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66 章 植物间谍8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大豆起源于华夏,这同样是中外学者公认的,全世界的大豆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引自华夏。】

    【因为大豆在华夏名叫“菽”,许多国家文字中大豆一词的发音与“菽”相似】

    【国内部分考古学者认为,早在8000年前,大豆已经被华夏居民开发。】

    “8000年前华夏是什么时候?”嬴政难得有些茫然了。

    天幕之前讲四大文明古国对比时,好像也没说过华夏八千年前的历史。

    淳于越快速翻自己的笔录,然后肯定道:“天幕确实没讲过。”

    “想不到,大豆原来历史如此悠久。”嬴政不由感慨。

    前面讲桑树7000年历史,感慨都没大豆强烈,因为桑树自身长寿,在遥远的山涧存活,一活就是1600岁。

    可是大豆看起来如此渺小,脆弱,低矮,竟然也有8000多年的历史,大豆是怎么活这么久的?

    【2013年,考古专家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通过浮选发现了野生大豆,在10个遗迹单位中获得了距今约8500-8000年的共131个野生大豆遗存。】

    【到龙山时代,大豆称为居民生活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大豆的最早栽培区域是在黄河流域。】

    【龙山文化以后,殷商之前,距今3900-3600年间,洛阳皂角树遗址二里头文化层中再次发现大豆,此时的大豆确定为栽培种,即已经经过人工培育后的大豆。】

    【山东省即墨北阡遗址浮选中,周代地层发现了大豆69粒,此时的大豆已然是完全驯化的作物,属于栽培大豆的成熟阶段。】

    【通过这些考古资料可见,东北、华东、华北、华中、洗白等多地均出土过春秋时期以前的半栽培或者栽培大豆品种,大豆从野生逐渐被栽培驯化,到商周以后已经趋于成熟。】

    一系列的考古历史可以看到远古时期的先民是如何驯化大豆,并且栽培和食用大豆。

    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先民已经成熟的栽培技术,大豆迅速上升到主食的地位。

    “菽粟不足,未生不禁,民必有饥饿之色。”李斯遥望着天幕上熟悉的大豆,念出了《管子》里的词句。

    “圣人治天下,使得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淳于越瞥了竞争对手一眼,念出《孟子》里的话语。

    秦汉时期,大豆依然是重要的粮食作物。

    尤其是秦朝,不止百姓,官吏里也有继续吃豆饭的。

    所以上到帝王将相,下到民间百姓,对大豆的种植十分重视。

    官吏在感叹菽对于国家社稷的重要,百姓实在的想到了它的口感:“豆饭豆粥虽然不好吃,好歹能活命。”

    家里的小孩听到豆饭就撅嘴:“我不喜欢吃豆饭!”

    大人一巴掌拍过去:“有得吃就不错了,还挑三拣四!”

    大人对小孩的挑剔完全不放在心上,一心想着庄稼

    地里的事。

    如果不是大豆长得好,

    就家里那点粟,

    全家早饿死了。

    粟米饭口感好,味道也更好,他不喜欢吃吗?但是奈何产量低,也不知道学着天幕堆肥之后,产量能不能提高点。

    【汉朝时期,粟和麦的主食地位上升,大豆种植面积开始下降。】

    【汉武帝时期,大豆的种植比例从战国时期的25%下降到8%左右,但是种植范围更加广阔,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西到四川,东至长江三角洲,北到河北、内蒙古,南到浙江,百姓种植大豆越来越普遍,成为民间常用的主要粮食和救灾救荒食物。】

    【从西汉到东汉,小麦的种植越发普遍,粟、麦、稻逐渐成为主要主粮,大豆开始退出主食,发展成了重要的农副产品。】

    秦朝时期,农人在家中看着一堆黑漆漆的豆子,伸出手抓了一颗舔了舔,然后嫌弃地皱起了眉头:

    “大苦酸咸了些,做得有点失败了。”

    ——秦朝时期,大苦就是指豆豉,早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了豆豉。

    老秦人看到天幕里做豆豉农人那熟悉的打扮,再看着自己家中的大豆:“大豆实在是个好东西,无论是土地贫瘠还是肥沃都可以种植,无论是寒冷还是炎热的气候都能适应。”

    “而且消耗的地力少,灾荒之年也能稳定生产。”家中的老人想起往年难熬的饥荒和战乱年份,全靠大豆抗饿活下来。

    每逢战乱,家里的男丁都被征兵,全靠女人种地,浇水施肥都无力多耕作。

    若是遇到寒冷、旱灾轮流发作的灾年,更是难熬。

    还好大豆好养活,不管什么灾年、什么贫瘠的土地都能种活都能丰收。

    朝廷因此会规定每家每户至少要种植定量大豆,以保证灾年产量,用作救灾救荒。

    百姓哪怕家里田地再少也会垦出一两亩地来种植大豆。

    “这豆豉看起来不错,咱家可以试试。”

    “急什么,这一期讲大豆,大豆的用处肯定被后人发现的多多的。”

    【大豆,还是一个很善于合作的“百搭高手”。】

    【大豆可以与根瘤菌共生,这种细菌可以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肥,供植物生长。不仅能提高土地肥力,十分适宜轮作和间作。】

    【《齐民要术》里就提到过“麦-大豆-谷”的轮作,可以参与各种灵活多样性种植,不仅肥沃土壤恢复地里,还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

    【几千年后,美国人在得到大豆,进行研究后,一位著名的化学家也提出用大豆与棉花、玉米轮种,帮助棉花和玉米丰收。】

    “原来如此!”民间的农人想起自家意外的丰收,欢欣雀跃。

    “我说种过大豆之后种黍怎么感觉产量更高了,原来不是错觉!土地是真得更肥沃了!”

    虽然古人不懂什么事根瘤菌,但是很早之前古人已经发现,大豆作物参与禾谷类作物的轮作,不仅豆子可以丰收,轮作的禾谷类也能生

    长地更好。

    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原普遍实行连种制度。

    华夏一直有人多地少的问题,百姓需要用有限的土地产出更多的粮食才能养活一家老小,也就需要土地连续进行生产,连连种制不断地发展,后面渐渐有了更多的轮作、间作、套种、混作等种植方式。

    现在天幕提前告诉古人大豆可以与各种植物轮作,麦子、谷子、棉花、玉米都行,哪怕明清以前没有玉米、棉花不普及,但轮种麦子谷子也能提高一大截产量了。

    朝廷里的帝王眉头一皱:“怎么又是美国?”

    又是得到大豆进行研究,不会美国也来个植物间谍吧?

    朱元璋冷笑:“后世的清朝是什么鬼,朝廷跟个筛子似的,什么国家都敢派间谍,就是这样的朝廷抢走我大明的江山?”

    论间谍,他的锦衣卫不就是吗?

    比起被外国间谍偷盗自己的东西,朱元璋想通了,锦衣卫只用在官员内部太浪费了,派出去开疆拓土带点实际用处才值。

    至于官吏,等大家忙着跟各国打交道,哪有时间结党营私贪污腐败,忙不死他们!

    朱元璋的目光在儿孙们、百官以及锦衣卫、太监身上挨个扫过,哦差点漏了,他的女儿和妻妾也不少。

    朱元璋每次一听到天幕说大明从头穷到尾,再看这些人脑海里想到的就是发俸禄就得浪费国库多少钱。

    都得给他赚回来!

    后世子孙不可靠,国库要富裕,从他洪武年间开始!

    【而且,大豆还有个最重要的优点,营养丰富,便于烹饪。】

    【从西汉年间,淮南王刘安炼丹意外中发明了豆腐开始,华夏人对于豆制品的探索从未停止。

    魏晋南北朝时期,豆制品发展多种多样,《齐民要术》里就有明确的豆豉、豆酱的加工制作流程。】

    【隋唐宋元时期,大豆普及全国,开始广泛被人们使用。

    宋朝已经开始用豆子榨油。】

    “用豆油煎豆腐,那才叫一个美味!”

    苏轼快速与友人分享自己的烹饪心得,“猪油太荤,豆油刚刚好,煎豆腐炒竹笋都美得很!”

    在他对面,佛印和尚坐在一盘棋局之后,闻言含笑点头:“善哉,善哉,我寺庙僧人多食豆腐豆油,大豆实在是活人无数,功德无量。”

    两位历史名人兴致起来,开始讨论豆制品的各种吃法,而这也是宋朝时期的一大特色——美食文化发展的极为兴盛。

    到南宋的集市上,小摊贩各种叫卖着豆制品美食:

    “豆团!好吃的豆团子咯,新鲜出炉还热乎着呢!”

    “豆芽!豆芽!新鲜的豆芽脆生生水灵灵!”

    “卖豆粥咯!卖豆粥!早上喝完豆粥一身暖和咯——”

    “卖豆糕啦!官人吃豆糕吗?小娘子吃豆糕吗?”

    好一派繁华景象。

    【明清时期进一步完善。

    豆豉、豆酱、豆

    腐、豆油、豆浆、腐乳、腐竹都已经成型。】

    荆咕特意把各种豆制品制作过程剪辑成了一个视频,

    一边放一边介绍。

    于是天幕下的古人这一次可以看到各种完整的豆制品制作过程,

    一个个忙忙碌碌地开始记录。

    【豆类含有优质植物蛋白和脂肪,还有重要的大豆异黄酮,可以有很好的保健功能。】

    用大豆发豆芽,少少的一点水,用黑布遮住,三四天就发芽长长,可以食用了。

    在冬日是难得的绿色蔬菜,若是出海,也是海上重要的美食来源。

    用大豆做豆酱,洗干净,蒸熟,压碎,再加入盐密封起来,等一段时间发酵成豆酱,就是重要的调味品。

    在本土蔬菜普遍寡淡的时候,在盐价不太稳定、一抬价就吃不起的时候,是古代百姓有些时候可以替代盐的佐料;

    还有最经典的美食,豆腐。

    用石磨磨成豆浆,煮熟,用卤水或者石膏点豆腐,等它凝固后就是豆花,也可以加入盐或者糖来食用。

    也可以把它倒入木框中,然后压成型,等待一段时间,就是嫩生生的豆腐。

    在缺肉的时候,豆腐是古人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而且口感软嫩,对没条件清洗牙齿保养牙齿、年纪轻轻牙口不好的古人可谓是老少皆宜;

    若是没有石膏或者卤水,把豆浆煮沸,表面结出一层豆皮捞起来,那就是腐竹。

    或者把豆腐切成小块,用盐、酒腌制一下,放在坛子里发酵自然生出白霉,就是腐乳。当然,如果有辣椒或者其他调料加入其中就更美味了。

    而且豆浆、腐乳、腐竹操作方便,学会那技术每个小家庭都很方便自制,既可以丰富餐桌,也是家庭重要的经济来源。

    榨取豆油在很早就有,早先是纯人力的方法,先把大豆做成豆饼,然后压榨,撞击取油。

    到宋朝时期,有了大型的榨油机械,一下子涌现许多榨油坊,豆油便开始普及开来。

    豆油在缺油的时代,是难得的油料作物;

    而且榨油之后剩下的豆粕是饲养牲畜的好肥料,牲畜吃了能快速长膘。

    .

    从战国到秦汉时期,大豆还没有如此多的食用加工方式,秦汉先民顿时看得眼花缭乱,口水直流。

    秦汉时期的烹饪工具主要是火烹、石烹、陶烹和青铜烹,烹饪手法主要以烤、煮、蒸为主,比如水煮豆子、水煮豆粥等。

    水煮的方式虽然原始朴素,但也可以驱除原本的豆腥味,也可以避免豆子不熟中毒的情况,果腹和补充营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受到天幕带来的后世人的启发,秦汉古人一个个有了新想法。

    北方的乡村里,一家人正在议论。

    家里的男人裂着干裂的嘴唇笑:“那豆浆方便,用石磨磨成豆子再煮就可以食用。”北方的秋冬干燥的很,看到天幕上的豆浆热气腾腾,隔着天幕就很好喝的模样,自己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去做豆酱。

    “豆浆不顶饿,我看还是豆腐好,软嫩的老人孩子都可以吃。”家中的妇人在脑海里回忆着豆腐的制作过程,她觉得好像也不难。

    ⒖本作者西羚墨提醒您最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尽在[],域名[(

    豆腐需要的不就是豆子、水和石膏嘛,还有那木框自己家就有,纱布也有,难度不大,实在不行,当豆花吃也可以。

    老人更喜欢储存粮食,更喜欢腐竹晒干了能保存很久:“我看还是腐竹好,用豆浆煮出豆皮捞起来晾晒就行了,晒干了还方便保存。”

    家中已经能帮忙下地干活的半大孩子砸吧砸吧嘴:“我觉得豆芽好,冬日里吃不上青菜都快上火了,今天晚上我就去把豆芽发起。”

    也有人更渴望食用油:“就是那榨油,那机器怎么弄,看不清楚。”

    邻居道:“想那么多做什么,这种难度大又赚钱的,商人,朝廷,自有聪明人去尝试。”

    在城市里,拥有庄园的大商人不等朝廷发布政策已经开始打豆油的主意了。

    “榨油的机械倒也简单。”庄园上自然也是养了工匠,工匠琢磨一下天幕里的豆油压榨机械,“好像不难。”

    那什么宋朝都能榨豆油,他们大汉怎么不可以。

    不光榨油的不难,其他程序都相对较为简单,哪怕是秦汉这样工具匮乏的时候都可以实现。

    庄园主人美滋滋:“那豆粕也是好东西,能让牲畜长膘,可以一试。”

    他的庄园上可是养了不少牲畜,天幕这么一介绍,今年定然是个好收成。

    【到了现代,大豆被开发出更多的用途。】

    【比如还可以作为传统工业原料,制造肥皂、油漆、生物柴油,大豆产业牵动着油脂加工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工业制造业、新能源行业等多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

    制造肥皂算是最为简单的,荆咕特意找出相关视频。

    因为是生活用品,豆油可以用废弃的豆油,也可以用动物油脂之类,荆咕是想到了肥皂作为“穿越三宝”,在古代大有用处,在现代也有许多人自制肥皂,特意插入一段自制肥皂的视频,还特意做了材料解说。

    材料需要废弃豆油、草木灰或者其他纯碱、木桶和搅拌棒和模具,过程主要是加热、搅拌然后冷却,操作对古人来说同样具有可行性。

    就是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荆咕特意标上:未成年不得尝试!请谨慎操作!

    到视频结尾,还不忘放上一段用肥皂洗手的洗手歌:“洗洗手,洗洗手,饭前便后洗洗手~”

    .

    魔性的歌声顿时让小朋友也跟着一起唱:“洗洗手~洗洗手~”

    一边唱一边拉着父亲的袖子摇来摇去:“阿爹,这个肥皂我也想要!我也要洗洗手!”

    “洗洗手,洗洗。”父亲差点被带的一起唱,为了身为父亲的威严,迅速清了清嗓子。

    “咳咳,肥皂还没做出来,不急。”

    他看向自己娘子,他们二人是在街头卖“寒具”

    “?_[(”

    娘子也心动了,“现在咱大宋还没有肥皂,要是咱俩先做出来,肯定比卖寒具赚钱。”

    “看起来也不难,这模具,咱家糕点模子就可以。”官人立刻拍板,“天幕结束咱就试试,正好家里有废油,也有食用碱。”

    他看着天幕里那洗手用肥皂搓出满手泡泡的模样,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这东西如此便利,日后大家洗手洗脸洗头发岂不是都可以用?比自己煮皂荚方便,比贵人用的澡豆澡面成本低,就算低价卖想必也能卖的不错。

    民间的小商贩都发现了肥皂的优点,更不用说朝上的君臣。

    “这个好!”刘彻心心念念着天幕说过的罗马贵族用黄金买丝绸,看到肥皂个头不大比丝绸更方便运输,高兴极了。

    “这东西可以高价卖给外国贵族,按黄金定价!”

    桑弘羊连连点头:“没错!没错!”

    大豆真是个好东西啊,最重要的是,大汉不缺大豆,做都有做肥皂都有这条件。

    【大豆被称为“豆中之王”,成为了华夏几千年特色的豆文化。】

    【为了彰显海峡豆文化,领导人国事访问和国际庆典的宴会桌上,都可以看到大豆化身豆腐的各色国宴菜式出现在国宴餐桌上。】

    早餐经典搭配豆浆、淮扬名菜文思豆腐都曾经就上过国宴,被用来招待外宾。

    在民间,东北还举办“北大荒大豆节”来庆祝大豆丰收。

    那热闹的场面,让会祭祀神明祭祀丰收的古人都自愧不如。

    “大豆还有节日?”

    “我们是不是对神明不够尊敬?”

    看着那么多人热热闹闹的庆祝,还有自己穿成大豆模样的,各种卡通大豆,再想想自己献上的三牲,突然感觉好像太冷静了点。

    “下次我们也这么弄,咱这里也产大豆,也可以搞个大豆节日嘛!”

    一时间,不少盛产大豆的地方都开始打起“大豆节”的主意,等大豆丰收时,不知道会不会因为争办大豆节打起来。

    【不光国内有大豆节,国外也有。】

    【比如美国。】

    【而这,又是另一个故事。】

    尉迟敬德粗声粗气:“提到这美国就没好事。”

    程义贞:“不知道这一次是偷还是抢。”

    长孙无忌呵呵一笑;“这么含蓄做什么,没准是又偷又抢。”

    李世民也很惆怅:“也不知道美国的祖先是什么人,才两百多年的历史,想去灭个国都找不到人。”

    他大唐贞观群臣,如此多能征善战能臣大将,真要去灭

    个国算什么,

    ?_[(,

    找不到敌人在哪。

    这就很郁闷了……

    满朝文武都很郁闷,已经知道后世有大敌,偏偏打不过去,真是气煞老祖宗也!

    李世民越想越郁闷。

    美国竟然才两百多年,太短了,这样短命的国家竟然能成为世界第一?

    至今仍然感到不可思议。

    【大豆,还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

    【这个朝代,就是满清。】

    【满清的祖地东北,是大豆的高产之地,也是大豆被外国肆意掠夺之地。】

    努尔哈赤:不是吧,他才刚建立后金就要听到这坏消息?

    满清祖地东北不会都保不住了吧?

    刚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的皇太极:大清这个名字似乎不太吉利,要不不改了?

    刚入关的顺治回头看着祖地,突然有点不想进入中原了。

    中原再好,祖地才是龙兴之地,怎么能丢?

    【大豆也曾经带给清政府无数白银利益,但同时,也带来了无数的耻辱。

    有重金在手却无力守护,最终沦为他人的提款机。】

    1861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天津条约》规定开放营口,东北经济被迫卷入国际贸易,大豆首先成为外国人的牟利产品。

    1869年,清政府正式取消大豆外运禁令,东北大豆进入国际贸易舞台。

    1873年,东北大豆样品进入奥地利举行的万国博览会,参加会展之后,东北大豆、东北豆饼开始被外国高度关注。

    1890年,大豆输出总价值为白银37万两;

    1900年,输出547万两白银;

    1910年,输出3669万两白银;

    1920年,达到6362万两白银,40年间增长了190倍。

    这一时期,华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

    “看起来好像也没问题。”还年幼的弘历在胤禛面前傻乎乎说道,大清政府这不是通过大豆对外贸易挣了很多白银吗?

    胤禛没好气道:“你傻了吗,外国人牟利的产品,这些白银能落到朝廷手中吗?”

    果然,天幕也开始解释。

    【看起来好像很挣钱是不是?然而再想想当时那么多割地赔款条约,卖大豆挣来的银子到哪里去了呢?】

    日本将大豆称为“金色血液”,对东北大豆高度依赖。

    1900年,日本三井物产从营口进口了348万枚豆饼,带回日本成为日本农业发展的主要肥料;

    1905年,日本赢得日俄战争,第二年,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部设在大连。

    这并不是单纯的铁路公司。

    铁路仿佛是一条条扎入华夏北部的抽血针管,把日本最喜欢的“金色血液”源源不断抽走。

    1918年,满抽铁路修建长

    度为4098公里,

    东北大豆生产量为220万吨;

    1928年,

    满洲铁路修建长度为6256公里,东北大豆生产量达到了530万吨。

    然后,这些大豆通通成为了日本人的重要资源。

    1942年,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部由大连迁往长春。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后,东三省被收复,而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亦停止运作。其资产大多被苏军收缴并拆运回国。满铁资产清算工作直至1957年才最后结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时,东北的大豆被日本敲骨吸髓的殖民侵略后,没留下任何大豆储备,整个东北资源大量流失。

    国家极力扶持恢复之后,东北大豆年产量只剩下509万吨,还不到1936年产量的一半。

    .

    玄烨气得拍案而起:“日本!又是日本!”

    连东北祖地都不放过!

    要知道满清贵族为了避免祖地被外界打扰,连汉人都不允许去垦荒,现在被一群日本人挖地三尺地压榨资源,把玄烨气得坐不住了,走来走去地骂人。

    “来人,把地图拿来!”

    他要好好看看,这日本在什么地方。

    区区一岛国能占领东北,大清为什么不可以去占领日本?

    大清又不是没有船没有海军!

    【日本在东北想方设法弄大豆时,美国人也注意到了。】

    【八国联军都是为了抢华夏的宝贝,日本人闷不做声偷偷抢,美国人能干?】

    【于是,美国人也开始打大豆的主意。】

    1929年,美国人莫尔斯前往东北,开始探寻大豆的种植技术。

    他很有耐心,足足在东北的大豆田垄之间耗费了三年时间,收集了超过四千份大豆样本,并向当地农民请教种植大豆的技术。

    等到时机成熟,莫尔斯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美国。

    回国之后,莫尔斯成功说服了政府大力推行大豆种植,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人首先被打动的不是因为豆制品有多美味,而是因为发现了大豆的特性——它可以与根瘤菌共存,可以改良土壤。

    美国起初其实与欧洲相似,以畜牧业为主,农作物以美洲的土豆番薯为主食,起初种植大豆是作为牧草和绿肥来喂牛羊。

    但是当他们看到了大豆的好处,对农作物可以肥田,对牲畜可以养膘,顿时开始国家政策扶持、高科技人才育种。

    加上美国地势的优越——大平原,地势开阔,适合大型机械耕作,美国开始以大农场化、机械化的特色发展,大豆产业顿时一日千里。

    .

    美国大平原的地理优势,古人看着那一望无际的平坦羡慕到眼红:“这地真平坦啊!”

    再看着一个人就可以开着机器收割整片地的大型机械,更眼红了:“这机械看起来就好用。”

    可惜隔得太遥远,工匠们也看不清收割机怎么打造的,只能望洋兴

    叹。

    哪怕是再迂腐的人也不得不承认:

    “果然,

    哪怕是种地也需要读书人。研究出这种厉害玩意,

    多省事。”

    .

    在宫中,听到又多了一个美国植物间谍,胤禛气得开始打孩子:“又是美国又是日本,东北完全没人管吗?自家祖地都放弃了吗?你干什么吃得!”

    “皇阿玛!不是我的错啊!”弘历抱着脑袋满朝堂乱窜,尽往大臣身后躲,“后面的事我想管也管不着啊!”

    “还不是你!你错过了多少你知道吗?!”胤禛每每听到乾隆年间海外发展的如何如何,就气得想打孩子。每每被劝“孩子还小”,强行忍了下来。

    这一次,终于忍不住了,新仇旧恨一起发泄,胤禛看着儿子往大臣身后躲,一声冷笑:“给朕把他按住。”

    就是弘历是未来的皇帝,现在的皇帝还是他,大臣们终究还是听他的。

    恰好是张廷玉抓住了弘历,押送到胤禛面前,弘历嗷嗷叫:“张廷玉我记住你了!记住你了!”

    “本事不大,心眼倒是小的很。”胤禛抓住弘历按在腿上抽了个嗷嗷哭。

    在未来的“十全老人”弘历的哭声为背景下,天幕雷打不动地继续介绍。

    【在世界大战期间,大豆从农业物资变成了重要的军需物资。】

    胤禛身形一颤,凝神听起天幕。

    重要的军需物资?大豆还有这作用?

    趴在他膝盖上的弘历扭着身子想跑,胤禛看也不看,一巴掌拍在他屁股上,打的弘历又羞恼又痛得想哭。

    他的兄弟姐妹们全在这里啊!

    大臣也在!太监也在!

    这让他以后君威何在嗷嗷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了扩充军需,欧洲把国内油脂工业改为军火生产,东北大豆被运往欧洲,生产豆油,然后制作肥皂、蜡烛、油漆,甚至还有炸.药。】

    在豆油进入欧洲之前,欧洲人是用亚麻籽炼油,效率更低,产油量也更低。

    发现了豆油的好处后,欧洲人对豆油进口量快速增加,成为了华夏豆油的主要进口方。

    1908年以前,华夏的大豆主要出口对象是以日本为主的亚洲市场;

    1908年以后,随着豆油和豆饼在欧美市场的各种使用,大豆在国际市场上更受欢迎。

    大豆主要输往苏联和日本,豆油输向英国、美国、荷兰、苏联等西方国家,豆饼主要出口国依然是日本。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豆种植者协会成立,开始运用高科技和国家政策种植大豆,后来者居上,不断地提升产量。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成为全球主要的大豆生产国;

    1931年,美国大豆产量超过日本,1934年超过朝鲜半岛,1941年赶超东北。

    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农业部发布给每个农民发了一本小册子,鼓励农民种植大豆抗

    战,

    小册子上写着新的国家政策:《大豆油和战争:种植更多的的大豆以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

    深陷战争的华夏大豆产量不断下降。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全国大豆产量1101万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国大豆产量1004万吨;

    这个时期,华夏的大豆产量仍然占据世界大豆总产量80%。

    但是美国大豆开始进入高速发展,在二战以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

    1954年后,美国大豆完全赶超华夏,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南美洲地区也开始大量生产大豆,巴西和阿根廷相继超越华夏,成为了世界第二和第三大豆生产国。

    .

    胤禛越看越气,原本手软,被刺激的再次浑身有力:“啪啪啪!”

    打了一会,胤禛手打疼了,把嗷嗷哭的弘历推到一边,自己站起身来。

    弘历哭声一顿,偷偷看向父亲:皇阿玛这是消气了?不打了?

    谁知道胤禛正好看向他,四目相对,看到了弘历鬼鬼祟祟的眼神,一声冷笑。

    弘历:完了!要糟!

    他想跑,结果被早有提防的胤禛抓住后衣领提了起来,然后甩甩打孩子打麻了的手,吩咐太监:

    “给朕拿马鞭来!”

    手打疼了,换马鞭,不让这败家子长长记性就是祸害大清江山!

    【最终,从1995年到1996年开始逆向发展,华夏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

    【2000年,华夏的大豆进口突破千万吨,此后不断的增长,2020年甚至达到了1亿吨。

    而在这种情况下,海外的大豆价格不断地上涨,2021年进口均价为3585元每吨,2022年涨到4484元每吨,华夏光成本就多花了1596.1亿元。】

    1596.1亿元!

    是多花了千亿元,不是只花了千亿!

    如此巨额的成本,让不同朝代的帝王一阵阵的窒息。

    嬴政快速回忆着当年踏平六国后从六国宫廷带回大秦的黄金和其他宝藏,就算不知道后世的货币与黄金如何换算,但怎么算,哪怕按秦半两换算,也凑不了千亿。

    是大秦太穷,连海外的大豆都买不起吗?

    不,是后世的人口太多,需要的大豆太多,进口量太大太大。

    刘彻脑海里光是想象一下1亿吨的大豆,觉得可以把匈奴人淹死在大豆里;

    再想想千亿的五铢钱,感觉自己也要被淹死了。

    再想想千亿的钱是给国外买大豆的,刘彻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大汉一定要好好种大豆!大汉只能赚别人的千万亿,只能去赚别人的黄金!”

    李世民心疼地眼眶湿润了:“诸位爱卿,大家要好好种地,好好种大豆。”

    大家都是有田地的,今天不好好种地,明天他们的后代连大豆都要花这么高的天价去买,太不值了!

    朱元璋捂住胸口,想着大明如今国库的储备,再次感受到了大明的贫穷。

    哪怕是被天幕夸过富裕的仁宗朝,君臣一片哀嚎。

    这么多钱,干什么不好,竟然只是用来买大豆!

    好多钱啊!好亏啊!

    【华夏本土的大豆,主要特点是蛋白高而出油率低,远低于进口大豆的出油率。油料生产国内原料供给不足,大豆压榨企业对外依存度逐步提高。】

    【同时,华夏国内植物油库存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大豆油消费是华夏居民食用油消费的半壁江山,不得不重视。】

    国产大豆更适合用来做豆制品和酱油,在1990年以前也有部分出口到日本,但是日本嫌弃华夏大豆制作的豆腐偏黄色,选择用美国大豆做豆腐,用华夏大豆做日本酱和纳豆。

    到1990年以后,日本把原料从华夏产转到北美,也开始全面使用美国大豆。

    哪怕是国内,进口大豆也主要用在食用油上。

    【进入21世纪后,虽然国产大豆的年总产量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豆进口量逐渐增加。】

    【而在这关键时刻,美国再次打起了“粮食战”的主义,对华夏发起了“大豆战争”。】!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