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59 章 植物间谍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0年前,大豆用一粒种子,饱满了无数生命;】

    【7000年前,桑树走来,成就了未来的丝绸之路;】

    【5000年前,竹子走入中原,成为了一个文明的精神象征;】

    【4000年前,桃树、柑橘等水果丰富了人们的味蕾,帮助人类走向更遥远的海域;】

    【2000年前,茶树走出森林,用一片树叶滋养生灵,带来了和平也带来了战争。】

    【这些都是诞生于华夏的植物,最终它们因为各种原因,走向了全世界。】

    【今天,荆咕带领大家,先从最熟悉的茶开始说起。】

    天幕上,那杯绿茶消失,变成了一座巍峨巨大的山脉。

    山顶是皑皑白雪,探险者行走在山脉上,镜头不断拉远,拉远,依然是皑皑白雪,人已经小的只能看到几个挪动的彩色小点,蚂蚁似的,但是入目所见之处,依然只有一片雪白。

    这,就是喜马拉雅山。

    但是另一侧,还把往下,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是郁郁葱葱的阔叶林,是生机勃勃的浓郁绿色。

    这一片绿色中,有一棵树被焦距对准,不断拉近——它,就是原始的茶树,原本是巨大的乔木。

    【茶叶,是起源于华夏的特色绿植】

    【世界上许多民族产马,但是只有华夏产茶。】

    【最早,茶叶诞生在喜马拉雅山东麓。】

    天幕再次做出说明动画:

    亿万年前,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喜马拉雅山扎根生长。

    约6500万年前,分别标注“印度板块”和“欧亚大陆”的板块剧烈碰撞,尽管画面里没有声音,但是地表的巨变让所有古人震撼。

    在碰撞中,高原隆起形成新的地貌,这就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的隆起,也影响了其他的植物王国。

    南边有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季风,给植物门带来了丰沛的雨水,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

    【北边有高原作为屏障,挡住了冰川世纪寒流的袭击。众多上古植物幸免于难,在这片土地得以继续存活到21世纪,华夏约六分之一的植物起源于此。

    其中就包括——茶。】

    【相传,是云南人从猴子采茶受到启发,开始把茶叶引入人类的社会。】

    穿着麻布衣服的云南基诺族猎人,手里拿着弓箭,护着来树林里采集果子的妻女,躲在树林里,警觉地看着远处。

    他们看到树上的猴子在一棵奇怪的树上采树叶,吃完之后兴奋地叫起来。

    而且不是一只两只,是许多只猴子都在如此!

    “这树叶有什么特别的吗?”猎人没有射杀猴子,他的目标也不是猴子,是已经被猴子吓走的野鸡。

    来都来了,总得带点收获回去,猎人盯上了猴子吃的树叶。

    猎人一说话,猴子们就发现了,吱吱乱叫后窜

    到更高的树上,冲着他们龇牙咧嘴哈气威胁。

    “不管特别不特别,至少能吃。”

    常年采集野果的妻子凭借本能,觉得这树叶应该很有帮助。她走到树下,摘了几片叶子,就看到猴子们更生气了,还从树上摘果子砸她,不由确定了:“肯定是好东西,看这猴子多宝贝。”

    猎人提着弓箭,拉弓作势要射,把猴子们吓得又窜远了点,但是依然不肯放弃这边,还在看着他们。

    妻女几人快速采摘了一些树叶,猴子们气得哇哇叫,甚至头领还试图回来抓人,被猎人一箭差点射中才再次后退。

    “猴子也吃素,还会酿猴儿酒,现在这个树叶应该也很正常。”回到家中后,妻子开始处理茶叶。

    她模仿猴子直接食用时咀嚼的模样,自己咀嚼了几口,没有怪味,也没有毒素,只是味道寡淡了些,于是把树叶在竹筒里捣碎后加入各种佐料凉拌。

    晚餐时端上了餐桌,一家人对这新奇的食物都很好奇。

    他们没有拒绝和害怕新的植物,因为基诺族本身就是采集植物的高手,在森林里能找到的食材多达40-50多种,比当时的中原民族菜地里的菜还要多。

    丈夫吃了之后,妻子立刻询问:“你觉得什么感觉?”

    丈夫细细咀嚼着,一筷子不够味,再来一筷子,越吃越精神,他惊喜地说道:“本来有点困了,现在不困了,很精神!”

    他们的孩子也兴奋的朝着竹筒伸筷子:“我们都试试。”

    一家人吃得神采奕奕,妻子道:“难怪猴子吃完后那么兴奋,手舞足蹈,果然有提神的效果。”

    猎人丈夫也很高兴:“以后我出门可以带点这树叶,等猎物等困了就吃点。”

    “行,我们下次多摘点,给家人们也分一些!”

    在一家人的热情分享中,茶叶就这样慢慢地流传开来,朝着整个基诺族流传开,他们最初的吃法“凉拌茶”也随之流传开。

    【后来基诺族吃“凉拌茶”的习俗传承下来,云南人基诺族被称为“吃茶的民族”。他们的祖居之地,也是茶树起源的中心地带。】

    【直到现在,还有“茶祖”。】

    现代,云南省凤庆县有一棵古老的茶树,高达10米,十分粗壮,被当地人称作“锦绣茶祖”。

    旅行者被当地人带去茶祖面前,仰望着巨大的树木,再看着几人环抱都抱不下的粗壮树干,震撼的立刻拿出手机拍照。

    “这就是锦绣茶祖!”

    “哇,原来茶树这么大!我还以为茶园里的茶树长不高。”

    同行的旅行者各种赞叹,拍照,让当地导游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这已经是人工栽培矮化之后的,原始的茶树更高更大。”

    .

    西汉时期,吴理真站在四川蒙顶山上,正在种茶树,他站在山顶上看到了天幕,还好奇地伸手去触摸。

    当然,什么也没摸到。

    吴理真还有些遗憾,低头去看自

    己刚刚种下的7棵茶树。

    这时期的茶树,

    ??[,

    为了适应环境,茶树已经被驯化,从乔木科的高大树木变得更矮小,高不盈尺,叶片细长,更接近灌木。

    “不知道我栽种的茶树能不能活到后世,会不会也被称作‘茶祖’。”

    吴理真认真地给茶树挨个浇水,一边碎碎念着:“小家伙,你们要加油啊,争取超过你们祖宗!”

    时光荏苒,眨眼便是千年时光过去。

    清朝时期,一位四川的地方官来到蒙顶山上,抚摸着茶树,感慨着:“西汉时期的古树啊,可真是树祖宗!”

    “你们在被种在蒙顶山上,以后就叫‘蒙顶茶祖’吧!”

    等回到家中,看到自己正在编纂的《四川通志》,便根据当地百姓的说法,将吴理真和茶树的故事记录了下来,称7棵茶树为“蒙顶茶祖”。

    【唐朝时期,诞生了历史上最古老的茶书,茶圣陆羽著书《茶经》,记载了唐朝时期的各种制茶法和饮茶方式。】

    【宋朝时期,开始流行碾茶为末,茶末与茶汤同时喝下的“点茶戏”,又叫做“水丹青”。】

    【明清时期,改团为散,流行简单的冲泡法。】

    天幕放出了不同时代的不同的茶的吃法:

    唐朝时期,茶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四种,饮茶法也有煎茶、庵茶、煮茶几种。

    煎茶法的用茶是饼茶。饼茶经过炙、碾、罗三道工序,将饼茶加工成细末状颗粒的茶末,再进行煎茶。先将茶饼复烘干燥,谓之“炙茶”。等茶叶冷后,再取出打碎,展成粉末状,再箩的细筛,筛下茶即成待烹的茶末。

    庵茶是将茶叶先碾碎,再煎熬、烤干、春捣,然后放在瓶子或细口瓦器中,灌上沸水浸泡后饮用的,类似现代冲泡奶粉,只不过唐朝冲泡的是茶粉。

    唐代另一饮茶法是煮茶法,即把葱、姜、枣、橘皮、薄荷等物与放在一起充分煮沸,或者使汤更加沸腾以求汤滑,或者煮去茶沫,这样的煮茶法影响到现代,打油茶、擂茶就依然保留着原始煮茶的遗风。

    宋朝时期主要流行的是点茶法,类似咖啡的拉花。

    点茶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去拂,调匀茶而后饮用。宋代饮茶讲究欣赏茶叶本身的原汁原味,而不再在茶汤中加入香料和调味品,是进入清饮方式的开端。

    宋朝人发明了许多玩茶的方法,斗茶,分茶,李清照据说就是一名分茶高手,擅长“活火分茶”。

    明清时期主要以清水冲泡为主,与现代的冲泡法基本一致,这个时候开始讲究品茗修道的环境,设计了专门供茶道用的茶寮,使茶事活动有了固定的场所。广东、福建、台湾等地流行的工夫茶,就形成于清代,虽然有了不同的仪式感,本质上依然属于清泡法。

    少数民族则是各自结合当地的风俗特色。

    比如蒙古族用青砖茶或者黑砖茶加入牛乳煮奶茶,藏族在茶汤里加入酥油和盐煮酥油茶,傣族竹筒茶,侗族则是将茶油倒入热锅中,烧熟后加水、茶叶、姜末、盐等一同熬煮,一边用木勺慢慢拍打茶叶,使茶汁充分“打”

    出,最后将滚烫的茶汁放在有油炸米花、豆类、花生米、苡米等佐料的茶碗中饮用。

    按风俗来分,还有白族三道茶、客家擂茶、惠安女茶俗、新娘茶等等。

    .

    嬴政看着五花八门的制茶法和饮茶法,觉得还不如那基诺族的凉拌茶来的方便。

    但是他知道,不同的饮茶法定然有不同的原因,还是得研究。尤其是看到那么多少数民族有各种喝法,已经把茶叶融入自己的文明,就知道茶叶有多重要了。

    茶也是一种植物,嬴政看向农家领头人:“这茶……农家?”

    农家领头人很想说:陛下,臣做不到啊!

    嬴政:“不行?”

    农家领头人咬牙:“可以!臣这就召集农家子弟挨个尝试一番!”

    当着百家领头人的面,怎么可以说不行!

    刘彻刚开始还眼馋地看着《茶经》,恨不得让天幕放出里面的具体内容,然后就看到各种吃法,顿时哈哈一笑:“天幕果然贴心,快,好好记下来试试,这可是大汉本来就有的宝贝。”

    汲黯看着唐朝煮汤似的往茶里面各种加佐料,颇为实用性地说道:“看起来百姓餐桌上又多了一道菜。”

    这种大汉本来就有的宝贝,恐怕不需要朝廷发文,看到天幕后百姓自己就会主动去寻找,然后跟着天幕的方法去尝试。

    董仲舒看着宋朝的点茶戏,十分向往:“如此悠然自得,颇有隐士高人之风范。”

    李广作为武将不喜欢繁琐工序:“我倒是更喜欢那泡茶法,简单,清爽。”

    卫青生性谨慎没多说什么,但是因为天幕提点后也得以被带到朝堂之上的年幼霍去病带着几分孩子气笑嘻嘻道:“我还是觉得直接捣碎了吃好,想吃甜的加点蜜水,想吃咸的加点盐,想吃酸的加点梅子。”

    孩子气的话说得大家集体哈哈大笑。

    汲黯抚须道:“此话言之有理,对于百姓来说,恐怕这一种吃法最容易普及。”

    百姓哪有那么多佐料,又或者那么多茶具和闲心去玩花样,能吃,好吃,有用还饱肚子就是最实惠的。

    与秦汉时期的各种尝试不同,大唐已经有了成熟的饮茶法,看到天幕放出后世的饮茶法觉得可以都试试,更骄傲的是茶圣是大唐的。

    “茶圣!又是一位圣人!”贞观年间,李世民高兴地拊掌,“不知道这位大唐的茶圣是什么时期。”

    “诗圣也是我大唐的,又多了一位茶圣,大唐不愧是人才济济。”长孙皇后开开心心说道。

    长孙无忌喜气洋洋补充:“还有我们贞观群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在后世也都很有名。”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比发俸禄的时候还开心。

    在民间,

    百姓也很开心。

    “这茶叶的吃法原来这么多种都可以吃,

    我们自己也可以找找。”许多住在山林附近的村民一边仔细看天幕里的茶叶树长什么样,一边商量着。

    看起来就是长在山里的,这年头靠着山的百姓谁不进山,想吃肉进山打猎,想烧火进山砍柴。

    原本就依赖山,在天幕讲过过度砍伐的危害后,京中的皇子公主们开始带头种树,下面的贵族和官员乡绅也有样学样,在被砍秃了的山里开始种树浇水。

    百姓们开始有了意识,绕过太小的树苗,就跟捕猎略过怀孕的母兽一样。

    总得给后人留着点,别一下子吃得山穷水尽。

    有了茶叶的多种吃法,百姓们开始意识到原来可以跟着动物去觅食,可以简化那些看起来高级的不能承受的食物。贵族的茶吃不起,山里的野茶还是可以找找的。

    .

    “茶圣!又是一位圣人!”贞观年间,李世民高兴地拊掌,“不知道这位大唐的茶圣是什么时期。”

    开元年间,正在与友人们一起喝茶论道的陆羽惊讶地抬头。

    “茶茶圣?”

    “你竟然是茶圣?就你这长相?”诗僧皎然语气戏谑地说道。

    另一位友人李季兰轻轻白了皎然一眼:“你这和尚,怎么嘴巴这么毒。”

    皎然哈哈一笑:“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我了。”

    陆羽磕磕巴巴说道:“没没事。”

    他幼年时期因为相貌丑陋、还有些口吃被父母抛弃,因为太过年幼,长大了也不记得父母是谁。

    后来被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在湖北天门县西门外捡到并收养,从小在寺庙养大,跟着僧人学字学佛经学煮茶,但是并没有出家之心,下山去了。

    陆羽有些惆怅:“我还还……还以为后后人会……因为我丑丑丑角唱的好好好……记住我呢。”

    开元年间,因为李隆基喜欢梨园,还亲自去梨园扮演过丑角,民间许多跟风者,陆羽也心生好奇,进入剧团去扮演过丑角。

    他相貌丑陋还有些口吃,但是为人幽默机智,演丑角极为成功,后来还编写了三卷笑话书《谑谈》。

    一直到上元年间,陆羽才闭门隐居作《茶经》,此时还在与友人聚会的他自然没想到,后世人会因为“茶”记住自己,还尊自己为“茶圣”。

    “我我写书去了!”

    陆羽越想越兴奋,干脆撇下友人,飞奔回家。

    都成“茶圣”了,《茶经》还没写出来,别人问自己里面写了什么,说没写多丢人!

    皎然摇摇头,也没在意。

    李季兰托着腮,有些羡慕:“也不知道后世会不会有我们的名声。”

    皎然戏谑一笑:“你这才女之名定然流传下来了,我大概只能留下‘谢灵运十世孙’。”

    ——李季兰,名冶,正是后世鼎鼎大名的大唐才女、女道士李冶,字季兰,在开元年间已然是名人才女,与多

    位诗人有和诗。

    ⑨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李季兰:“明明是谢安十二世孙,非要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可真是厚此薄彼。”

    “没办法,我更喜欢谢灵运老祖宗。”皎然突然也叹息一声,看着天幕满怀期待,“我最近写了一本《诗式》,也不知传到后世没有。”

    如果天幕能够回应就会告诉他,不但传到了后世,还被多位后人引用,并且评价颇高。

    天幕听不到,所以还在继续讲述着茶马古道的故事。

    【茶马古道就是当权者受到启发后,创造出来的特有的交换经济。】

    【少数民族以游牧卫生,逐水草而居,多居住在高寒地区,为了增加热量喝奶酪、吃牛羊肉和性热的青稞,因为缺少蔬菜中膳食纤维的摄入,使他们容易消化不良和便结。】

    【当少数民族发现了饮茶的好处,可以通过茶水帮助化解油腻帮助消化,对茶叶形成大幅度的依赖,历史上甚至有三次少数民族入侵是为了进入中原抢茶叶。】

    【中原地区以农耕为主,产出各类茶叶,从唐朝开始,种植茶叶和饮茶就成为了中原民族的特色生活方式。】

    “中原产茶,少数民族产马!”刘彻一拍大腿,受到了启发。

    虽然他还是很想要打匈奴,也还是必须打匈奴,但打完之后完全可以用茶叶收服匈奴人归心。

    瞧瞧天幕说得,“对茶叶形成依赖”,不靠和亲公主、不需要粮食钱财就可以让匈奴依附,还可以开发一种新的农作物,简直是一举多得!

    “陛下,此事需要慎重……”汲黯谨慎地提醒,“天幕也说了少数民族入侵抢茶叶。”

    刘彻一摆手:“大汉没有茶叶,匈奴就不抢了吗?”

    汲黯闭嘴了。

    他也是习惯性的劝诫,和谨慎的性格使然,觉得大汉刚经历了“马邑之谋”的失败,还是稳妥为主,现在,这位帝王是不会听的。

    在刘彻看来,少数民族为了茶叶入侵中原,那都不是事,为了粮食难道不会入侵?中原难道为了防止入侵就干脆不种,那连粮食都不能种,都别活了。

    “大汉也可以种茶,那茶叶是在云南吗?派人去种植!”看到天幕上那么多少数民族喜爱茶,刘彻心里火热,很想大喊:朕也可以做天可汗,周边的部族快到朕碗里来!

    “陛下,冷静,先听完,我们连茶叶怎么种都不知道。”还是桑弘羊的劝诫让刘彻冷静了下来。

    刘彻:“对,总得听听这茶叶到底怎么换马。”

    【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大力开发西南夷,并且在云南推行郡县制,这个时期,滇藏川的对外贸易甚至远达印度半岛。】

    【这个时期主要是民间,巴蜀人民和西南夷部族人民,通过商路,用马帮从内地把铁器、丝绸、瓷器输入云南,然后抵达缅甸、印度和阿富汗等邻国,同时将金银珠宝、玉石、香

    料、象牙、犀牛角等外国物品输入内地,是一条连接了大汉与域外诸国的“西南丝绸之路”】

    “”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因为这个建交的特征,藏族现在依然把汉族同胞叫做“甲米”,意思是“产茶或贩茶的人”。

    【宋朝时期,推行羁縻政策。宋朝规定“专以雅州名山茶为易马永”,并且在名山设置“茶马祠”统一管理茶马交易。】

    【到了明清,开始严格贯彻以茶治边政策。】

    赵匡胤瞧着自己面前的茶水,又看看特意留下的茶饼,想把茶叶看出一朵花来。

    这小小的茶叶,快被后世的皇帝玩出花来了,还有这么多用途?

    难怪赵光义的后代有钱赔款,茶叶看来也赚了不少。

    【明朝初期,朱元璋虽然改团为散,流向民间,但是上层其实依然有团茶,这一点可以从朱元璋的儿子身上看出来。】

    【明初时期的藩王还没后期那样离谱,除了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与朱棣同胞的弟弟朱橚著作《救荒本草》,还有宁王朱权著作了《茶谱》】

    朱元璋眼前一亮:嗯,他的儿子们还有这本事?

    又是《救荒本草》,又是《茶谱》,听起来评价还很高?

    朱棣兴奋:永乐大帝!哈,我,永乐大帝!

    朱橚兴奋:我的《救荒本草》传到了后世,我都写了啥?

    朱权刚刚高兴,《茶谱》传世,我也算大文豪了,结果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傻眼了。

    【虽然,朱权为了自保不得已而为之。】

    天幕开始放出朱权的纪录片,给洪武年间的朱权演示,他后来的人生有多么身不由己。

    倒霉鬼朱权,先是因为朵颜三卫势力强大,被朱棣逼着参加靖难之役。

    靖难成功后,朱棣就开始忌惮他的能力,没收了他的军马和朵颜三卫,把他的封地改到南昌。而且明确规定,朱权到南昌后待遇一切从简,连王府都不必单独修建。

    为了让朱棣放心,朱权晚年开始醉心“茶事”,在家研究茶道,而且研究的还是宋朝的点茶戏。

    这本书,分为《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共十六个部分。

    书中的每个环节,都写得十分清晰明了,很明显朱权对茶事不是附庸风雅,是十分专注深入的了解过。

    【虽然朱权早年身不由己比较倒霉,但是晚年专心茶道后,茶事反哺朱权,让他修身养性,晚年得以以70岁高龄善终,他也是朱元璋所有儿子里死的最晚的,熬死了所有兄弟,笑到了最后。】

    【朱权不是最长寿的。

    朱元璋活了71岁,朱元璋的第三个儿子朱桂活了72岁,都比他更长那么一两岁。

    但作为第1

    7子,

    还是活了70岁的17子,

    朱权是死的最晚的,死的时候大明第9任皇帝朱见深都已经1岁了。】

    【朱权最终送走了朱棣、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朱棣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笑着活到了最后。】

    永乐年间,被软禁还被监视的朱权在南昌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本王原来如此长寿!”

    70岁高龄,值了!

    笑着看着朱棣和朱棣的儿子、孙子先他而死,也值了!

    还有《茶谱》一书传世,更是值了!

    宁王妃踢了他一脚:“再笑,明天锦衣卫就送你先上路。”

    朱权立刻憋屈的捂住自己嘴巴,但是身躯依然颤抖着,这种快乐不让发泄,太难了……

    宁王妃看得忍俊不禁,她也很想笑,但是一想到还处于被监视的状态,南昌王府也处处是钉子,想肆意一下都容易有生命危险。

    “算了,你那书不是还没出来吗,写书去吧。”

    “对对对,我的书还没写,我写书去了!”朱权立刻飞奔去书房,总算转移了注意力,可以继续苟着了。

    宁王妃也松了一口气:看在这本书还没写出来的份上,陛下也没理由杀人吧?

    【从明朝开始,官府便把茶马交易上升到了关系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国策高度,用茶叶换取战马成为了重要的军政措施。】

    朱元璋傲然:“没错,朕定下的。”

    洪武四年开始,朱元璋便下令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余株。四川巴茶三百五十户,茶二百三十八万余株,宜定令每株官取其一。无主茶园,令军士摄取,十取其八,以易番马。

    在当权者的重视下,官府直接官营,三条茶马古道齐头并进,官府在各地设立主管茶马交易事务的“茶马司”和对茶马古道进行全程守护制度以及道路维护制度。

    单独是徽州到巩昌府,就茶茶马古道经过的各地添置茶运所,官吏管理,通计11站,每处设茶夫110名。

    其他地区也不遑多让。

    这样一套从上到下、从官到小吏的完善政策下来,也标志着国营茶马古道的开通。

    .

    宋朝,赵祯:“快快快,抄抄抄!”

    大宋也有茶马古道,也有茶马交易,也设置了茶马祠来统一管理茶马交易。

    原本还在介意天幕不提大宋,现在看来才发现这大明做的真的更完善。

    大宋的茶马交易拦不住商人的私底下走.私,宋朝和西夏的茶叶走.私屡禁不止,甚至在横山一带形成了集中点。

    连朝廷官员、地方上主管茶叶的官吏和驻扎士兵也参与茶叶走.私,仁宗年间发生过大案,一向仁慈的赵祯杀的血流成河。

    但是,依然存在。

    大宋的冗官冗兵制度也导致想要清理贪官污吏变得更加困难,茶叶带来的战马并没有预计的那么多,至于战斗力,更不用提了。

    而且,

    ?,

    假茶屡禁不止。

    唐朝实行榷茶法,几乎垄断了制茶贩茶的全部利润,民间想要购买茶叶,也只能从官方设立的买卖点购买,而且价格昂贵,于是有了假茶贩子的诞生;

    宋朝更是假茶泛滥的高峰期,假茶贩子或是掺杂如桑叶、茶梗等杂质来压秤,以此获得高额利润,或是将已经使用过的茶叶进行二次加工,先是晾晒,然后再添加石膏一类的“增色剂”,就可以制作出“还魂茶”,拉到市场上再次贩卖。

    一直到明清,才真正的打击下去。

    【可惜。】

    朱元璋心头一跳:又怎么了?

    他吸收了唐宋时期的教训,开始重视打击贩售环节,而不是制假环节。

    专门设置了紫阳茶坊,对将要流入市场的茶叶进行检查,并引入引单薄号制度,详细登记贩茶者的身份信息和经营的茶叶种类及数量,一旦被证实是假茶,整个链条下的人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都还不够吗?

    【前面说过,大明一直有经济危机。这一套茶马交易在官办体制下,交易成本很高,政府力有不逮。】

    【弘治十六年,茶马古道从官办改为官商合办。】

    同样是弘治年间,对周边开始弃边。

    虽然都骂弘治放弃领土的行为,但这何尝不是说明了大明的经济危机,早在弘治时期已经开始了。

    所谓的“弘治中兴”,不过是表面和谐。

    无论是养兵,管理边疆,还是养官商,给这一套茶马交易上众多官吏负责人发放俸禄,朝廷可能都承担不起。

    .

    赵祯连连摇头:“哎呀,大明真穷。”

    “还不如换我大宋来。”

    就连南宋时期的赵构,逃亡之余还有时间发出怜爱的三连叹:“啧啧,真穷,真可怜。”

    如果朱元璋或者朱棣能听到,定然愤怒到暴走:一群弱鸡,赔款的挣赔款去,逃跑的出海逃跑去,少多管闲事!

    明朝看宋朝:真弱,一群弱鸡。

    宋朝看明朝:真穷,一群穷鬼。

    【但是由于专业商人的介入,茶马交易和茶马古道反而发展到了最为繁华的时期。】

    明初,洪武四年,首先开的是陕甘茶马古道,在青藏高原入口处的河州、洮州、秦州设置茶马司,交易茶叶13万斤,后又增加到100万斤;

    到清朝时增加到1500吨。

    洪武26年,开康藏茶马古道,在四川雅安、黎州设置茶马司,后又迁到康定,主持入藏茶马交易,交易茶叶240万斤,明中叶增加到340万斤。

    清朝增加到1100万斤。

    明朝木氏土司统治时期,开滇川茶马古道,即云南茶马古道,将云南的普洱茶、沱茶转向西藏换取战马。

    云南茶马古道比较特殊,分为两条路线,一条是上行,叫做滇川道,从普洱茶的原产地西双版纳等地转入拉萨,为入藏线;

    一条是下行,也叫做滇越道,从普洱进入越南、莱州,属于国际贸易通道。

    这三条茶马古道并不仅仅是独立存在,并行存在西部,覆盖了郑戈西方诸多部落。

    【由于政府需求量大,茶叶动辄上千万斤,马上万匹,运输力量主要是骆驼、骡马和人力的背夫,交换是为了国家政治军事。】

    【茶马古道带来的不止是战马,还有少数民族的友谊】

    【当边疆与中原从互相掠夺的战争、互相算计的和亲,变成了互惠互利茶马交易后,感受到茶叶带来的真切好处,少数民族开始真正的融入中原文化】

    【到清朝时期,满清本身兴起于东北,善于养马,入关后依然更喜欢用东北的马,在北方草原设立商都牧场、大凌河牧场等,作为军马的主要供给和补充基地,茶叶换取西北战马已经不再是军国急需。】

    “兴于东北,善于养马?”朱棣冷笑,“很好,朕亲自抓你们回来给大明养马!”

    正好发愁战马不够,那就全给拿下!

    他有理由御驾亲征了,立刻看向好大儿:“朕要去打东北!去打满清!”

    朱高炽无情地吐出两个字:“没钱。”

    朱棣不可思议:“哪里没钱了,你怎么天天喊没钱?”

    “没听天幕说大明国库从头穷到尾吗,爹你怎么还坐的住?”朱高炽才意外了,以为他身为太子天天节衣缩食是喜欢受虐吗?还不是条件不允许!还嘲笑他抠门,知道他看到国库的账目时恨不得让宫人全部出去挣钱吗!

    朱棣老实了。

    “听天幕听天幕。”

    没准天幕会教授怎么赚钱。

    朱高炽:“呵呵。”

    【最终,到雍正时期,官办茶马古道因为朝廷不再需要战马,以及官员干涉市场规律,茶马交易越发凋零,茶叶堆积如山,雍正废除了官办体制,改为完全民营化。】

    【在这之后,商业反而更加兴盛,商人进入茶叶贸易,不仅仅交易茶叶马匹,也交易皮毛、羊毛等生活用品,性质变得更加商业化,也更加亲民化。】

    【茶叶的交易种类也有变化,而这种变化甚至决定了民心所向。】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中说道:“汉地的货物运到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藏族古谚语中的“呷察热、呷霞热、呷棱热”,翻译成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

    康定山歌唱道:“山上住的是藏族,山下住的是汉人,虽然住处各是各,每天生活在一起。”

    因为西藏与陕西在茶马古道的常年交流,许多陕西人索性直接选择与当地人婚嫁,至今康定有许多人是陕西人的后裔。

    还有原本居住在腹地的藏民,也因为茶马古道带来的便利,主动朝汉藏边地迁移,主动与汉人友好交流。

    .

    嬴政:民心!

    六国旧民、百

    越之地等人都尚未归心,

    茶叶原来有这作用?

    天幕完全没提到秦朝有没有茶叶,

    这茶树又是茶树又是灌木的,去找恐怕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他只能庆幸天幕全天下都能看到,寄希望于民间有人能发现后为他带来好消息。

    【明朝弘治年间,明廷在长城一线设“马市”,用内地茶叶换取伊蒙草原上的马匹。】

    【此时,《定边县志》明确记载,交易的是川茶汉茶、湖茶,汉茶即是山西陕南紫阳茶区产的“绿茶”。

    但是由于绿茶味淡,而且更容易碎,从明中叶起,陕北茶商开始购买湖南安化红茶进行交易。】

    【到了清朝,从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当地土商到湖南安化购买红茶,从水路抵达襄阳,继续往下倒汾州,最后运到鄂尔多斯地方销售。】

    【乾隆年间,定边从榆林道分得每年销茶引一百道,征银3990两,这就是定边边茶的由来。】

    “3990两!这么有钱!”刘彻激动地恨不得立刻去种茶。

    这可是银子,还不是铜钱,三千多两银子,他干什么不行!

    朱元璋却是皱眉:不对,他明明是要求用绿茶交易,怎么后来变成红茶了?

    【哪怕到了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当英国故意用印度茶叶大幅度倾销入西藏,试图通过茶叶使得西藏人屈服。】

    【无论是当时的清朝政府,和后面的民国政府,已经自顾不暇无力管辖。大家可以看到西藏近代的抗外战争许多都是独立作战没有援助,只能说那时候的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太废了】

    【但是因为茶叶,也因为茶叶长久以来带来的民族团结,西藏人民依然是站在华夏文明这边,并没有被外邦人蛊惑】

    当英国和印度的势力大肆进入西藏,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联系几近瘫痪,印度的红茶和商品趁机倾销,藏人依然不为所动。

    史料记载:“惟印茶、滇茶皆系热性,而边茶性凉,故终惟藏人所乐用。”

    但是这何尝不是因为只有边茶最得藏人的心。

    边茶贸易,成为了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汉藏关系最为牢固、也是最后一根纽带。

    民国时期甚至有政治家感言:今康藏之关系,只余茶一物也!

    .

    朱元璋立刻改口:红茶挺好的,边茶也挺好,以后就用红茶交换!

    还能有这收心作用,简直完美!

    【茶马古道带来了经济繁荣,许多交易重镇到如今依然是经济繁荣之地】

    【比如丽江,在滇川茶马古道开辟之前,丽江还是奴隶制村寨,与缅甸的村寨相似。茶马古道开辟后,作为交易重镇,每年接待商旅数以万计,出现了“宫室之丽,甚于王者”的繁华局面。】

    【可惜。】

    熟悉的两个字,让古人齐齐心头一跳:又来了!

    又是什么灾祸!

    【茶叶的好处,不止我们发现了,外国人也发现了。】

    1610年,

    “BheaTea”[,

    Bhea是武夷的谐音,这是来自福建武夷山的红茶。

    起初,红茶作为一种奢侈品,进入了英国的上层社会,让英国贵族开始流行起“下午茶时间”。

    下午茶,在红茶中加入牛奶喝糖,搭配甜点,举行下午茶聚会,逐渐成为贵族之间的风气,一度击败了来自阿拉伯的咖啡,价格高到了“掷银三块,饮茶一蛊”的地步。

    1610年,是万历三十八年,又被叫做“红茶元年”。

    此时正处于明末清初,万历不上朝,民间海商开始繁茂起来。

    在福建武夷山民间,茶农看着天幕,对视一眼笑道:“武夷山一怪,正山小种国外卖”。

    ——欧洲从福建武夷山进口的茶,正是正山小种红茶。

    正山小种由当时垄断了整个亚洲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运输到欧洲。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带了两箱红茶作为嫁妆以便随时饮用,成了英国第一个饮茶皇后,从此,饮茶之风盛行于英国。

    英国人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之一,英国也成为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之一。

    .

    朱元璋:“万历!又是万历!”

    知道茶叶多重要吗?

    从洪武四年开始,他就立下政策,开通官道进行茶马交易,用中原的茶叶换取少数民族的马,茶叶既是交换优良战马的军用物资,也是为了拉拢民心维持边疆稳定的政治物资。

    现在竟然又流向海外,流向那什么鬼荷兰葡萄牙英国,别以为他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他分明记得这些国家都是侵略者!

    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些侵略者都是大明的物资养肥的!

    气死他了!气死他了!

    这比让朱元璋听到后代无能更为愤怒,比平庸无能更可怕的,是一手把敌人养肥养大养的兵强马壮,最后回过头来把自己一锅端!

    朱元璋越想越气,朝堂之上无人佩剑,他找不到武器,突然拆下腰间的玉带,当做皮鞭朝朱棣抽打过去!

    他杀不了万历,不如杀了万历的祖宗朱棣!

    “父皇,冷静啊父皇!”朱棣大惊失色,连忙躲闪。

    【唐宋时期,茶叶多为上层人士饮用;到明朝开始,茶叶流向普罗大众。】

    【英国同样有这样一个从上往下流通的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工业革命】!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