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35章 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后世都是些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畜生都敢自称是人吗?”

    太平公主说到情急之下,声音甚至带上了哭腔。她共情了天幕上那些辛苦生完孩子就被当旱鲅浇水的产妇,那些还大着肚子就被当旱鲅活活鞭打至死的孕妇,那些刚出生就被当成旱鲅怪物用冷水浇死的孩子...

    只要一想到那可怕的冷水一盆盆泼在自己身上孩子身上、凌厉的鞭子一鞭鞭抽打在自己肚子身上,太平就痛不欲生:

    "这么不把女人当人他们都是男人生的吗?"

    上官婉儿也不复平日的温婉冷静,情绪激动地连连质问: “连孕妇和婴儿都不放过,他们就不怕自己绝嗣吗?"

    宫中其他女官一个个气红了眼,骂着骂着就哭出声来。武瞾作为上位者,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强,很快压抑住自己的愤怒不平,重新冷静下来。

    等到宫中的议论之声缓缓平息,武瞾才不疾不徐说道:“看到了吗,这就是当权者一个错误观念导致的无数恶果。”

    太平公主前所未有的认真听着母亲分享关于权力的分析,曾经她以为母亲称帝后众叛亲离,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她也在扶持学子大臣,扶持去朝廷重臣,但是始终不愿意走出那一步,就是依然带着对父亲兄弟、对李家的“忠诚”。

    但是现在她想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假的。

    李隆基会因为她对父亲家族的退让感谢她吗?不会,他只会忌惮自己权力过大威胁到李氏,只会想要彻底杀了自己夺回被自己抢走的权力。

    哪怕换一个皇帝,一个李氏的皇帝,依然是如此。

    武瞾看着太平公主的眼睛,沧桑的双眼里是犀利而明亮的眼神,如同黑夜里的火炬,照亮了太平未来的方向。

    “明清统治者打压后宫女性,担心后宫干政外戚当权的时候,会想到因为歧视女性导致这样严重的后果吗?"

    他们想不到的。再圣明的天子也想不到,天子高高在上,再怎么体恤百姓,能看到的终究有限。

    毕竟最底层的庶民贫民,连“百姓”都够不上,官吏根本不会让他们出现在贵人的面前。

    “那么统治者集中皇权时,会想要皇权在手上但是朝廷无人吗?”"统治者会希望需要服役交税的百姓越来越少吗?"武瞾连连发问,太平公主

    连连摇头。

    国库需要靠着百姓交税来维持国家的稳定帝王的统治,田地需要百姓种地才能让皇室贵族大臣们不劳动也能吃得上山珍海味,各种工程需要百姓服役建造大人们们享受尊贵的宫室府邸和长城,边境需要百姓服役来剿匪防御敌人才能保护贵族们的珍宝财产……

    统治者会真得希望民间把孕妇和新生儿都打死,会希望民间的人丁越来越少吗?很明显是不需要的。

    他们甚至根本没想到这么多,会有这么深远的影响。

    帝王要的是稳固,是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上,就连自己也没想到,会造成完全相反的作用。“陛下,太平懂了。”太平正式地深深俯首一拜。

    她懂了,她也明白了母亲为什么要称帝而不是甘心于做掌权太后。太后与女皇,看起来只是一步之隔,却是天壤之别。

    从为他人作嫁衣裳,到名正言顺的当权者,母亲是唯一一个如此大胆、敢于顶着所有朝臣的不满、儿女的不理解依然走到这一步的女子。

    “希望你不会让朕失望。”武瞾没有表现得太激动,比起口头上的承诺,她更喜欢看到实质上的突破。

    更何况,太平从小被宠爱着长大,没有自己的那些经历也没有自己的意志力,能不能走到那一步可不一定。

    就让她,拭目以待吧。

    “令民间严查此事,若有打旱鲅浇旱母之事立刻报上来。若有人敢瞒报,严惩不贷!”

    天幕熄了,刘娥的怒火未熄,反而烧成了熊熊大火。

    她能听出天幕中几次不忍继续讲下去的愤怒,能感受到后世女子隔着几千年的时光依然无法平息的愤怒,更能亲自体验到那些无辜惨死的孕妇的痛苦。

    刘娥在入宫前曾经嫁过人,在嫁人之前也不过是民间普通女子,见多了俗世间的男男女女,人世百态。

    入宫后她一直没有自己的子女,不知道为此吃了多少苦头,却没想到竟然有人辛辛苦苦生下了孩子还被丈夫不珍惜。

    刘娥恨那些无情的丈夫比愚昧的村民更深。

    她也是来自底层民间,也曾经嫁过人,与民间的婆母、底层邻居相处过,自然理解那些村民和丈夫到底是什么想法。

    村民欺软怕硬,选择的定然是最好欺负、最没有势力的一家;

    丈夫不仅

    仅是因为生性软弱想要息事宁人,还因为他想要借着别人的手去处理掉自己家的怪物,把生出怪物的责任推到自己妻子身上。

    甚至往阴暗一点的地方想,说不准是丈夫买通“天师”,故意借刀杀人。又或者是与丈夫家中不睦的人,故意买通“天师”打死孕妇。

    但凡丈夫强势一点能站出来保护妻子,就像那些孝子保护父亲一样保护自己的妻儿,惨案也不至于一连发生那么多。

    这还只是记录于史书上、流传到后世的,那些没有被记录、时间久远记录逸散的民间惨案,又有谁来替那些无辜的女子和孩子伸冤?

    天幕说打旱航起源于明朝,但是旱越投胎的谣言起源于宋朝,宋朝就算没有打死孕妇打死婴儿的

    事,会不会有类似的其他惨案,只不过不为后世所记载?

    史官向来不愿意记载女性的事情,在他们看来,女人的事都是小事。就算闹出人命惨案,那也是女子本弱,死了也正常。

    刘娥想,男人不在乎,她是女人,她在乎。男人当官当皇帝解决不了这种事,她来解决。

    她作为大宋站在最高处的女人如果连民间女子被欺压的事都解决不了,还有谁来替她们伸冤?

    刘娥看着一直不敢穿上身的龙袍,轻轻抚摸:总有一天,她要光明正大穿出去,让群臣跪拜在她的脚下,让天下的男人,也要跪在女人的裙底

    下!

    “这些男人竟然还是我们汉人?”邓绥身为东汉太后,原本听到汉朝被夸同样很开心,她也没少为大汉的建设出力,然而听到后世打旱鲅如此荒唐的事迹简直难以置信。

    “我大汉可不认这样的不肖子孙!”

    “这些后世男人该不会都是什么胡人吧,想要灭绝汉人根基才如此残忍?”别说女人觉得荒唐,正常点、有点见识的大臣们也觉得荒唐。

    世家兴盛首先就需要人丁兴旺,哪个大家族不希望自己子嗣更繁茂,把孕妇和新生儿都给打死了,谁来给家族开枝散叶传承香火?

    大臣们只听说过谁家弟子强抢民女、奢靡无度纳妾无数、管教无方子嗣无法无天的,第一次听到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孕妇鞭打至死的,简直惊呆了。

    “还好我大汉没有。”

    对比之下,大臣开始感念太后的好,而在他们家中,大臣们家里

    的女眷更加感念邓太后。还好太后是女人,懂得女人的苦。

    邓绥专政时期,正好遭遇了大旱,大旱之后又是蝗灾、水患,还有丝绸之路开辟后带来的瘟疫,西域不稳频繁扰边,大汉也过得不容易。

    但是好在这时候还没有打旱越的恶俗,民间在朝廷部分不满邓绥的朝臣有意引导下,开始把天灾往邓绥身上引导,说是因为太后当权阴阳颠倒遭遇了天谴。

    但是邓绥并不是一个会被轻易打倒的人,一边派人赈灾,一边开仓放粮,经济正在缓缓恢复,开始平稳过渡。

    除了政治手腕厉害,邓绥还兴修水利解决了水患,派兵平复了边疆叛乱甚至还平复了海上贼寇,文治武功都很厉害。

    邓绥喜爱文学,还支持开办学校,第一次男女同校;

    宦官蔡伦造纸是为了迎合她,也实实在在做出了成就,让有条件的贵族大臣家中女眷也有了读书写字的机会;

    邓绥还支持许慎编修了第一本字典《说文解字》,天幕上有过多次引用,古人对文字的释义许多都来源于《说文解字》,也让女性和底层人士多了更多识字机会。

    “学校扩建,书籍多多刊印,争取每个乡村都能出一两个识字的。”邓绥一条条施令发号下去后,大臣们正要像往常一样反对,邓绥直接一句话堵死:

    “让更多乡村男女多学些圣贤书,知道礼义廉耻,不要把天灾变成人祸。村民愚昧迷信祸害的不止是女子,还有无辜幼儿无辜老人,死后都不得安生,你们不怕你们后世子孙祖坟被掘?"

    大臣们顿时沉默了。

    谁敢保证,他们能世世代代荣华富贵?

    谁又能保证,自己的后人沦为平民后一定继承了祖先的才华和勇气,能不被愚昧村民欺压?尤其是山东和河南地区的官员,这两个地区是人口大省,也是中原科举大省。

    ——虽然史料上关于这两地在明清时期打旱越的风俗很多,但是谁敢保证,其他地区是因为识字率更低没有人记载,还是说更为蛮夷已经司空见惯不需要记载?

    历史民俗的种种,因为战乱和各种原因资料不全,许多资料遗失只能通过只言片语的材料猜测,哪怕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对许多历史也保持猜测状态,提出多个可能性,并没有直接下论断。

    但是对于听到天幕这种神迹的官员来说,自己

    的老家出现这样残忍的事,老家的那些故人怎么办?

    古人最注重故土,哪怕自己考出去,故土一定还保有族居之地,还有宗祠祖坟,是家族的根。

    家族的根万一后人败落了保不住,被人当旱贼给挖了,那岂不是更影响风水影响家族气运?

    “太后贤明,实乃百姓之福!”山东河南两地的官员快速赞美道,心中则是迅速下决定:赶紧把老家的男女孩子都送去学校,老人思想固执没得救,孩子们还有救!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在生闷气,他任命大臣们严厉查处打旱贼之事,但是对于女性地位,丝毫不肯松口。

    朱元璋是一个对权力极为强势专横的帝王,对大臣对文人开创文字狱和廷杖,把封建帝王权利高度集中,大臣们的地位与女性一样,在明朝也下降了许多。

    文人被迫只能学习八股文,被迫顺从,忠诚,还不能要求高工资、更不能贪污。

    可以说朱元璋自身能力不差,作为开国帝王权力欲大也正常,但同时,他的出身他的起义经历也注定了他个性的强势偏激,和不肯听劝。

    ——后世总是说朱元璋唯一听劝的是马皇后的劝,成为帝后后依然称呼马皇后“妹子”,或许朱元璋的确念旧,的确对马皇后有夫妻深情,但朱元璋的本性注定他的深情依然是以自己为主。

    他对马皇后有很多偏爱吗?

    ——满后宫的孩子,儿子就有足足26位,有些宠妃同样是一人好几个儿子,还不算女儿。真偏爱马皇后的话哪里来的?

    不要说皇帝做不到,朱棣9个儿子,7个是徐皇后所出,这才是真正的偏爱。

    马皇后是贤后,不代表朱元璋真是一个深情的帝王。

    他念旧,重感情,但这也是在马皇后不会威胁到他的统治相对而言,若是哪一天马皇后也来个垂帘听政,朱元璋大概会毫不犹豫把马皇后殉葬。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触及到自身利益,普通人都不会轻易改变,何况帝王。最起码对于此刻的朱元璋来说,海禁触及了他的利益,但是打旱鲅没有,人殉也没有。

    明朝永乐年间,徐皇后淡定地看着朱棣在后宫发疯,自己在一旁写字。

    徐皇后出身将门,颇有军事谋略,靖难之役时曾经率军守北平城,一直坚守到朱棣回援;文学上有“女诸生”

    的美称,意思是通晓儒家典籍,博览群书。在朱棣登基后,依然与朱棣经常一起在御书房批阅奏折,一起用膳。徐皇后还对佛教颇有研究,曾编纂多部经书传世,可见文才相当不错。

    帝王的偏爱,不仅仅在孩子,还在权力上。

    朱棣登基后,册立王妃徐氏为皇后时,特意将朱元璋规定的皇后金宝龟纽提升为盘龙纽——龙一般是帝王和藩王才有资格使用,朱棣这是非常明显的偏爱。

    立后当日,由礼部官员在承天门单独诵读诏书昭告天下,开创了明清两代册立皇后颁诏昭告天下的先河。

    而且在立后册文中很明显的提到徐皇后与他“同勤开国”,徐皇后后来在宫中除了管理后宫,写了诸多诗集、佛经、内训,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命人将徐皇后所写《劝善书》大肆印刷传播发放给官府和书院,还收录入自己派人编纂的《永乐大典》。

    在徐皇后去世后,朱棣决定永远不复立皇后;在徐皇后去世第二年,朱棣才册立妃子;

    等到朱棣病逝,留给朱高炽的遗言,让朱棣和徐皇后合葬,一同祭祀,也成为了明清两代唯——对已经去世多年的皇后和刚刚去世的皇帝同一天、同地点、同礼仪上尊谥的帝后。

    ——如果说这些不是偏爱,还有什么是偏爱?

    听到天幕说明清对女性打压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有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徐皇后越发觉得女性能自由写字看书多么珍贵。

    趁自己还受宠,还有权在手,赶紧多学习学习,也带着孩子们学习,免得被养坏了。朱棣一通跑马之后,流了一身大汗,被骂了多次的憋屈总算是缓过来了。“冷静了?”徐皇后听到他走过来的脚步声,头也不抬继续看书。

    “冷静了。”朱棣屏退了下人,一个人抓了块帕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坐在徐皇后对面。徐皇后这才放下书,给丈夫倒了一杯茶推过去: “想开了?”

    “想开了。”朱棣深深地吐了一口气,吐出胸中的燥热, "先废除人殉吧,朕的子孙都能做,朕为什么不能做。"

    “哼哼。”徐皇后看着他笑了,眼神里带着戏谑, “哟,还跟儿孙攀比起来了?”朱棣的大黑脸露出一丝羞恼,喝了口水转移话题: “打旱鲅这事,朕想交给你去处理。”

    徐皇后一愣: “我?”

    “对。”

    朱棣点点头,说起让自己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子也无奈的民俗,带着几分痛恨, "打旱航的恶俗起源于对女子的歧视与偏见,你是这大明最尊贵的女人,你的好足以让天底下所有男人知道,他们是错的。”

    徐皇后:“你为何不交给地方官员?”

    “他们只会告诉朕是刁民闹事,哼。”朱棣对地方官员很不满,除此之外,他更担心天幕里出现的另一幕画面。

    “还有那婴儿,你也看到了,好像的确有些问题。事关女子生育,朕想还是女人会懂一些。”

    徐皇后懂了。

    她不仅是皇后,还是健□□育了七个孩子的母亲,论起生育,她有丰富的经验。

    “我明白该怎么做了。”徐皇后扯出一张空白的新纸,开始书写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实施的措施。朱棣看到后笑了: “朕就知道,交给你,朕放心。”

    在不同的时空下,不同的女性在做各种努力,想要尽力避免打旱越这种恶俗发生。

    权贵女性主动写书集册,发放给民间,用天幕讲过的“旱鲅”原本的身份“女鲅”来还原女英雄的真面目。

    民间女子在收集乡村的风声,如果个人力量弱小无法保护孕妇,那么就及时带着孕妇躲进山里,哪怕山里有野兽毒虫,也没有活人可怕。

    这一切,只是女性自救的开始。

    对于帝王来说,打旱鲅的事不需要自己亲自过问,让民间去注意就行。

    至于人殉,明清以前也没那么严重,除了被点名的少数几位帝王,大家都还比较轻松。他们真正的问题,是被后世人盗墓。

    “后世的皇帝真是废物,自己国家乱起来就算了,外面又是草原民资又是外国蛮夷,什么虎豹豺狼都往家里引,活该亡国!"

    刘彻几乎是例行每日一骂。

    茂陵被反复盗墓已经很气人了,壁画和画有他的《历代帝王图》也被弄到海外去,刘彻有种自己的尸体也被运到海外的错觉。

    “给茂陵多弄点大的兵马俑,恐怖点,重点,通通淬毒!”刘彻咬牙切齿,眼睛清晰地看到负责督建茂陵的官员们身躯一颤,刘彻冷笑。

    很好,知道怕死了吧。

    不过比起现在惩治贪污茂陵随葬品的官员,刘彻更在意大汉的国运: “既然明清这么

    废,干脆别立了,还是让大汉绵延个一两千年,自己努力吧。"

    他父亲可以为国生子,为大汉不断续命,他也可以!

    李世民最近很忙,忙着亲自给儿孙挑儿媳。

    以往他和长孙皇后会挑德容言功贤惠的女子,会考虑世家联姻的种种因素,但是现在,李世民反其道而行之,他不要贤惠的,就要厉害的!

    万一后面的皇帝太懦弱,或者太荒唐好色——这样的皇帝前朝太多例子了,秦二世汉哀帝隋炀帝哪一个不是荒淫无度,无药可救?

    但是假如汉哀帝有个吕后那样的妻子或者太后,大汉没准又可以续命一波。

    李世民想,教子不容易,但是选人家已经教好的女孩容易,那么多世家女子,总有厉害的。命运的齿轮从此刻开始转动。

    当皇室都开始以厉害、有能力有主见的女子为主妇首选,不再以贤惠忍让作为儿媳标准后,跟风的贵族、大臣,仰望和学习的民间富户、再到贫民,便开始教导女孩子厉害点。

    ——在其他朝代可能会被很大抵触,但是在尚武的大唐、尤其是唐初,在女子骑马、蹴鞠、打马球和骑射本就是日常聚会活动后,更增加了思想上的启蒙。

    长孙皇后也在得到丈夫的支持下,开始举行女子马球会、蹴鞠赛,邀请世家女子来参赛,大唐男子来观看。

    “这才是朕的大唐!”李世民坐在最上位,看着长孙皇后换上利落的男装,骑着马与公主千金们打球比赛,无比欣赏。

    “果然女子还是英姿飒爽好看,后世男人为什么会喜欢缠足呢?”李世民不理解,嬴政也不理

    解。

    此时大秦在嬴政的任人唯贤政策下,已经开始有女官。大秦朝廷目前的女官还很少,但是实用。

    一位来自数术派的女数术家毋娥,目前在司掌骊山墓的修缮资金,一来就凭借自己卓越的数学能力算出了资金的亏空浪费之处,改良之后为嬴政节省了不少钱,目前是嬴政最满意的一位女官,也让他看到了数学的实用性;

    一位是墨家的女匠人石仪,跟着父亲兄弟学艺,比兄弟更有天赋,看到天幕放后世画面时介绍过的马鞍、马镫,已经率先做出木马鞍、马镫献上,嬴政让蒙恬尝试后非常满意,目前在尝试改成铁制。但是大秦的冶铁工艺有限,石仪在研究冶铁、制作铁马镫的过程中

    ,又跟着天幕卷出木制桌椅。

    现在大秦已经普遍流行起来了木桌椅,虽然很多工匠都会做,但是嬴政依然最喜欢石仪做得木桌椅。

    无他,石仪画得龙最好看,装饰的桌椅非常符合他的审美。

    还有几位女吏,都来自大臣家族。

    李斯家的孙女李喜儒法兼容并济,既有法的严格也有儒家的仁善,虽然李斯认为孙女文弱了点,但是扶苏很满意。

    李斯的儿子娶了嬴政的公主,这位孙女与扶苏也是亲戚,因为扶苏的喜爱,目前李喜被安排在扶苏手下做小吏学习;

    夏无且和几位太医的孙女都进入了太医院,有了基础的护理知识后后妃们最先享受到女医护的帮助,对她们赞不绝口。

    嬴政作为实用派,最先感受到了女性的优势之处。

    原来也不是所有女性都与秦宣太后一样会夺权,女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矜矜业业,目前还不会糊弄上司、不会溜须拍马,嬴政看看朝廷里的老油条再看她们,如同资本家看新鲜出炉的大学生员工,既听话又实在,连连发出“好用,真好用”的感慨声。

    “天幕真是体贴,又给朕送来了一批贤才。”嬴政手里捏着秦少府中墨家工匠改良出来的粗糙纸张,目前虽然太薄容易碎,太粗糙墨汁容易散开,但是有了雏形已经有了研究方向。

    再感受着比跪坐舒服许多的桌椅,看着蒙恬送上来关于大秦骑兵换上新马鞍马镫后战斗力大幅度提高的好消息,嬴政对几日不见的天幕甚是想念。

    “第几日了?”嬴政随口问道。

    新上任的宦官低头恭敬道: “陛下,已经第七日了。”

    “善。”嬴政看了看天色,起身走到宫外, "今日在殿外设宴,朕与大臣一起同观天幕。"看时辰,天幕应该快出现了。

    【大家好,又见面了,几日不见,有没有想念咕咕啊~】

    【嘿嘿,今天差点就咕了,不是偷懒,是特意去做了一期社会调查。时间太长,剪辑得差点误了时间。】

    “社会调查是什么?”刘彻很好奇。

    r />

    只是从天幕中的只言片语学习,刘彻现在已经知道了卫青、霍去病两名未来打匈奴的名将,人才到手;又开始动物园营业,钱财到手;还拥有了马鞍马镫马蹄铁——大汉的冶铁技术比秦朝要发达,工匠看到天幕后很快就琢磨出来,并且已经使用上了。

    刘彻得到了众多好处,现在一听到天幕提到新词汇,就开始琢磨研究。

    “天幕先前多次提到社会,社会调查,调查社会,莫非就是去民间暗访?”司马相如看词解释道。

    荆咕没有解释是做的什么社会调查,而是先解释一番这一期的主题。

    【原本我本期主题预定的是“鸟粪大战与农业科技”,讲述农业对政治、对国际形势的影响,以及我国古代为什么一边重农抑商一边又歧视农业科学家。】

    【农业要讲的地方太多了,除了大范围的农业,农业科学家对我国亩产从几百斤提升到两千斤的贡献,还有农耕器具的发展,农业与工业商业的关系等等,太复杂了。我还在搜集资料,暂时先不讲。】

    “亩产两千斤!”刘彻急死了,他宁愿看农业,看亩产两千斤, "你快讲啊,你快讲啊!"但是天幕解释完之后,刘彻也只能放弃。

    "罢了,农业比较慎重,小娘子谨慎点也好。"可以说,在看到实际好处后,刘彻的原则十分灵活。

    【这一期,我们将母系氏族与女性力量。】【首先,我们从母系氏族开始说起】

    【旧石器中期到晚期,通常被视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早期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性,开始实行以族外群婚为标志的“伙婚制”。由于婚配的两个男女集体来自不同的公社,且婚配的子女只能确认母亲的学院,因此母系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且血统是依据母系计算。】

    这一点是荆咕曾经讲述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起源于女性时说过的,天幕下的古人接受还算良好。

    【在母系氏族早期,人类主要依靠狩猎、采集和捕鱼为生,男性负责狩猎,女性负责采集,捕鱼根据不同情况男女合作进行。】

    【这一阶段,男女承担的劳动力比重基本相同,而且女性需要承担更多生产活动,比如缝纫衣服、制造工具等,同时也承担不属于生产活动的其他工作,比如生

    养孩子、照料孩子、制作食物。女性在社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受到氏族成员的尊重和崇敬。】

    【为了防止氏族中有人因无法获得生活物资死亡,氏族实行的是公有制,也就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于氏族全体成员的“原始共产制度”。】

    儒家弟子首先受到震撼。

    他们一直提倡“天下大同”,觉得物资平分才是真正的大同社会,没有阶级,资源共享,但是没想到人类历史上早已有这样的公有社会,而且竟然是女性为主导。

    【进入新石器时代后,人类社会出现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展出了农业和畜牧业。】

    【注意,农业和畜牧业最初也是女性所发现,并且由女性全权掌握,由此母系氏族进入了繁荣期。】

    谁能想到,在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形成的保守性自给自足农业经济,阶级压迫下,女子在最底层。

    因为人们历来认为男性在农耕文明更有优势,体力上能耕作更多土地,传承上以男丁为主可以保住田地,不会因为女子出嫁分走家中的土地。

    女子在农耕文明里显得处处弱势,处处都是被用来抵押的资源,但同样是女子,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发现农业和畜牧业,也是最早掌握农耕文明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的。

    【但是,由于女性需要照顾孩子、料理家务等诸多琐事,女性不得不逐步将耗费时间和体力的耕种、放牧等生产工作让渡给男性,并且导致男性逐渐取得社会生产的主导地位。】

    照顾孩子料理家务是只能女性做吗?并不是,只是男性不愿意做。

    从原始人时期,上古母系氏族开始,男性就不愿意做。

    男性的血液里流淌着狩猎的本能,以及侵略的本性。各方面的侵略,比如权力,比如领地。

    比如,对女性和对后代的占有欲。

    【社会分工也导致人类开始出现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又导致了阶级社会诞生,最终人类开始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从公有制到私有制、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方向转变。】

    【随着氏族人口不断增长,氏族分支也在不断扩大。当“禁止氏族内每一祖先的一切女系后裔之间结婚”的惯例在每一个氏族分支中得以实施之后,一群人对一群人的婚姻制度演变成了一对一的婚姻制度,就是“对偶

    婚姻”】

    【在此期间,冠姓权依然掌握在女性手里,女性的地位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根据现代考古的猜测,上古传说中的许多神明或许就是曾经的氏族首领。比如抟泥造人的女娲,被怀疑可能是名为“娲”的母系氏族部落首领。

    大禹治水的时候也曾经有过斩河妖的传说,古人对于无法理解的现象往往会采用神鬼之说来解释,加上夏商时期的鬼神、图腾信仰,极可能是结合在一起。

    比如女娲的氏族部落可能信仰蛇图腾,所以被后人画成了人首蛇身。

    【当人类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金石并用时代后,轮式制陶、织布机以及金属器具发明和推广后,手工业逐渐从农业和畜牧业中剥离,并最终形成独立的生产模式。】

    【手工业与农业、畜牧业的分离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

    秦朝墨家弟子们看着自己的手:手工业,他们墨家亲手制作各种机关,算手工业吗?

    手工业有这么重要?

    墨家败落之后的朝代,众人心中齐齐涌上这么一个疑惑。

    工匠不都是奇技淫巧吗,怎么天幕说得他们似乎很重要,都已经和农业、畜牧业并立,甚至改变了社会?

    【当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贫富差距再次拉开,私有制开始占据主流地位,首个阶级社会——奴隶制社会开始建立。】

    【奴隶制的萌芽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已经开始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后,从零散现象发展成为制度的根本组成部分,诞生了新的社会组织——父权家长制。】

    【虽然华夏因为重农抑商政策,一直对商业不太重视,但是经济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

    “没错!就是这样!”赵匡胤连忙叫好。太好了,大宋总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行业了。大宋商业很棒!不抑商,经济极为繁荣!弟弟和儿子们都被送走后,陪他看天幕的是丞相赵普。

    赵普默默看着赵匡胤,心里想起的是大宋被赵光义篡位后屡屡打败仗后的赔款:嗯,没错,毕竟商业不繁荣点出不起赔款。

    【哪怕是在人类初期,母系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也是因为经济的发展。】

    【当父亲有了足够的私有财产,并且想要将自己的私产传给自己的子女,男性针对妇女开始实施

    r />□——对偶婚制向专偶婚制,即一夫一妻制开始过渡,并且被永久化。】

    【这个转变的过程,伴随着暴力。】

    荆咕特意放出了一男一女的原始人,先是一群女性原始人,她们共同组成了母系氏族。然后是一群男性原始人,他们虽然也有氏族,但是起初是处于母系氏族地位之下。

    当到了固定时期,一群女性原始人和一群男性原始人相聚,共同繁衍,但是结束之后各回各家。女性原始人怀孕,生子,孩子是自己的,跟随着自己的部落姓,一切都与父亲没有任何关系。

    她们公平分享每一次收获,共同抚养孩子长大,并且平等互助。

    后来女性原始人因为野外太危险,采集了种子在部落里种植培育,诞生了农业。因为自己不善于狩猎,抓捕了野兽回到部落里不断地驯养,诞生了畜牧业;

    一切似乎在朝更好地方方向发展,她们吃得更好,部落也更为富足。

    但是这个时候,她们再次怀孕了,部落里的孩子越来越多,事情也越来越乱。

    农田里的农作物来不及收割,圈栏里的驯化动物来不及宰杀,她们不得不把这些技术传授给男人,让男性原始人帮忙。

    男性原始人炫耀着自己胳膊上的肌肉,嗷嗷叫着把抱着孩子的女性赶回家中,自己冲向田野、冲向牛羊猪马,然后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开始私自占有。

    他们打架斗殴,他们互相劫掠,最后强者胜利,拥有了更多的私有财产。然后,他们野心勃勃,盯上了那一群女性原始人。

    【大家知道,古代的婚礼很多时候都是在黄昏举行, “婚姻”的“婚”字在古代的写法是“昏”,黄昏的昏,也是昏迷的昏。是因为原始人的抢婚。】

    在母系氏族末期,野心勃勃的男性原始人因为有了私有财产,想要更多。

    比如,雄性繁衍的本能,渴望更多的后代。甚至现代有科学家从男性的生理结构分析,说因为人类男性的精.子是不分季节没有发情期的放射,也就导致他们的本能就是狩猎更多的女性来为自己繁衍

    更多子嗣。而女性因为是周期性排卵,也导致她们更专注独立的质量,感情也更为集中和专一。

    这是每个雄性动物的兽性本能,哪怕是高级哺乳动物的人类也不能避免。

    在原始社会,男

    子想要独自占有妻子,但是母系氏族的余威犹在,不能光明正大的强占,于是选择在黄昏时期带上自己的兄弟,趁氏族中落单的女子外出,强行打晕女性,让她不能向自己的部落求助,然后抢走带回自己的部落中。

    【掠夺女性占有为自己的独有资源,这,才是婚姻的真相。】

    【除了“婚”,还有“嫁”字的“嫁”得名于商贾的“贾”,待价而沽,女性被当做货物一样被买卖。】

    【“媾”,除了有“□□”的贬义外,还代表另一种婚姻, “交换婚”。就是在异姓家庭中,双方父母交换女儿做媳妇,或者交换男子的姐妹给妻子的兄弟。】

    【当然,这个过程中,同样不会征求女儿到底愿不愿意】

    天幕下一群男子开始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本就应该听从父母" "女子本就生来卑弱,当然应该父母作主”,嚷嚷着什么三从四德、什么三纲五常。

    【在父权家长制的统治下,女性沦为男性的附庸和私有财产。在婚姻制度的改变中,原本世代属于女性且被女性氏族掌控的姓氏变成了由男性继承, “冠姓权”也彻底被男性占有。】

    【而在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度之后,妇女参与社会劳动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她们所贡献的家庭劳动的价值也被粗暴地、完全地排除在价值评价体系之外,从而导致了妇女只限于从事家务劳动,男子的劳动就是一切,妇女的劳动就是无足轻重。】

    【她们的劳动与奴隶的劳动一般,被无偿的消耗殆尽,却无法获得应有的报偿。】

    随着荆咕一句又一句话,直直地刺入了听天幕时依然不得停下歇息的无数女性耳朵里,心里。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数女性明明承担了大部分琐碎的劳动,从早忙到晚,被困在小小的一方天地里,却依然被认为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被嘲讽是靠男人才能养活自己,是毫无价值的人。

    为什么忙到不得休息的人被嘲讽没有劳动价值,偏偏是一回家就躺在那里一动不动的人被认为做什么都是有意义的?

    无数女性在心中发出呐喊:为什么!真得是因为她们天生力量弱于男性不如人,所以活该被鄙视吗?!

    【这并不是纯天然的发展,也不是女性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评价,而是逆社会发展,是男性创造的“父权家长制

    ”故意而为之的。】

    【女性是在同时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双重压迫下,逐步沦为男性附庸、奴隶和剥削对象。】【接下来我将为各位详细讲述,各朝各代是如何一步步,一步步,把女性逼入底层深渊。】【我们以为宋明清是变异,然而,在宋明清以前,一切已经有迹可循。】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