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77 章 四大发明与工业革命7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火药被应用于战争,传播起来也是因为战争。】

    【虽然总是嘲笑宋朝“弱宋”,但是宋朝的火器并不弱。】

    【宋朝的朝廷从上到下畏金如虎,士兵普遍素养不高,能不被早早灭亡,国防体系完全是建立在庞大的军工体系之上。】

    宋朝的工业生产依然以官办为主,有统管全国武器制造的管办机构军器监,雇工4万多人;军器监下有十大作坊,火药和火器各为独立作坊,生产规模非常大。

    比如1084年正月,为了应付与西夏的战争,兰会路调运火药箭25万支;

    二月,调运火药箭2000支,火炮箭2000支,火弹2000枚。

    以宋朝那乱七八糟的军事体制和不受重视的将士,打了胜仗还要被贬官被弹劾的朝廷风气,如果不是因为火器强大,被灭亡的更快。

    .

    朝廷之上,也有大臣开始担心天幕把火药配方说得很详细,也说明了火药的重要性,担心百姓会自制火药对朝廷构成威胁。

    “陛下,天幕把如此详细的火药配方都给透露民间,会不会导致民间也出现许多火药?出现乱子?”

    王安石闻言呛道:“出乱子?我朝又不是第一天开始研制火药火器,出什么乱子了?”

    “我朝的硫黄都不够用了,还要去日本进口,民间要是能发现多的硫黄矿,高兴还来不及。”宋神宗赵顼也摇摇头,想到被辽金西夏占据的半壁江山,天幕也说那里有大量的矿产,可惜,失地没有收服,一切都是望洋兴叹。

    为了大量生产火药,他还要招募商人从日本进口硫黄50万斤,以每10万斤为一纲,从宁波押送到开封,花费了不少银子。

    但是好在,这硫黄买的值。

    【但是有这么好的火器也没用,改变不了朝廷的软弱,也改变不了帝王的无能。】

    【金兵第二次南下时,宋钦宗赵桓害怕得竟然下令不能得罪金兵,一霹雳炮手因为发炮,竟然被枭首处死。】

    【此后宋钦宗被俘虏被羞辱,实数活该。】

    刚刚还在庆幸购买硫黄重视火药的赵顼一口老血喷出,气得是真得吐血了。

    尽管不是第一次听到靖康之耻,但是听到自己高价从海外买回硫黄研制的火器、自己花费大量心力培养的火炮手,竟然因为害怕敌人被砍头,赵顼还是再一次被创到心碎。

    朝廷一片大乱,太医急着给帝王扎针服药,赵顼还在骂骂咧咧:“把赵佶一脉,通通贬为庶民!通通!”

    【北宋时期,对火药技术其实是和茶叶一样,非常重视严禁外传的。】

    【但是不同的是,茶叶是有人走私到了辽金西夏,但是火药是因为战败,被敌人俘获火器研究出了自己的火药技术。】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靖康之耻。】

    【靖康之乱中,金人不仅俘获了徽钦二帝,还得到了大量的火药、火器和工匠俘虏,如获至宝,开始发展火

    药和火器,用来反击宋军。】

    靖康之耻后,金军将领带着将士清点战利品,看到宋人的火器爱不释手,当即就亲自尝试一番,突火.枪,火炮各种射击轰炸,用宋人的城池土地当游乐场,玩得十分尽兴。

    他大肆赞美:“想不到宋人竟然有如此厉害的火器!”

    心腹不以为然:“有厉害火器有什么用,还不是一群窝囊废。”

    将领笑道:“到我大金手里定不会让如此神器埋没!”

    “重赏工匠,让工匠好好制作。”

    但是很快传来噩耗,大宋的工匠俘虏根本不愿意为金人效力。

    “将军,工匠撞死了,说不愿意为蛮夷效力。”

    工匠还不止骂金人蛮夷,还骂了更难听的话,但是小兵不敢说。

    “比他们的帝王还有骨气。”金军将领叹息一声,越发鄙视徽钦二宗。

    “罢了,我大金不缺优秀工匠,咱自己研究就不信研究不出来。”

    .

    赵顼:“噗——”

    身体向后直接倒去,活活被气晕了。

    王安石等大臣几乎是同步冲上去:

    “陛下!”

    “陛下!”

    从赵顼第一次吐血,就急忙赶来的高太后带着哭腔,一边心疼的抱住儿子,一边痛骂天幕里的无能帝王:“连工匠都知道火器的利害,不能轻易为金人所用,皇帝竟然不知道!皇帝竟然不知道!”

    高太后原本支持守旧派,但是看到宋朝后续那样的发展,终于开始动摇了。

    “变法!必须变!”

    高太后头一次坚定地看向王安石,变法的决心比赵顼还强势。

    “再走以前的老路,大宋还得灭亡,我不能死后对不起先帝!”

    王安石激动地连忙躬身行了大礼:“谢太后!”

    “但是尔等的变法制度的确有不足之处,还望诸君听取天幕之后,更详细的考量。”高太后不完全是因为守旧才不支持变法,一是立场不同,二是变法制度里的确有不足之处,贸然改动可能给百姓带来的负担更大。

    王安石连声道:“臣知道,臣这次会去民间仔细考量之后再改。”

    王安石抬头看向天幕,眼神坚定。

    这一次有了上下一起支持,有了朝廷齐心协力的效力,还有了天幕明确指出大宋的弱点和优点,相信他们一定能做得更好。

    【金人制造的火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胜于蓝,金人制造的“震天雷”强势无比,攻城利器,宋人称之为“铁火炮”。】

    【到后来,宋人反过来要向金人学习火器。】

    【南宋时期,仿造铁火炮制造大量火炮,单荆淮一地,铁火炮10万余只,江陵府每月生产1000到2000只铁火炮,建康府两年生产火器63754件。】

    【正是这样强大的火炮,让南宋与蒙古僵持了40多年。】

    被嘲讽了很久的大宋,这一次才暴露出真正的军

    事长处,让各朝帝王颇为惊讶。

    程义贞还记得天幕说过蒙古军队的强大,横扫欧亚,看到偏安一隅的南宋坚持40多年颇为惊讶:“看来火器果然强大。”

    “⑧[(”

    在帝王面前,李靖点到即止,没有说得太详细。

    还是李世民亲自解释:“恐怕那个时候,那什么太监监军也不管用了,文臣掣肘也使不上力,国家危难当头,只能齐心协力一致对外。”

    这话换做大臣来说,容易得罪太监和文臣,但是帝王来说,就是吸取教训。

    李世民看着连南宋都有那么多火器,羡慕之余,带着恨铁不成钢的惋惜:“太晚了,太晚了。”

    这么多火器,给他啊!

    大唐要是有这些,什么突厥吐蕃大食,早给干趴下了!

    【到了王朝末年,南宋君臣总算开始奋力抵抗。】

    【但是很可惜,已经来不及了。】

    【王朝末年的南宋,依然在内斗。政治决定军事,内斗不休,末年也注定只能是末年。】

    “政治决定军事,好一个政治决定军事!”

    韩世忠想起处处受到掣肘的往事,气到堂堂男儿眼眶湿润。

    【唯一可惜的,是为国尽忠的宋军将士和无辜百姓,一直拼杀到最后一刻,没有浪费一颗炮弹。】

    “只剩下最后一枚炸药了。”

    静江,蒙古人围攻宋人足足三个月后,得不到救援的宋军已经弹尽粮绝。

    高级将领冲在最前面,已经齐齐战死。

    最后的火炮手看向仅剩的士兵同伴,吐出被火炮震荡出出的碎牙和鲜血:“虽然炸不死蛮夷,但是殉国已是足够。”

    同袍义无反顾靠近火炮:“与君一起上路!”

    “我们一起上路!”

    剩下的同袍看着丝毫没有减少的蒙古大军,看着对方从其他地方缴获的火器,看着越来越不占优势的自己军队,齐齐汇聚在平日不让靠近的火炮旁边。

    此时的火炮其实是有炸膛风险,哪怕是火炮手点燃火炮也要快速远离十步以外。

    但是当人心存死志,炸膛反而成为了最后的武器。

    这一次,火炮手把炮筒调转向了内部。

    点燃引线:“嘭——”

    坚守3个月后,最后的250名宋军将士,用最后的大炮和炮火集体殉国!

    .

    “虽然宋朝皇帝不怎么样,但是宋朝的将士和百姓都是好男儿。”朱元璋看着殉国的将士,又想起崖山之战殉国的帝王和将士群臣,深深地佩服之余,也感到了无力。

    宋朝皇帝都那样了,还有那么多忠心耿耿的大臣百姓为之殉国,为什么大明末年众叛亲离?

    当时的皇帝到底做成什么鬼德行才导致那样的结局?

    除了藩王的压榨,官吏的贪腐,常年不上朝沉迷各种奇葩爱好的皇帝是不是也更加无能,要背负主

    要责任?

    【华夏率先进入热武器时代,结果却被还在使用冷兵器的草原民族灭掉,而且当时的蒙古,人口仅约100万、只有很少几个草原游牧部落同盟支持。】

    【要知道13世纪初,蒙古人几乎还处在石器时代,箭镞都是用兽骨制成,直到后来被金国女真人征服,才进入铁器时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用回鹘文制作了蒙古文字,才有了自己的文明。】

    【后来打败宋军,有了宋人的火器,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和蒙古武士仅仅20万之众就扫平欧洲,谁能不说一句宋人的火器好用呢。】

    宋人集体感到耻辱!

    军器监的工匠们愤怒地一拳砸在墙上:“我们辛辛苦苦打的火器,竟然全部便宜了别人!”

    124132.5

    ——“”

    !

    因为当时蒙古军队的火.枪炮筒上绘制有龙头,被误以为是什么厉害的神器。

    1258年,蒙古人用金人的炸弹震天雷一举攻下巴格达,巴格达人给震天雷起名“铁瓶”。

    1271年,忽必烈开始两次东征,第一次东征日本,在日本博多湾登陆,元军铁火炮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让日军极其恐惧,溃不成军,元军大胜;

    1281年,范文虎率领元军再次征讨日本,以铁火炮击败日军,再次大胜。

    【在元军攻日时,使用了一种开花炮弹,请大家记住这个有纪念性的武器。

    因为它虽然出现在华夏更早,比欧洲早三四百年,欧洲直到16-17世纪才出现,但是因为清军不重视,很快消失在华夏的历史长河中,反过来成为西方人打开大清国门的利器。】

    在蒙古大军横扫世界之前,唐朝时期,华夏的硝石和炼丹术已经通过贸易传入阿拉伯。

    阿拉伯人把华夏传来的硝石叫做“中国雪”,波斯人称为“中国盐”。

    古阿拉伯对欧洲的战争中,多次使用“中国雪”来纵火燃烧,以致于现代也曾有争议,认为火药起源于古代阿拉伯。

    但是古阿拉伯其实没有制成火药,直到蒙古大军入侵了大马士革,阿拉伯人才第一次见到火器和火药。

    蒙古大军带着大马士革钢的工匠离开,却给阿拉伯人留下了“中国火.枪”和“中国火.箭”,阿拉伯人称其为“马达发”——阿拉伯语中“火器”的意思。

    此后,硝石从“中国雪”变成了“巴鲁得”,在中古时期指硝,到了现代是阿拉伯文字里的火药。

    从名称的转变也可以看到,古阿拉伯人对火药的态度开始转变。

    【13世纪晚期,阿拉伯人开始普遍使用火器,并且把火.枪和火箭传入西方国家。】

    【13世纪-14世纪,西方国

    家称呼华夏为“契丹”,所以把传入的火器叫做“契丹火.枪”和“契丹火箭”。】

    ?想看西羚墨的《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吗?请记住[]的域名[(

    曾经的旧贵族,只需要高头大马,盔甲利器就可以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压制。

    但是当火器到来,哪怕平民没有钢铁没有大马,只要有一把火.枪,就可以对骑士进行碾压性的屠杀。

    甚至当有了大炮,可以反过来压制战场。

    后世在画圣女贞德,常常把她画成手持长枪或者长剑的形象,但是在历史上,贞德是一名出色的火炮手。

    在英法战争中,因为贞德的火炮操作,法国人以极少数人占据了更大的优势,从而改变了英法战争的结局。

    贞德的战友把她视为一个战略家,迪努瓦伯爵曾说:“她具有天赋般的第六感,她能将火炮巧妙地放在战场要地。”

    .

    “女人竟然也可以上战场,也可以操控火炮!”

    永乐年间,徐皇后出身军事家庭,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但是这并没有让她能够上战场。

    她听着父亲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的故事,甚至也经历过父亲和丈夫的军事变动,跟着一起稳定后方,还曾经亲自登城督战,抚恤战后伤亡士兵的家眷,但是,她从来没有亲自去点过一门炮火,去射击过一把火.枪。

    原本,徐皇后以为,女子为人妻,为国母,应该作为贤内助稳固大后方,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写书,邀请众臣妻子一起讨论为妻如何规劝丈夫。

    但现在,贞德点燃火炮时,也重新点燃了她年轻时候的梦想。

    “皇后你该不会是想上战场吧?”朱棣大惊失色。

    战场多危险,蒙哥大汗都能被一炮炸死,万一妻子出事了怎么办?

    徐皇后缓缓收回视线,看着朱棣微微一笑:“那倒不是。”

    “臣妾只是觉得,或许,可以培养一些女炮手。”

    话一说出,徐皇后不出意外地看到朱棣皱眉反对的表情。

    徐皇后继续补充:“并不是让她们立刻上前线,只是觉得若是士兵的家眷也懂火器的使用,真到了情况危急,男丁都战死的情况,女子也不至于束手就缚。”

    朱棣脸色更加阴沉,这一次不是因为徐皇后的话,是因为想到了他那糟心的后代和大明的未来。

    “天幕也说过,大明末年又是党争又是钱荒又是瘟疫,男丁就算都从军,还能剩下几个能打的?”

    朱棣:“你让朕考虑考虑。”

    火炮不必寻常,杀伤力太大,这一个口子一开,就怕女子太不安稳,这可比书本杀伤力大多了。

    徐皇后没有再劝,她看着天幕,有预感,这一次,大明的戏份不会少。

    毕竟,大明的火器发展并不差,但如果一直这么强势下去,还有满清什么事?

    【在东方,蒙古人成

    也火药,败也火药。】

    222128155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征服南宋,用了40多年。】

    南宋不单单坚持了40多年,在钓鱼城之战中,还钓上了一条大鱼——蒙哥大汗!

    这位曾经横扫欧洲、因为手段残忍作风强势,曾经把欧洲十字军的耳朵割下来装成一袋袋当战利品的大汗,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长子,也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九世口中的“上帝的罚罪之鞭”。

    蒙古大军在西方所向披靡,结果回到南宋,被困在了巴蜀之地。

    蒙古大军围困钓鱼城一年之久依然没能拿下钓鱼城,蒙哥大汗亲自上前擂鼓,结果钓鱼城守军见到战况危急,点燃火炮引信,一炮就把蒙哥大汗给炸成重伤,不久就一命呜呼。

    但是,这一位大汗在南宋的钓鱼城被一炮炸死,死的太过突然,后继无人,正在征战欧洲的其他大汗齐齐赶回来夺位,才导致欧洲幸存下来。

    蒙哥大汗的死亡,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历史事件,使宋朝国祚继续延续了20年,也使得蒙古军队在叙利亚战败,欧洲人高兴地普天同庆:“上帝的鞭子折断了!”

    【元朝只善于征战,不善于文,这也让他们的强大昙花一现。】

    【元朝建立后不到百年,起义军遍地,真正的农民起义军朱元璋用火器将成吉思汗的后裔赶回成吉思汗起兵的草原。】

    洪武年间,朱元璋听到天幕提起自己,颇为得意。

    “火器当然好用,鄱阳湖之战,朕靠火药击败陈友谅,苏州之战,朕靠火铳击毙张士诚兄弟张士信。”

    所以他不但重赏献上火器的民间火器专家焦玉,让他继续监制火器,还在登基后继续研制发展火器。

    洪武时期的火器制造水平,在当时的世界时首屈一指的。

    官府规定,每一百户,火铳手10名,刀牌手20名,弓箭手30名,枪手40名,火铳兵已经占到步兵病重的十分之一,整个大明军队装备的火铳高达18万支。

    永乐年间的朱棣同样自信。

    “朕的神机营也不比父皇差!”

    神机营下有神枪、快枪、单眼铳、手把铳、盏口炮、碗口炮、将军炮、单飞神火炮、神机箭等,专门有对应的士兵专习枪炮。

    而且,神机营比16世纪西班牙创建火.枪兵要早一个世纪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火.枪兵建制。

    在明朝永乐年间,火铳的月产量达到8387支,年产量上万,火器兵种达到步兵总编制的三分之一。

    到明朝中后期,除了京军十万大军有六万火器手,边军也有大量火器,民间的民兵同样开始有火器,论火器普及绝对不低。

    【但是为什么明朝火器这么强大,后面还要学习西方的佛郎机,仿制西方的红夷大炮呢

    ?】

    【当然是因为,开始落后于西方了。】

    朱元璋的笑容开始消失。

    天幕真得是,就不能让自己骄傲久一点吗。

    然而这样的落后,同样与朱元璋有关系。

    一统天下后,朱元璋被当做“神物”

    “”

    。

    1593年,万历年间火药库爆炸;

    1626年,天启大爆炸。

    1629年,崇祯大爆炸……

    明朝的京师火药库不断爆炸,每一次都是惊天动地。

    历史上诸多猜测,原因其实很简单,是工部王恭厂的火药库爆炸,而爆炸的原因与宋朝时期技术发展研制不足不同,是因为官吏腐败,导致当时的火药储藏条件恶劣,管理出现很多漏洞。

    比如天启大爆炸,当时因为仓库管理不善,火药受潮结块,有不懂的小吏竟然想用斧头把火药劈开,一斧头下去,摩擦出火花,直接点燃了仓库的所有火药,来了个连环大爆炸……

    总而言之,其实不是“炮祸”,是“人祸”。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临危受命,打赢了北京保卫战。这一次战役中,神机营立下大功,也先的弟弟被枪炮打死。

    从此,大明开始再次重视火器技术,火.枪火炮成为了明军的主要武器。】

    【可惜,终究是迟了。】

    【当葡萄牙的佛郎机大炮传入时,大明这才发现,自己的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开始仿制佛郎机。】

    【天启年间,红夷大炮传入,大明开始仿制红夷大炮。】

    【从发明创造到仿制购买,可以看到明朝的火器,其实是不如宋朝的。】

    官办最大的缺陷,就是一切火器是否得到发展并不是取决于火器是否厉害,而是取决于帝王的喜好。

    官办的军器监并非没有人才。

    嘉靖年间,曾铣从山东调任三边总督。

    这位总督对火器很有兴趣,发明了地雷,亲自主持研制火器,还研发出火车地炮各种火力强大的大型火器,想要收复再次被蒙古占领的河套地区。

    但是还没等到他一展身手,曾铣死于嘉靖和严嵩之手。

    他死后官吏去抄家,才发现他家徒四壁,自己所有的私人钱财都拿去研制火器。

    .

    明朝嘉靖年间,朱厚熜在后宫,一身道袍不像皇帝更像道士,端坐在炼丹炉前,闭目修道。

    小太监低声前来传讯:“陛下,曾铣上奏折《请复河套疏》。”

    跟随帝王喜好,同样穿着一身道袍的严嵩看着朱厚熜闭着眼睛没听到一般,主动挥退小太监:“陛下在炼

    丹,

    无事不要打扰。”

    没隔几天,

    又有人前来。

    这一次,不止是小太监,首辅夏言一起跟来,虎视眈眈地看着小太监把折子递上去。

    小太监再次递上折子:“陛下,夏首辅支持曾铣再上《重论复河套疏》。”

    朱厚熜微微皱了皱眉,夏言怎么也掺和进来?

    严嵩瞅着朱厚熜的脸色,迅速批评道:“陛下即将得道成仙,说这许多杂事作甚!”

    朱厚熜睁开眼睛,冷冷地看了过来。

    “所为河套之事?”

    严嵩连忙道:“陛下,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导致战乱兴起,民间死伤无数,百姓民不聊生,实在是劳民伤民啊!”

    夏言早有准备,严词厉色:“河套地区乃是我大明养马重地,若是不收复回来,大明战马都不够用。”

    严嵩却道:“大明有神机营,有火器火炮,有没有马匹无足轻重。”

    这一句话夏言赞不赞同不重要,重要的是,说到了朱厚熜的心里。

    朱厚熜没有言语,伸手去接过折子,打开翻看一番,随手扔到一边:“朕会考虑。”

    然后再次坐到丹炉前,意思很明确,闭门谢客,夏言可以走了。

    夏言气冲冲的离开,见到等待的曾铣还安慰:“老夫一定会再次递折子,一定要把河套收复回来!”

    但是,夏言注定是做不到,他自身都难保。

    严嵩为了彻底击溃夏言,诬告曾铣“掩败不奏,克军饷巨万;贿赂夏言,意求加官进爵。”。

    此后,首辅夏言被罢免,曾铣被捕。

    明知曾铣无罪,百姓都在为之喊冤,但是碍于严嵩和嘉靖的权势,主持刑狱的三法司没有以律论断,而是揣摩着帝王心思,以交结近侍将曾铣斩首,将曾铣妻、子流放二千里。

    当时天下人为之喊冤,把此案评为“千古奇冤”,将曾铣此案编成戏曲《盘夫索夫》,成为名剧,传唱千年,在戏曲中一次次痛骂严嵩和朱厚熜。

    .

    刚刚在郊外被地雷炸的一身土和火药,狼狈不堪的曾铣看着天幕,慢慢张大嘴巴,喷出一口黑气。

    “咳咳!”

    “子重,你出名了!”一起研制火器的工匠与他多次合作后,亲密无间,没有身份的芥蒂,以友人相称。

    但是一想到友人的出名一半因为火器,一半因为冤案,工匠就为他愤怒。

    “可恨那严嵩,竟然如此诬陷害死你!”

    曾铣想起朝堂上的党争,一阵阵无力。

    “是啊,我研究再厉害的火器,用不到该用的地方,又有什么用。”

    他连人都没了,火器哪里会得到重视。

    工匠拍了拍他的肩膀,想帮助曾铣,却又感到一阵阵的无力。

    他不过是一个匠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若是你换个朝代,肯定能得到重视。”工匠只能抱着幻想,“天幕说过的秦汉和唐宋,那唐太宗知

    人善任,对百官武将也好,你若是生在大唐,恐怕不会是这个下场。”

    .

    大唐时期,李世民同样在遗憾。

    “地雷啊!又能制火器又能打,还为官清廉的大将,来大唐啊!”

    听到如此人才还来不及发挥实力,就因为政治斗争被诬陷害死,李世民比自己被冤枉还心疼。

    虽然他已经有贞观群臣,但是人才这样的宝贝哪里会嫌少,他还想要更多。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够,来个二百四他也可以!

    要是大唐有这样的人才,他还弄什么渭水之盟,突厥来了渭水一个也别想离开!

    【几百年后,拥有更强大火器的明朝,被人数不到一百万的草原民族女真给亡国。】

    【而曾铣那两份写给嘉靖皇帝的奏章,被清朝皇帝极为重视,将之收入《皇明经世文编》,成为了禁书。】

    曾铣听到这话,差点给气笑了。

    他大逆不道地第一次骂起了皇帝:“这什么狗皇帝,一个不如一个!”

    明朝的皇帝不重视还诬陷处死他,清朝的皇帝过于重视然后把他的奏折列为禁书,都是什么毛病!

    他怎么就遇不到一个正常点的好皇帝?

    曾铣突然能明白为什么宋人愿意为软弱的宋朝皇帝赴死了,软弱归软弱,宋朝皇帝好歹还算开明。

    更重要的是,对比一下现在几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曾铣觉得乱搞兵阵图的赵光义都是可爱的!好歹为了证明自己,赵光义一直很勤政!

    .

    朱元璋气了一次又一次,心理强大了很多,好歹没有被气晕过去。

    “贪污腐败!皇帝都不上朝,没人管了,哪里能不贪污!”

    这一次,朱元璋已经没有只顾着骂贪官,进步的开始骂子孙。

    “上行下效,皇帝懒政,下面的人懒得官吏,难怪火药受潮都没人管!”

    那么多火药,一次次的爆炸,一个个火药厂浪费了多少火药啊!

    朱元璋生性多疑,甚至眼神阴沉的开始怀疑:是不是有些官员怕贪污的事情败露,故意要把罪证消灭在爆炸中。

    【这是火器不如人吗?不,女真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甚至是被袁崇焕用红夷大炮的开.花.弹炸死的。】

    【除了努尔哈赤被打死,女真人死伤近2万,明军仅仅200多人阵亡。】

    【宁远之战后,女真人对宁远无计可施,于是迁怒觉华岛,把全岛万余军民集体报复性屠杀。】

    此话一出,清朝的氛围就有些诡异了。

    因为对于努尔哈赤的死,清朝多次篡改史书,许多帝王的死充满了疑点,语焉不详。

    比如最出名的篡改史书,就是乾隆帝。

    后世是结合历史学家、文学家张岱的书籍,和当时就在宁远的朝鲜使节李星龄的《春坡堂日月路》来证实,努尔哈赤可以确认是中炮了。要么是当场炸死,要么是开.花.弹的残留导致伤势感染而死,

    总之一定与宁远战役的大炮有关系,

    且一定是死在女真人官方宣布的死期之前。

    而且从此之后,

    清朝就算缴获了红夷大炮,也不愿意使用“开.花.弹”,或许也与努尔哈赤的死亡有关。

    .

    天幕明目张胆说努尔哈赤的死因是被袁崇焕炸死,还因为战败迁怒觉华岛搞大.屠.杀,弘历再如何无能狂怒,现在不得不考虑更深远的问题:汉人会不会记仇造反。

    “各地严厉督查百姓,禁止民间研制火器,禁止民间聚集,禁止民间抄录天幕内容!”

    弘历不管西方火器如何发达,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江山必须稳固,不能因为天幕被颠覆。

    但是他没看到的是,朝堂之上有些汉人大臣的脸色也在微微变化。

    民间或许没条件没胆子去研制火器,但是大臣呢,贵族呢?

    努尔哈赤都能被大炮炸死,其他皇帝呢?

    【努尔哈赤战死之后,女真人转换方向,开始用舆论攻击将领袁崇焕,买通大臣,散布谣言,导致当时大明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相信袁崇焕是汉奸,甚至让他凌迟而死。】

    【这是历史的倒退,也是亡国的必然。】

    【这是政治决定军事,腐败的统治,带来的军事的落后。】

    在西方,因为火器的到来,国王们开疆拓土,正是大杀四方的时候。

    国王们重视火器,也重视军士,西班牙女王、英国女王等都曾经在战争前夕亲自.慰.问军队,送去各种物资。

    曾经的骑兵高高在上,后来的新式火.枪队依然很受重视,都是国王的座上宾,会亲自宴请和嘉奖。

    .

    这一次,刘彻很自信。

    “礼贤下士,重视将士,朕也可以!”

    只要大汉的将军能打败匈奴,别说封侯拜相,让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可以!

    【西方在快速进步,东方在干什么?】

    【明朝打败了元军后,大力发展火器。】

    【清朝打败明朝后,第一件事就是改名。】

    清朝人缴获红夷大炮后,虽然也在使用,但是觉得“红夷大炮”的“夷”是在讽刺大清,所以改名为“红衣大炮”,让人以为这是华夏本土的东西。

    但是“红夷”本身就是外来文化的象征,指的是红头发的荷兰人。

    华夏对外交流的最初,最开始对西方人的蔑称是“红毛绿眼”,到了近现代因为西方人强大才开始称呼对方“金发碧眼”,称呼的转变也反映着国力的转变。

    清军刚入关时,满清君臣便下了决策:

    “汉人更擅长技术,若是研制火器反清复明,于我大清有威胁。”

    “民间收缴火器和兵书,地方政府也严禁火器。”

    到康熙年间,康熙帝将子母炮仅供给八旗,其余各省都严禁造火器;

    雍正时期,除了盛京、吉林和黑龙江外,把各省的子母炮全部收缴交到兵部。

    同时,清朝还在民间收火器,乾隆年间收缴的鸟枪、火铳多达43666支,清廷获得了绝对的武器优势。

    在民间的火器研发技术上,清朝不仅大兴文字狱,还把所有涉及军事的科技书籍列为禁书。

    比如《武经总要》《武备志》,宫廷据说有备份,但是备份绝对不会流向民间。

    以致于后世研究清朝前期的书籍中,大量的兵书没有一本讨论火炮。

    .

    嬴政感觉很不可思议:“被人用开.花.弹打败了不是更应该研究吗?怎么能直接弃之不用?”

    如果都这态度,那赵武灵王还搞什么胡服骑射,赵国也曾经被胡人打的不轻,学了胡人的胡服骑射反过来按着胡人摩擦,这就是学习敌人的长处变得更强。

    【明朝,不允许民间研究,后来开放了。】

    【清朝,不允许民间研究,后来学习西方还想着“西学东用”,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体制。】

    【但是落后的是技术吗?不,落后的本来就是体制!】

    【清朝皇帝在收缴火器的时候,欧洲的工业革命催生了武器革命,从此拥有了现代化军队,战争模式开始进入全球范畴。】!

    西羚墨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