没想到贵族还能吃到冬天的冰,如果他们夏天也有冰,是不是就不会有那些中暑到生病甚至热死的人了?

    “还是后世人过得好。"也有人觉得,还是前面的“菜篮子工程”听起来更舒服。“听起来,后世的官府不压榨百姓,真好。”

    【我们现代还因为有科技与物流行业的支持,在机器人与物流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做到了全国三日达】

    【我们西北大草原上的百姓可以吃到东南沿海的海鲜,黄土高原上的百姓可以吃到来自岭南的荔枝,隔日达,香犹在!】

    【我们江南水乡的百姓可以吃到来自新疆的羊肉串和馕,海岛海南的百姓可以吃到东北黑土地上的玉米和珍珠米,隔山跨海,风雨无阻!】

    机器人仓库分拣,无人仓库里井井有条。忙碌的大货车和货车司机,在长长的高速公路上昼夜不停。

    快递中转站的工作人员忙碌分拣,小孩在一旁写作业,写完作业来帮忙分拣编号。外面是物流快速送货,攀岩走壁简直像飞人。

    而且里面有大量的女性工作人员,一样驾驶着堪称庞然大物的货车,或者是灵活的小车,一样快速奔跑着,攀爬着,为了生存不辞劳苦。

    甚至还有带着孩子送快递的女性。

    小一点的用包袱挂在背上或者胸前,大一点的坐在副驾座上或者睡在狭小的车厢里,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忙得满头大汗。

    “女子岂能抛头露面……”

    一个酸儒叽叽歪歪,不等他掏出自己的那套大道理,立刻被一位泼辣妇人怼了: “女子不能露面,你来养家,你来养全天下的寡妇!"

    这一次,哪怕是男人也不会站他。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文人赞叹着母性。“一个女人养孩子,多不容易啊……”女人同病相怜感叹着女人的不易。

    未央宫中,刘恒先是注意到了那些分拣机器人,可很遗憾的是,隔得太远到底是什么也没看清楚。群臣议论一番也没看出那到底是什么。刘恒虽然遗憾,也知道几千年的时光不是那么好追上的。

    再看到后面带孩子工作的女性,因为都是独自带娃,他也以为那些女子是寡妇带孩子,不由地想起了往事。

    “寡妇一个人带孩子,的确很辛苦。”

    刘恒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薄太后,母亲在后宫不受宠,父皇对自己也是毫不在意,他们在后宫曾经也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可惜,他登基后,虽然有了滔天权势,却无法让自己母亲健康起来。薄太后现在年老体弱,久病缠身,再好的汤药也让她没法拥有年轻时的身体了。

    "朕的霸陵以后不再陪葬动物,改为陶俑。皇帝份例里的动物,分给民间有孩子的寡妇。大秦官府可以租借耕牛给百姓,大汉也可以,这些事你们去办。"

    “是,陛下圣明!”

    大臣们齐声高呼称赞。这是天幕夸过的“文帝”,亲自认证的“文景之治”,果然贤明爱民!

    【汉景帝的阳陵里,陪葬团堪称豪华,光陪葬墓就有5000余座】

    【他的墓里还有许多非正常死亡的陪葬者,骨架上戴着铁质刑具,这说明“陪葬团”里不仅有嫔妃贵族,还有平民百姓甚至罪犯。这些准确来说,属于殉葬】

    【加上他陵墓中还有数以千计的彩绘陶俑,可以看出,汉景帝,是一个怕寂寞的皇帝】

    景帝位面,刘启: "……"他想说他不是怕寂寞,但是就怕说了可能更被嘲讽。

    对比一下前面的祖宗,好像他的确弱了很多。可是天幕已经夸过他“文景之治”了,这方面差一点又有些不甘心。

    刘启嘀咕: “朕也可以不用。”

    文帝位面,刘恒皱眉: “刘启有些太过奢侈了。”连平民百姓都殉葬,天幕这么一说,恐怕要生乱了。

    【对了,阳陵里的陶俑比较特殊,我特意找了图片给大家看一看】

    阳陵的彩绘陶俑相当的特别,荆咕查资料看到时深刻觉得不能自己一个人瞎,要创一起创。

    当天幕放出那组被特意放大的陶俑图片,刘启惊呆了,再也控制不住帝王的威严,失态站起身:"怎么成这样了!"

    文帝位面里,刘恒诧异地看向太子刘启,眼神充满审视:刘启是不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特殊癖好?

    【是的,你们没有看错,它们没有穿衣服!】【汉景帝的陶俑,都是裸着的!】【是不是很刺激!】【论会玩,还得是我们老祖宗!】

    刘启:他不是!他没有!

    刘启觉得奇耻大冤: “该死的盗墓贼!连陶俑的衣服都不放过!”还害得他背了如此一口黑锅!

    刘彻看向大臣们也满是八卦看热闹的眼神连忙解释: “不对啊,朕记得父皇的陶俑分明是有衣服的……"

    大臣们嘴上: “陛下说得是。”心里,那可不一定..老刘家,向来没什么节操。

    先帝有男宠,天幕上的陶俑有裸.男,完全联系的上,是先帝的风格。还好,荆咕很有良心,为刘启解释了原因。

    【当然,这其实是因为时间的原因。】

    【当时的工匠大概想创新,兵马俑不单单是陶俑。身体是陶俑,四肢是木质,身上原本是有衣物,随着时间太久布料朽坏。几千年后,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光着的兵马俑了】

    刘启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他的清白保住了。

    但是又有些无奈,原来是时间,几千年的时间,谁能敌得过。不对,有,秦始皇陵兵马俑敌得过!

    “传令工匠,不要创新,不要木胳膊木腿,就给朕打造秦始皇陵那种兵马俑!”刘启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吩咐,差一点,他在全天下面前都要失去清白了。

    小太监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老实地出去传令去了。

    他很想说,陛下你忘了,天幕说项羽火烧秦始皇陵后,兵马俑的制造工艺失传了,您想要兵马俑就能要得到吗.…

    【汉景帝墓中的兵马俑有男有女还有宦官,而且还有女骑兵】

    【从骑兵俑的外形看,男女的体型差异并不大,也正说明女性的体型相比男性越来越弱小是由于饮食差异带来的驯化导致】

    天幕再次放出图片,男骑兵俑和女骑兵俑。

    男骑兵俑还算威武,女骑兵俑被做得高颧骨吊梢眼,凶神恶煞,但是女性特征依然比较明显。

    除此之外,宦官俑和男性俑差别也不大,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没有蛋蛋。

    ——没错,因为汉景帝陵墓中的陶俑是穿着布料衣服,所以身体十分写实,男性的□□器官和宦官的□□器官对比鲜明。

    嬴政表示嫌弃,还特意提醒: “大秦工匠千万别学。”他既不接受汉俑的矮小,也不接受汉俑的裸体。

    李斯也忍不住多言: “难

    怪天幕一直遗憾大秦陶俑技术没传到后世,确实该遗憾。”看这才一个朝代,陶俑怎么退步到这个审美了,不能忍!

    大秦工匠也有资格挺直胸膛,对着汉俑指指点点,最后得出结论:不如大秦,不如他们。

    【除此之外,阳陵真的有大量动物。陶猪,陶鸡等,还有很多生活用品如陶罐陶盆陶鼎。】【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刘彻有个小名,名叫刘彘。没错,就是猪猪的那个彘。】

    刘彻:"朕没有!"

    这又是后世哪个混蛋子孙造的谣,他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小名怎么自己都不知道,太过分了!可恨!这就是后世子孙嘴上说的对自己的喜爱吗?

    他宁可不..

    刘彻犹豫了一下,向自己的本性妥协,还是要吧,叫汉武帝不就挺好。

    【相传刘彘母亲怀孕时,梦到高祖刘邦托梦,所以取名刘彘。】【当然,这只是小说《汉武故事》里的编造,不一定是真的。】

    【但是,因为汉景帝的陵墓里有许多的陶猪,可见汉景帝对猪猪的喜爱,因此大家认为,小说来源于现实,刘彻小名刘彘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刘彻听到自己被人造谣小名叫“刘彘”可能不高兴,但是想想没被叫做“刘鸡”或者“刘鸟”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他还有个外号叫“割鸟皇帝”】

    刘彻: "割什么鸟?夸朕打猎很厉害?"

    汉代时还没有用“鸡”或者“鸟”代指男性特殊部位的说法,不仅是刘彻,其他大臣同样没有反应过来。

    【好惨,爱他就要阉割他。大臣被阉割,男宠被阉割,岳父被阉割,儿子的兄弟被阉割,连曾孙未来的岳父也被阉割.…】

    大臣们齐齐汗毛竖起。毕竟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大臣。

    后宫也开始慌了。哪个岳父被阉割了?难道连她们的父亲都不放过!

    谁会是那个倒霉鬼!

    【怀疑猪猪是自己不行嫉妒别人哈哈,开个玩笑。不过丹药含有铅,铅的副作用就是会影响生育,并且导致不举,大家懂得都懂】

    刘彻:!!!

    秦始皇:!!!

    大臣们的目光开始隐晦的往帝王身下打量。秦始皇威信重,大臣们不敢做得太明显,刘彻那边就不一样了。

    “陛下,别吃仙丹了。”卫青努力用委婉的语气劝告, "方士们总说要成仙必须清心寡欲,或许,也是不得已为之。”

    其他大臣深以为然。可不,嗑丹药嗑的不举,早晚发现问题,清心寡欲就可以当做借口,是不想而不是不行。

    刘彻恨得牙痒痒,现在一想起自己艰难才得到儿子,就怀疑是方士的错。"把那群方士通通送去蚕室实行宫刑!"

    卫青: "……"

    不愧是割鸟帝……

    【既然说到刘彻了,不得不提一下他的茂陵】

    【茂陵修建了足足53年,比秦始皇陵更长,也更奢华,规模更大,陪葬品更为丰富,堪称“华夏的金字塔”】

    刘彻: "哼,大汉终于比过始皇帝了。"

    后世的朱元璋在看笑话: “嘿嘿,被盗的次数也更多。”

    身为后面的朝代,此时看前朝的笑话十分开心,整个大明朝臣和皇室集体吃瓜,一片和谐。【嗯,被盗的次数也比秦始皇陵更多,以致于如今的豪华帝陵只剩下一片废墟】

    刘彻: “噗——”

    卫青默默低头:就知道是这样,陛下高兴的太早了。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有限的茂陵资料是来源于史料记载,比如《西京杂记》里记载: “汉武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

    【汉武帝晚年身高体胖,所穿的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所用金丝重约1100克】

    【史书记载汉武帝“其颜茂茂”,说他相貌俊美,至少从体型以及后宫都是美女的基因选择来看,应该属实】

    刘彻阴沉着脸,听到天幕夸他也笑不出来。

    从他死后的金缕玉衣猜测他的身形,这岂不是说他的遗体都没保护好?

    哪个混蛋大逆不道,盗墓就盗墓,拿了金银珠宝还不满意,连遗体也要践踏。

    【《新唐书》记载,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时期,随葬品很多,除了190多种随葬品外,还有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多到足以建立一个动物园】

    【还有康渠国国王赠送给汉武帝的玉箱、

    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都放在金箱里一起埋入陵墓中】

    【然后一起被赤眉军盗走,帮助起义军养兵推翻大汉。刘猪猪真是体贴,考虑到后世子孙不行会祸害百姓,特意留下钱财帮起义军养兵,太体贴了】

    在位年久,刘彻勉强笑了起来。终于听到一个好消息了,最起码他很长寿。

    至于随葬品的动物,刘彻也很意外,现在的上林苑也没这么多动物。后来有190多种,这么多的吗?

    但是一想到后面全被盗走,刘彻恨恨道: “建,动物园必须建。”与其被起义军盗走,不如自己留下来挣钱。

    桑弘羊语调快乐到飞起: “遵命!”终于又可以来钱了!终于不用空着国库还得面对陛下催要钱的压力了!但是这一开心,刘彻眼神冷嗖嗖扫过来: “待朕百年后,桑弘羊陪葬。”要倒霉一起倒霉,要被盗墓一起被盗。

    桑弘羊: "……"

    【这还只是第一次被盗】

    【西汉末年,赤眉军攻进长安城之后,曾两次盗窃茂陵;东汉末年董卓进京,又派吕布挖掘过茂陵】

    【唐朝末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入长安时,派手下在茂陵足足搬运了三天,出土了大量的珠宝,茂陵成为了他们军饷的主要来源】

    【还有一次是在近代军阀混乱时期,也就是说,大型盗墓至少五次,民间的小型盗墓活动没有被记载,但是肯定也有。】

    【刘彻死后第四年,他陵墓中就有陪葬品流传到市场上,这还是公开售卖的。那么在他死之前,有没有陪葬品偷偷被卖呢?也许陪葬品太多,卖了刘彻也不知道】

    刘彻眼神阴森地看向众大臣。

    【虽然都说汉武帝刘彻的茂陵防盗技术差,导致多次被盗,其实并不是如此】

    【相反,茂陵的机关相当的多】【历史上有关伏弩最早的记载便是出现于汉武帝的茂陵之中】

    【早在秦汉时期,弩箭技术已经成熟。秦国便因为优越的弩箭技术在七国之中占据优势。汉代有了弩机,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连弩,可十箭齐发,当时应用到了实战上,可惜现在已经失传了】

    三国时期,诸葛亮正在欣赏自己刚刚做出来的木牛,看到木头的小牛犊在平地上自动行走,周围

    一片赞叹声

    。

    诸葛亮并没有骄傲,而是思索一番对刘备说道: “木牛比人的负重能力强,而且不怕辛苦,日后可以用它们来运输粮草辎重。”

    “大善!”刘备喜不自胜。

    正在这个时候,天幕提到了“诸葛亮”和“连弩”。

    “丞相,看天幕也知晓你的才华!”听到天幕对诸葛亮的赞赏,刘备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失传了吗?”诸葛亮微微笑着,听到后面的话语却有些遗憾, “那我便在墓中陪葬一些图纸与连弩,以免我的技术失传无人继承。"

    【文献中关于伏火的记录也很多,同样出现于汉武帝的茂陵之中,伏火就是后来马王堆汉墓不小心被破开时往外喷射的火焰】

    【马王堆汉墓,出土是源于当时的士兵想要挖防空洞,而这一挖吓了一大跳】

    “轰——”马王堆汉墓的纪录片,用后期的技术模拟当时的出土情况,突兀的喷出,吓得士兵们还以为是地.雷。

    “这伏火做得不错。”刘彻冷冷说道, “可惜还是不够凶猛。”既然连尸体都被发掘出来了,明显不够猛。

    【伏火也是一大遗憾】

    【当时考古人员已经发现火焰颜色很特别,燃烧的气体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气体,立刻去找物体想要装下一些气体,可惜等他找到回来时火焰已经彻底熄灭了】

    【这也成了马王堆最大的遗憾,至今我们都不知道燃烧的是什么气体,而这也关系到马王堆女尸为什么千年不腐】

    “千年不腐!”

    刘彻与好几位大臣几乎是异口同声。后世不知道,但是大汉知道啊!伏火就是他们汉朝的,这技术汉朝工匠肯定有。

    刘彻美滋滋想:千年不腐是不是能成仙?

    【马王堆千年女尸也成了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湿尸,现存于湖南省博物馆】

    只见一具棕褐色的女尸,躺在四周用玻璃密封的大匣子里,四周围着一圈游客,各种角度的参观。

    刘彻傻眼了,大臣们也傻眼了。

    知道后世什么陵墓里的东西都当宝贝,要么研究要么放在什么博物馆里给大家参观,但是为什么连尸体都不放过!

    尸体能有什么好看的!

    刘彻默默坐了回去:罢了罢了,腐烂就腐烂吧,千

    年不腐什么的,被众人围观什么的,还是免了。

    哎,神仙果然跟他无缘,只有一个贫嘴的后人跟他有缘!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