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09 章 商业与货币9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在唐朝时期,商贸活动兴盛,还有一个特色,有了五花八门的集市。】

    听到集市,刘秀有些怀念地想起了西汉末年时期的集市:“前朝末年也有专为太学生开设的集市,没有墙壁也没有屋子,太学生不顾身份依期集中在那里进行交易,也挺好。”

    听到太学生的集市,立刻有大臣反对:“大汉自古以来重农抑商……”

    刘秀笑眯眯看着那位大臣:“大人家中就不经商了?那你家的粮食与布匹如何卖出去的?”

    大臣犹豫起来:“这……”

    其他想要出言的大臣看到刘秀的态度,默默退了回去。

    刘秀笑眯眯,可不代表他是个好脾气的。

    对于大臣们为何阻拦太学生行经商之事,为何打压商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信儒家的重农抑商,而是不想被人抢市场。

    西汉末年的起义者,并不是秦末陈胜吴广那样被逼服役的底层农民。

    许多本就是当地豪强和投机的商人。

    西汉末年,官商勾结,历史仿佛是一个轮回,每个朝代开始都是重农抑商,但是朝代末年,最终变成官商勾结。

    东汉末年如此,唐末的起义者王仙芝和黄巢同样是私盐贩子,而且不是一般的私盐贩。

    王仙芝是濮阳私盐贩,黄巢是当地的私盐贩家族,几代人贩卖私盐,落榜之后就回家继承了盐帮老大的位置,起义时许多参与者都是自家贩卖私盐的亲戚。

    贩卖私盐在古代是属于杀头的大罪,但是依然有人铤而走险。私盐贩子为了高额利润,胆子大,人脉广,而且多拥有武装势力,比如盐帮,人多势众武力强大,太平时期是帮会牟利,王朝末年摇身一变就成了起义军。

    还有吴越的创始人钱镠,唐朝末年曾贩卖私盐为生,后来投军;元朝末年盐枭出身的方国珍、盐工出身的张士诚,同样也是私盐贩。

    【唐朝时期,草市兴盛,主要是长江一带和北方农村有,朝廷有了专门的“草市尉”来管理。】

    草市,源于东晋,南北朝增多,唐宋兴盛。

    起初,是乡村的农人出售草料和木柴,为了搬运方便,便在城郊的空地上做交易。

    久而久之,形成了固定交易地点。

    村人在交易点搭建起来茅草屋顶的草舍,临时的集市一眼看过去全是草屋顶,因此叫做“草市”。也因为这些集市是非正式的、草率的。

    .

    高高的城墙外,一片农田旁边的土地上,盖着简单的几排茅草顶的亭子。

    这个位置,既距离村子近,方便运货,也距离城市近,方便城里的人出来买货物。

    不是每个城池都有长安街那样开阔的地方方便举行贸易的,也不是每个想卖货的农人都能在城里找到合适的摊位。

    在折中的情况下,一些临时的、占位置的农家货物,都被挑来城外这片地方集中买卖。

    起初连草亭子也没有,后

    来想着下雨天也好遮遮雨继续做生意,就修了很多草亭子。

    老农上山砍完柴,挑着两大捆木柴来草市售卖,一放下就熟练地大声吆喝:卖柴火咯!

    ▓西羚墨提醒您《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城里大户人家的管家,直接驾着牛车过来,到老农面前跳下来,问道:“多少钱?”

    农妇挽着竹篮:“卖鸡蛋,老母鸡下的土鸡蛋。”

    身体健壮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过来,弯腰查看,一边问价格一边与农妇絮絮叨叨,说是女儿怀孕了,怕她夫家苛待,自己打算多买点鸡蛋去探望女儿,偏偏家里的老母鸡不争气,一篮鸡蛋都凑不拢,只能来买新的。

    农妇看着老妇人操心女儿的模样,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一边与老妇人攀谈着,一边絮絮叨叨……

    也有半大的孩子,已经是家里的半个劳动力,挑着早上新割下来的草料,看到有衣裳华贵仿佛管事模样的中年人走过来,连忙露出腼腆的笑容:“卖草料,您买草料吗?这种草牛羊都喜欢吃。”

    还有人看到什么货物都有人卖,于是开始卖水,给来往的农人和顾客卖水……

    一切看起来十分简陋,却又生机勃勃,让天幕下的许多农人都想到了自己,感觉十分亲切。

    “我们也有这草市就好了……”

    汉朝的农人发出羡慕的声音。

    牧羊人眼神看向南边的村子:“隔壁村的草比我们村的草更能肥牛羊,我们去那边割草还要被赶,如果有草市做买卖,咱用自己家的东西交换也成啊。”

    “隔壁村有大河,水草肥美,自然肥羊。”老农侧身拍了拍身边的大枣树,有几分自家孩子读书更厉害般的骄傲,“咱们村虽然干了一点,但是枣子甜。”

    牧羊人还惦记着隔壁村的草,而且还惦记隔壁村的肥羊,想用自己的羊与隔壁村配种。

    他起了想法:“不知道咱自己能不能也去弄个草市?”

    年轻人都喜欢热闹,村里唯一的木匠已经撸袖子:“那草亭子一看就会,我一天就能搭完。”

    老农沉稳地问道:“里长允许吗?”

    年轻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老农站起身来:“光想没用,还得去行动。我去问问里长,行,咱就赶紧搭。不行,咱再想办法!”

    至于想什么办法,天幕又给出了新的集市形式。

    【唐朝除了草市,还有庙市,又或者叫庙会。】

    庙市开始于唐朝,两宋继承,到明清时期盛行。

    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的活动,也是华夏古代的市集活动形式之一,一般在寺庙节日或者规定的日期举行。

    唐朝时期,长安的慈恩寺,永寿寺,荐福寺是有名的庙市举行地点。宋朝则是相国寺,明清时期京城和地方、乡村都有庙市,还形成了四大著名庙市: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

    多少邂逅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些有名的寺庙里。

    虽然影视剧经常放出来的都是大家族去

    寺庙上香礼佛,但是每逢固定日期,寺庙不需要上香礼佛也非常热闹,有各种摊位商贩,还有杂耍把戏,人间烟火,尘世繁华都可以看到。

    .

    刘彻喜欢看热闹,看到天幕里的庙市,微服私访的心思再次活跃起来:“这不是社祭吗?社祭还有舞乐,怎么还可以做买卖了?”

    周朝时,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

    百姓25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者里社。而社神石土地神,也是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举行社祭。

    举行社祭时,少不了舞乐,这样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了现代,有些地方依然可以看到与祭祀活动有关的祭祀舞。

    天幕里的庙市,就会有社祭的祭祀舞表演。只是不如宫廷的祭祀舞庄重,更多了一些娱乐性。

    出身商人的桑弘羊也跟着家人去过社祭,主动与刘彻讲起民间社祭的热闹:其实现在也有做买卖的,趁看社祭时人多,会以物易物做些小买卖。?”

    “做什么买卖?”

    “吃得,用的都有。”桑弘羊回忆着童年,脸上露出几许怀念。

    “农人卖鸡鸭卖青菜,有钱人买奴仆,甚至还有一些偷儿专挑社祭人多的时候偷东西,还有偷小孩儿的。”

    刘彻微微皱眉。

    人口买卖,在封建时代哪个朝代都有,一直屡禁不绝。

    刘彻并非不知道,只是以他的身份,要去看祭祀也是宫里的祭祀,还没见过民间的社祭,更没想到,在祭祀先祖的社祭活动时,还有人不怕冒犯神明拐卖小孩。

    社祭不能停,“国之大事,在祭与戎”。

    尤其是有了天幕的宣传,大汉的社祭恐怕也会发展出商业活动。

    国库能多一项商业税收,刘彻也是乐见其成的。

    对此,他快速有了方案:

    “看来,的确需要管理。桑弘羊,此事你来负责。”

    这个负责,自然就是拿出一个管理的章程来。

    桑弘羊还有些羡慕大唐活跃的商业活动,闻言却没立刻应允,温和笑道:“陛下,不急,天幕还没说完,大汉可以学的地方一定有很多。”

    刘彻点点头,没错,大汉虽然对海外商业贸易繁荣,但是黄金在诸侯手里更多,他还是要想办法,把诸侯手里的黄金汇聚过来。

    比如这些集市就很好嘛。

    【唐朝已经有了专业性市场,专门卖某一种物品的市场。】

    唐朝时期,除了长安,其他城市也有成熟的市场。

    比如洛阳有金市、羊市、牛马市。

    成都有蚕市、药市、七宝市。

    到宋元时期,按照不同的时间,专业市场更多。

    比如宋朝的成都,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四月锦市,五月扇市,六月香市,七月宝市,八月桂市,九月药市,十月酒市,十一月梅市,十

    二月桃符市。

    元朝时期,元大都羊角市有大都路、米市、面市。钟楼前有羊市、牛市、马市、骆驼市、驴骡市。

    十市口还有杂货市,东安门外有灯市。

    唐朝的端午节,在开封有百索市,七月七日有乞巧市,佛诞日有浴佛节庙市。

    更不用说上元节,上元灯市就是从唐宋以来开始流行。

    .

    唐朝的元宵节假期有3天,喜欢娱乐的宋朝人,君臣的假期都比大唐多,元宵节假期有5天。

    唐朝时期有坊市制度,长安城严格分为坊和市,但是到宋朝时期坊市制度崩塌,有了接近现代的临街开店的商业街市,居民的活动范围更加自由。

    唐宋时期的上元灯市,都有各种各样的花灯,还有猜灯谜活动。

    当然,宋朝时期,玩得花样更多。

    卖灯的商人们制作出各种各样新奇的花灯,白玉灯、无骨灯、五彩羊皮灯、走马灯等,在花灯表面写上诗词,或是画上人物,用来做“谜面”,让来往的才子佳人们都可以上猜谜底。

    商贩吆喝着:猜谜底,谁猜出来了这盏灯就归谁了!??[”

    有些行人凑热闹去猜灯谜,也有行人被挂满了灯谜的灯“墙”最顶上的一盏灯吸引了视线:“我要这盏灯!”

    蜡烛点燃之后,朝着四面八方照耀出万道璀璨灯光,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现代歌舞厅蹦迪的灯球。

    商人笑眯眯:“这盏灯叫做‘万眼罗’,是咱家的镇店之宝,不卖。”

    喜好机关的学子难得书院放假,出来一眼就瞧中了这盏不一样的灯,他伸长脖子看着万眼罗的材质,一看就很昂贵:“这是不是用琉璃做的?琉璃才能反射出这么多的光。”

    商人故作高深莫测:“这是咱家的镇店之宝,不能细说。”

    越是弄得神秘,学子越是来了兴趣:“我要买。”

    商人:“真不能卖……”

    “我看你这灯平日也就一二十文,这样,这盏‘万眼罗’我实在喜欢,一百文。”

    “不卖,这是镇店之宝。”

    “五百。”

    “这真得是我家的镇店之宝,是我家祖传的……”

    “一千。”

    商人:“……”

    “老祖宗,我要对不起您嘞。”商人最终没抗的住诱惑,恭敬地用竹竿把万眼罗从高处挑下来,双手递给学子,“琉璃灯易碎,您拿好了。”

    学子掏出一叠交子递给商人,看万眼罗爱不释手,越看越喜欢:“嗯,果然精美。”

    一行学子有的也猜中了灯谜,朝着这位学子簇拥而来。

    每人手里提着不一样的灯笼,衬的年轻人多了几分活泼青春。

    “走走走,前面有烟花杂技,还有瓦子里有伶人歌舞,我们去看看!”学子们挑着灯,往灯市的另一端走去。

    他们逛完灯市,看过了烟花与杂技,再去瓦子里吃点心。

    宵夜点心吃多了有

    点腻,就找了一家茶楼,一边吃清口的茶,一边叫来歌伎伶人们接着奏乐、接着舞。

    有学子无意间往灯市来时的方向一看,顿时惊呆了,连忙捅了捅还在研究琉璃灯的同窗:

    “兄弟,你被骗了!哈哈哈哈!”

    同窗茫然顺着他的手看过去,眼睛猛地瞪大:

    “怎么又有一盏镇店之宝!”

    .

    李斯有着法家的态度,并不喜欢商人:“商人的话信不得。”

    嬴政想起了干政的吕不韦,虽然同样不喜,但是看着繁华的夜市,想着背后带来的税收,还是忍不住的心动了。

    假如,大秦也能有如此繁华的夜市,如此多的人口,如此富丽堂皇的灯市,六国人一定早把六国抛脑后去了。

    事实也如他所想,不说民间,哪怕是咸阳宫里的六国人,多数是六国大小贵族,看到后世宋朝的平民也能过得如此惬意,羡慕了。

    有人不经意间感叹:“难怪宋朝有那么多钱赔款,宋人都很有钱啊。”

    嬴政:立刻不羡慕了呢。

    大秦都是把宋朝摁在地上打的,建立一个比宋朝更繁华的集市,早晚的事!

    .

    “我大明的上元灯市也不遑多让!”

    明朝人难得骄傲一下。

    朱元璋建国后,日常很抠门,把唐宋时期的官员休假都缩短了,但是到了元宵节,给足了长长的十天假。

    十天假期,让明朝上上下下难得放开玩,玩得很开心。

    明朝时期的上元灯市,有自己的活动。

    首先有一个“走桥走百病”的活动。

    所谓“走百病”,就是在元宵佳节的晚上,约上家人朋友一起外出行走,专门去过桥。

    为了吉利,会尽量走够一百座桥,以祈求消灾免难;

    走完桥,就可以去逛热闹的灯市。

    虽然明初商业活动有限制,但是到了明末,经济萌芽诞生后,市场更为繁荣。灯市不仅有西域来的奇珍异兽,还有当红的杂耍班子,现代人见过的杂技胸口碎大石、口吞长剑、猴子作揖、戏曲变脸等,在明朝的上元灯市也可以看到。

    如果你不喜欢外面的热闹,也可以去茶楼里听听说书人讲故事。

    台上,一桌、一椅、一扇、一尺、一人。

    说书人坐在椅子上,小桌上一杯清茶。他喝了口茶水清了清嗓子,拿起抚尺,只听“啪”的一声,抚尺落下,说书人扇子一撒开,抑扬顿挫中,一场好戏就开始了。

    台下,一群观众,吃着点心,嗑着瓜子,喝着茶水——明朝时期的茶水更为简约普及,变成了冲泡法,搭配瓜子与说书是绝配。

    酒楼外,热热闹闹,有舞龙队舞狮队经过,还有戏班子一阵吹啦弹唱地吹奏节庆的喜悦。

    .

    “大清的上元节同样热闹。”弘历对此十分自信。

    宋人会玩,他也很会玩的嘛。

    到了清代时期

    ,虽然官员的假期从十天缩减到了三五天▃,但是玩的花样更多了。

    比如烟花种类在明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花样,杂耍之类除了猴戏还有了其他驯兽戏,还出现了扭秧歌、踩高跷、闹社火等新的内容。

    【唐朝开始有了夜市,“鬼市”和“夜市”是夜间经济的始祖。】

    “夜市”顾名思义,是夜晚举办的集市,最早是由于商贩在夜间偷偷卖酒,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他商人顾客也参与进来,售卖的品种越来越多,就有了“夜市”。比如上元灯市,就是节日时期的夜市。

    而“鬼市”完全相反,出现在凌晨时分,是一种特殊早市,也叫“晓市”。

    “鬼市”的开业时间一般是“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差不多是凌晨两三点开始,持续到四五点结束,专在半夜开办。

    “鬼市”之所以叫“鬼市”,原因有三点:

    一是时间点,专门在凌晨半夜时分,像传说中鬼出没的时间,鬼味森然;

    二是因为在摆摊的地方只有零星几点烛火,光线很差,在黑暗中看起来就像是鬼影森森,十分吓人;

    三则是因为“鬼市”的物品有“鬼”,这里的“鬼”要么指来路不正,比如说偷摸或者盗墓来的赃物。还有一种,就是造假的“鬼货”。

    .

    唐朝时期,有一位进京参加科举的考生,听人说得热闹,特意去鬼市体验了一把。

    等他与长安的友人相聚时,喜气洋洋给长安友人炫耀自己在鬼市的战利品:“你看我买的上好的羊皮袍子,只要一百五十文,真是便宜!”

    友人看了一眼羊皮袍子,表情有些诡异:“你在哪卖的?”

    考生:“晓市。”

    “什么晓市,那是鬼市。”友人一看羊皮袍子的成色就猜到了,哭笑不得地解释,“鬼市卖鬼货,你这羊皮袍子,肯定有鬼。”

    “不能吧,这看着不就是羊皮……”考生还不信邪,把宝贝的羊皮袍子展开,翻来覆去地检查。

    凌晨时分刚买,光线不好,他都没来得及细看。

    现在有了怀疑,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考生索性推开窗户,走到窗边,迎着阳光一看傻眼了:“里面这是什么?纸?”

    长安友人走过去,帮他把羊皮袍子表面的羊毛扒开,自信一看里面的“羊皮”,傻眼又无奈:“没错,就是油纸。羊毛被粘在油纸上,看起来像是羊皮,其实是一堆羊毛加一张厚油纸。”

    油纸可以做伞,也可以糊窗户,厚一些的油纸揉搓做旧后,纸的摩擦声也不明显。涂上浆糊,两面都沾满羊毛,看起来也是毛茸茸的“羊皮袍子”。

    白日或许能看出不对劲,但是在光线昏暗的凌晨,就很好糊弄过去。

    长安友人看着傻眼的考生,摇摇头:“一百五十文买一堆羊毛,你买亏了。”

    考生一脸崩溃:何止是亏了,就是被骗了!

    “太坑人了!”

    “肯定是专门坑

    骗我这种外地人!”

    友人道:那倒也不至于,鬼市也有好东西,懂行的也能去淘到真东西。但是不懂行还想贪小便宜的十成有九成会倒霉,本地人也会被骗。??[”

    “我再去试试!”

    考生越想越气,提着羊皮袍子怎么看都不顺眼,最终眼珠一转,有了新的想法。

    “我不懂行,那不买东西不就成了?我去卖货!”

    这一次,他觉得自己学聪明了。

    隔日,同样是凌晨时分,考生揣着他刚买的羊皮袍子到了鬼市上,开始摆摊。

    摊位上只有一件货物,他的羊皮袍子,不,纸糊羊毛袍子。

    有人问价时,考生还故意喊高价,喊了:“两百文!”

    他充分运用自己写诗作赋的口才,好一通吹嘘:“我这可是好东西,是突厥羊!”

    最终,客人看起来被他吹得晕头转向,掏出了一串开元通宝,想了想又换成银子:“算了,给你银子吧,我的零钱买点小件。”

    考生见到银子,眼前一亮:“成!”

    大唐虽然没有银币,但是银子作为贵重金属,依然可以当做货币使用,叫做“银锭”,一锭50两,是长条形。这个时代还没有明清时期使用的碎银子银裸子,需要零用的时候需要自己称重自己剪。

    客人给他剪了些的银子:“等等,我剪多了,你得再赔给我五十文。”

    考生作为还没进入社会的学子,很听话的找隔壁摊位借了称,称重之后,把多出来的银两换成开元通宝,补给顾客。

    等买卖结束,考生揣着银子,兴冲冲回去到友人面前炫耀:

    “你看,我把我那假羊皮袍子又卖出去了!”

    友人看着考生眼底青黑的模样,猜到了什么:“在哪卖的?”

    考生:“嘿嘿,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我去鬼市卖的。”

    友人头疼:“你确定不是又被骗了?”

    考生取出银子,笑得得意:“不会吧,我都赚到银子了。”

    友人看着那银子一皱眉,伸手:“给我瞧瞧。”

    考生把银子一拿出来,友人就觉得不对劲:

    “这银子,成色不对啊?”

    考生死活不信自己又被骗了,友人只好带着他专门去银铺找人检查。

    银铺的掌柜拿着银子一掂量就发现重量不对,再敲了敲听声音,最后还给书生,眼里带着好笑:“这是铅锭。”

    书生:……

    很好,又被骗了,而且又赔出去五十文……

    .

    “后世的书生,果然有点傻。”

    桑弘羊和东郭咸阳几位商人看得津津有味,这样类似诈骗的小手段,其实就是造假,很早就有了。

    “学子竟然这么好骗,大汉太学里的学生不会也这么好骗吧?”刘彻想得比较多,一想,就有些停不下来了。

    今天一连出来了两个学子被骗,太学的学子不会也这么天真吧?

    那他花国库的钱养一群傻白甜学子有什么用!

    “看来集市之事十分有必要。”汲黯表情严肃地上谏,在商人手中受骗,总好过在匈奴人手里受骗。⒗⒗[”

    一言既出,刘彻和主父偃等人齐齐讶异地看向汲黯。

    还以为这位只会直脑筋不讨喜的上谏劝人,原来还会这么弯弯绕绕吗?

    汲黯依然保持着一张严肃脸:“臣也是为大汉的未来好。”

    刘彻同样严肃:“嗯,爱卿言之有理。”

    绝对不是想看太学学子有没有那么傻,是为了大汉的未来,这个理由真是太棒了!

    【无论是“鬼市”还是“夜市”,雏形都出现在唐朝,唐朝最初实行“宵禁”制度,民间有交易需求,就只能选择偷偷摸摸举行。

    到了唐中期以后,开放了宵禁,夜市彻底开放。】

    【到宋朝,皇室实行“与民同乐”,取消了“宵禁令”,两宋有了发达的夜市经济,繁盛程度是所有朝代都不能企及的。】

    李世民看到宋朝在唐朝开放宵禁的基础上彻底取消宵禁,有些感慨生的太早了:“又是大唐的,便宜了宋朝。”

    长孙皇后看着热闹的夜市,饶有兴趣:“夜市既然大唐本就有,现在也可以有。”

    长孙无忌有些担忧:“那宵禁?”

    管户部经济的戴胄正想让大唐国库更充盈点,对大唐中后期本身就有的夜市接受的最快:“就算不开放,现在有了天幕,民间不会学吗?”

    “规范管理便是,”李世民说着,轻笑了一声,“看宋朝朝廷那般文弱都没出什么乱子,大唐还有金吾卫,怕什么。”

    大臣们立刻底气足了。

    别说武将,大唐的文臣也很能打,真遇到夜市上出什么乱子,就当去练练身手,还能比突厥人难打不成。

    【如同我们现代鼓励夜市摆摊一样,宋代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出了“夜经济”模式来促进消费,比如,增加晚餐和宵夜,增加各种节庆假期等。】

    【宋朝还有个我们现代也没有的福利,那就是宋朝的假期非常多!是古代假期最长的!官员们的公假、私假加起来有120天之多!】

    看到了宋朝官员的假期,就能理解,为什么宋朝官员上朝之余还能狎.妓、看曲、宴饮、写戏本子、写野史,生活那叫一个滋润悠闲。

    一年365天,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放假,能不悠闲吗。

    不得不说,荆咕都羡慕了。

    【宋朝的这项政策是有效的。

    假日经济的兴起,各类游艺娱乐活动开始深入民间,出现了名为“勾栏瓦舍”的专门场所。】

    瓦舍,也叫瓦肆、瓦市、瓦子等,是宋代城市的娱乐中心,里面专门的演出场所叫勾栏。

    瓦舍一开始类似草市,只是搭起来的一个棚子,百姓可以在棚子里卖东西。有一些穷苦的艺人,可以在棚子里卖艺,比如说书,耍杂技,还有歌舞。

    在鼎盛时期,北宋的瓦舍发展到了几百家,是北宋朝廷税收的重要来源。宋朝南下之后,瓦舍随之发展到了杭州,让杭州的市民经济也繁荣起来。

    勾栏作为商业性演出的舞台,“百戏杂陈”,每次表演的文娱节目种类多的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也是精彩纷呈。

    有杂剧、滑稽戏、说书、舞旋、演奏、傀儡戏、皮影戏,有沙书——也就是后世的“沙画”,还有宋朝时期的“幻戏”七圣法,相当于后世的魔术表演。

    更不用说还有花式蹴鞠、相扑等,多达六七十种,昼夜不绝。

    【宋朝经济的繁荣,一部分来自海外贸易,还有一部分就是来自自由兴盛的民间商业。】

    【不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唐宋时期的货币与秦汉时期有了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有了“两、钱、分、厘”十进位的货币单位,有了“银锭”的使用,还有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唐宋时期的货币。】!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