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32 章 医学与生命16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华夏的中医历史上有过无数辉煌,不仅仅是我说过的这些,还有更多,因为篇幅有限,时间有限,不多赘述。】

    【现在我来说一说华夏人自己瞧不起自己的中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竟然看不起老祖宗的医术,后世子孙生病了不看病吗?”夏无且十分生气,表示想拿着自己的医药箱给不肖子孙来一下。

    华佗忧心忡忡:“后世的医书莫非失传了许多?”

    他看天幕每次听到某某医书失传,就想起自己同样失传的医书,和被后世人怀疑的外科手术,更觉得揪心。

    张仲景表情严肃中带着可惜:“就怕后世大夫止步不前,只会学我们这些几千年前的老家伙的,都不自己研究。时代不同了,不断地有新病,还用我们的就不会自己动动脑子吗?”

    像他这个年代的瘟疫与后世的瘟疫已经明显不同,而且后世的梅毒、霍乱,他压根没接触过,再用他书中的方子去治病,这不是害人吗?

    李时珍想起近些年的风气,叹息中带着了然。

    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医药书就是继承传统、只是结合实际在纠正错误而已,就这样还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清朝风气更为保守,那得保守成什么样?

    清朝还有私人医学校,私人医学校有没有出什么大师呢?天幕好像完全没提,让他担心与医户世家一样,适合打基础,却不适合培养大师。

    【先说说道光皇帝废除针灸。】

    【公元1822年,也是道光皇帝在位的第二年,他突然下旨:

    “针灸一法,由来已久,然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

    【为什么道光皇帝要废除针灸呢?】

    【我们先来看一段小故事。】

    “得儿驾——”

    “驾——”

    春光明媚的一天,爱新觉罗·旻宁刚刚登基,志得意满,在宫中快乐地骑马。

    他是大清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登基的皇子,十岁时跟随祖父乾隆皇帝打猎获鹿,乾隆帝大喜,赐黄马褂、花翎。长大后天理教攻入紫禁城时,他以鸟枪击毙二人。嘉庆帝高兴地封他为和硕智亲王,称赞他“忠孝兼备”。

    旻宁不仅是含着金汤匙长大,也如愿登上龙座,越想越高兴,在宫中越跑越快。

    他的心情飞扬,甚至都没注意身下的马匹有些失控了。

    一直到骏马疯狂跑窜,旻宁慌张地勒住缰绳:“吁——”

    骏马却一个急刹车,猛地把旻宁甩出去,只听到太监尖细的嗓音一声尖叫:“陛下小心——”

    “小心——”

    “噗咚”一声沉闷的撞击声,旻宁从马背上摔到了地上,一声惨叫之后,当时下半身就动弹不得,“朕的腿!朕的腿!”

    他担心自己从此瘫痪了,吓得连忙喊太医:“传太医!快传太医!”

    然而太医到来之后,紧急给他在足底针灸,旻

    宁“嘶——”的痛呼一声,被太医就这么激怒了:&ld;大胆,你是不是想行刺!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施针的太医吓得跪在地上:“奴才不敢!这只是为了看看经脉还有没有反应……”

    “你的意思是朕小题大做?”旻宁反而越发愤怒,直接下令送太医上路,“抓下去!砍了!”

    此后,旻宁还不解气,一道诏令废除了皇宫太医院中持续了几百年的针灸科:

    “把太医院的针灸科废了!”

    .

    “废物子孙!你爷爷我还组织人编纂《医宗金鉴》,你自己不用针灸就不用,废除太医院的针灸科显得很有本事是吧?”

    听到“旻宁”这个名字和嫡子的身份,弘历已经明白了这就是他太子家的嫡次子绵宁,因为嫡长子已经夭折,嫡次子也有资格名正言顺继承皇位。

    但这并没有让弘历心里好过,只想把天幕里自己赏赐给这不肖子孙的黄马褂和花翎收回。

    他气得破口大骂:“圣祖爷爷当年用洋人的药物治好了天花和疟疾也没说杀光了太医院的无能太医,也没说废除痘疹科!”

    相反,正因为饱受天花之患,康熙亲自研究人痘术。就连他命太医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时也把天花重点列出,将痘疹作为一科单独从幼科中分立出来,在《医宗金鉴》中也单独成册,特别还将《种痘心法》作为一卷与幼科心法并列。

    同时,因为宫中有蒙古太医,和专门负责正骨的驷院绰班,《医宗金鉴》中也记载丰富的正骨技术。

    《医宗金鉴》经过三年时间编纂完成,全书共90卷,分15种。即伤寒17卷、金匮8卷,名医方论8卷,四诊1卷,运气1卷,伤寒心法3卷,杂病心法5卷,妇科心法6卷,幼科心法6卷,痘疹心法4卷,种痘心法1卷,外科心法16卷,眼科心法2卷,针灸心法8卷,正骨心法4卷。

    整体而言,《医宗金鉴》图、说、方、论俱备,歌诀助诵,很适合民间普及和记忆。加上内容丰富,概括了当时华夏几乎所有的疾病,含金量很高。

    一经颁布,从朝廷到民间畅销了很多年,也是弘历自得的功绩之一,没想到后世子孙废除了针灸,这不仅仅是打击中医,也是在打他这个祖宗的脸。

    弘历越想越气:“来人!把太子父子都给朕叫来!”

    本来因为被天幕骂过,这次特意单独看,结果还不如一起看,一起挨骂!

    【道光皇帝到底是仅仅因为一次坠马就废除针灸科,还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气心里更偏向西医才废除针灸科,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我们能知道的,就是二十多年后的1840年,恰好是道光皇帝原配皇后钮祜禄氏去世的那年,英国人发起第一次鸦片战争,逼迫清廷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此后道光皇帝一蹶不振,浑浑噩噩度日,自己在荣华富贵中活了69岁病逝。】

    鸦片战争的赔款条约不止最出名的《南京条约》,有许多。

    荆咕本着不能自己一个人生气的原则分

    享在了天幕上,成功的让所有古人气到了。

    1840年12月,琦善擅自与义律订定《穿鼻草约》,私许割让香港,开放广州,赔偿烟价。

    1841年5月,签订《广州和约》,广州三元里人民奋起抗英。

    1842年5月,英军攻陷吴淞炮台,旻宁批准中英《江宁条约》,它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南京条约》,答应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荆咕贴心的把条款细节和赔款数额都给单独圈出来,成功地把玄烨气得胸口闷痛。

    还好,因为被气的次数多了,已经熟练地备下太医在旁,只是原本准备针灸提神,针灸科的太医有些不敢,退缩了,让汤药科的太医上前。

    玄烨见状更气了。

    他气得倒不是太医,换成自己只要治病要送命,也不敢治,还不如苟着啥也不做。

    但他不是那无能废物!

    “就让针灸科来!朕相信你们!”玄烨气得太阳穴阵阵抽疼,还得忍着疼给自己的废物后代收拾烂摊子。

    等太医战战兢兢给自己施针之后,玄烨还得安抚太医,并且下令让太医院编纂医书,尤其是针灸科,好好写书,朝廷会印刷之后传遍天下,这才让太医们感恩戴德的下去继续深入研究医术撰写医书。

    太医们走了,玄烨还在生气:“这样的长寿,还敢怀疑宫中太医技术不行?”

    他倒是宁愿宫中太医技术差点,早点送这废物子孙下去,让自己出出气!

    【至于“中医无用论”,这并不是现代才有的,而是与我们的国耻,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系。】

    当清朝末年,欧洲列强入侵华夏,打破的不仅仅是封闭的国门,还有国人的自信心。

    从武力到文化,一切的一切都被更先进的欧洲碾压。

    在武学上,西方人鄙视华夏人是“东亚病夫”,嘲讽华夏的武术是花架子空把式;

    在文化上,西方人嘲讽华夏的文化是封建迷信色彩浓厚,这其中就包括中医。

    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医,或者说是现代西医,以强势的姿态入侵华夏,在列强与教会的支持下落地生根。

    从那时开始,中西医论争日益激化。

    医界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因此从道光皇帝、北洋政府,到国党、光头,都曾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

    【其次是1912年,北洋时期的政府故意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

    【1913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在接见京师医学会代表时毫不掩饰地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节,难以照准。”接着,在教育部公布的教材中,继续把中医摒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

    【1922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管理医士暂行规则》,出台了种种摧

    残中医医生、束缚中医医学的条款,受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上海中医学会迅速行动起来,各地纷纷响应,派出代表赴南京请愿,内务部被迫宣布暂缓实施《医士规则》。】

    【提到“反中医”,不得不提一个遣日留学生,余云岫。】

    余云岫自幼学医,原本是学着传统中医,在浔溪公学学习长大的。

    小时候,他的老师用清朝已经比较系统化的医书和儒学教育他长大:

    “《内经》《本草经》记会了吗?”

    “记会了。”

    “不对,该打!”

    “《伤寒论》学会了吗?”

    “学会了。”

    “嗯,还行……”

    长大后,因为余云岫的出众,得到了公费出国留学的机会,这个留学的地点就是在日本。

    当余云岫来到日本,首先被当时已经进入现代化的城市和学校震惊了。

    “这就是日本!”余云岫在现代化的城市面前感到自卑,急于在这里寻找自己熟悉的东西,找到自己的日本同学攀谈,“听说日本也有中医?”

    “哦,你说的是汉医吧,我们早不学了。”日本同学轻蔑地一笑,“汉医是落后的医学,已经被我们废除了。你还在学吗?”

    “没有没有……我们也不学了……”余云岫被说得脸红,连忙否认。

    但是日本同学不相信,嘲讽一笑,意有所指打量着他瘦弱的身体:“难怪这么瘦弱,啧。”

    余云岫受到刺激,越发觉得自己祖国的医学落后。

    当他接触到从未见过的西洋医学时,和自己学过的中医一对比,更觉得中医相形见绌。

    他暗暗下定决心:“我要回去改革医学!”

    于是,当余云岫学成归国,第一反应不是将自己所□□用到华夏.医学,而是全面否定自己祖国的医学。

    回国后的第二年,余云岫著书《灵素商兑》一书。

    这是一本全面批判和否定中医的奠基著作,余云岫也成为了最早提出“反中医”和“废禁中医”观点的代表人物。

    在书中,余云岫把中医批得一无是处,说中医“无明确之实验,无巩固之证据……不问真相是非合不合也……”,说中医“是占星术和不科学的玄学”,声称“不歼《内经》,无以绝其祸根”。

    余云岫一直鼓吹中医是“杀人的祸首”,主张“坚决消灭中医”,“如不消灭中医,不但妨碍民族的繁息、民生的改良”,而且国际地位的“迁善”也无从谈起;“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

    开始时,余云岫的名气不大,他的言论没有多大影响。

    1929年2月,南京政府卫生部在氵王精卫的授意下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时,围绕着“废止中医”问题,提出:取消旧医药,全盘否定中医中药。

    余云岫以“中华民国医药学会上海分会会长”的身份参会,提交了议案

    《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结果除“一个‘医学外行’次长和一两个参事抱怀疑态度外,其余是满场一致通过”。

    这就是臭名昭著的&ld;废止中医案?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2月26日,上海《新闻报》率先将此事公诸于众;

    3月2日,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出版中央卫生委员会特刊,公然刊出了还没有宣布实行的“废止中医案”,在社会各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所谓的废止中医的医药学会,实际上没有一名中医!】

    【更嘲讽的是,不久之后,氵王精卫的岳母突患恶性痢疾,请遍西医都没有效果。后来,氵王精卫不得不请当时的老中医施今墨,施今墨只是靠把脉就道出病情,开药后3天痢疾停止,5天胃口好转,10天后就痊愈了。这效果比当时所谓的“科学西医”要高明多了。】

    【氵王精卫经此一事,不再废除中医,特意题赠了“美意延年”的牌匾给老中医施今墨。】

    原本看到余云岫“反中医”,还有当权者支持和执行废除中医政策,不少大夫气得不轻。

    直到看到这里,才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哈哈哈哈,这洋人果然不行。”

    华佗笑得畅快:“还得是老祖宗的医术才能救人活命。”

    在唐朝,其他国家也有公费来大唐学习的留学生,孙思邈也与外国留学生打过交道,虽然知道其中不少留学生钦慕大唐文化,也没见彻底否定自己国家文化的。相反,不少外国人学成之后不忘把文化带回自己国家,比如那日本。

    孙思邈眉头紧皱:“这学生公费留学,是不是拿着公中的钱去国外读书?就读成这样子?”

    清朝,叶天士为康熙皇帝治疗过背后痤疮,对康熙帝服用的金鸡纳霜也有所了解,身处在这个大环境,更知道为什么有些人更偏向西医,但是西药真不是万能的。

    “西医治疗疟疾的神药也不是西方的,还是美洲的,离开那一味神药就不行了。”

    【但是这并不能解决国党反中医的决心,哪怕全国中医结成组织,全国17个省市及南洋、菲律宾等223个团体的457位代表参加请愿,光头当着请愿者的面答应撤销反中医政策,但是代表一离开立刻推翻自己的诺言。】

    【1930年,国党中央委员会最终于第226次政治会议上,正式确立了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为纪念这次抗争的胜利,并希望中医中药能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医学界人士将3月17日定为“中国国医节”。】

    “这个不错,咱也有自己的节日了。”

    唐朝时期,还没有宋元时期那样由帝王开始重视医学重视医者,普通的医者还是没有文人的地位,看了颇多感慨:“后世大夫比我们更不容易,连行当都差点被废除了。”

    “都怪那什么清朝,国家无能,被人欺负的都要忘本了。”

    唐人尚武,说着说着骂骂咧咧,撸起袖子就要开始舞剑抒情

    ,若是清朝人在面前,恐怕直接给一剑劈了。

    宋朝时期,文人也在感慨。

    ?西羚墨的作品《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哎,是时代的冲击,换成我朝就能对抗那船坚利炮吗?”

    “我朝的火器更厉害,发展下去谁说不能?”

    “我朝敢打吗?”

    一句话让大家齐齐闭嘴。

    别提了,大宋的火器比辽金西夏更厉害,还不是不敢打。

    有人提到前朝:“唐朝也有安史之乱,假如安史之乱后西方人大举入侵,我们能抵挡吗?”

    “哎,唐朝也有天灾,也有瘟疫。”

    说到最后,齐齐一叹。

    人力有时尽,而天灾人祸无穷尽。

    每当大灾面前,总是会让人感受到人力的渺小。

    也有人看到了军事入侵的威胁,带来的原本不仅仅是土地丧失,还有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丧失,这才是断根一般的伤害:“难怪天幕要重视武力重视军士,国家的武力果然很重要!”

    【但是,这依然只是“面子工程”。】

    【在焦易堂等人提议下,国党才勉强愿意仿照国术馆之例,在南京设立了中央国医馆,并在各省及海外设立分馆、支馆。名义上国政府每月支给五千元,但从第二个月起就减半发给,使得国医馆迟迟办不起刊物、开不起训练班。】

    如果说这是民国时期、是建国前受到外国侵略的影响也就罢了,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甚至到现代,依然有这样的风潮。

    而且,来源的就是医学界的内部。

    【1985年,北京、上海的62名西医专家,出于争取科研经费等原因,联名上书□□同志,认为“中医不科学,中医可能是伪科学”,呼吁“国家不能把有限的资源用在中医研究上”。】

    【一直到现代,2006年,《医学与哲学》杂志在第4期发表文章《告别中医中药》,文中作者依然认为中医药“不文明、不科学、不人.道,危害生物多样性”。引起一片哗然后,又在10月7日,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征集网络签名活动。短短几天,签名过万。】

    “不文明、不科学、不人.道、危害生物多样性?”清朝,王清任因为天幕中出现过多次人体解剖图,正在家中描摹人体结构,听到这话气得直骂人,“那你祖宗怎么活下来的?!”

    “就算西医厉害,西医的药物怎么来得?不需要从别的植物动物中提取吗?”

    研究草本的李时珍愤怒中还带着不解,“华夏有神农尝百草,西医药的药物是怎么尝试出来的?”

    而对于统治者来说,看到的东西更为深远。

    “后世看来还没完全解除西方人的威胁。”朱元璋满脸阴沉,“这西方,还真是一个祸害!”

    不早早解决,何止是骚扰边境入侵市场,竟然还给华夏人传染疾病,还要用西方的医学来侵占华夏的医学,这不就是想用西方的文化来入侵华夏文化吗?

    尽管朱元璋还不知道“文化入

    侵”这个词,但是古代同样有道统之争,有佛道信仰之争,争的并不仅仅是信仰,也争的是更多的信徒,更广大的信仰市场。

    【可是那些说中医迂腐迷信的人,真得有了解过中医的医学和医书吗?】

    【那些迷信西医更先进的人,又真得了解西医吗?】

    【所谓的西医更科学,也是短短几十年的现代西医,现在让大家看一看,真正的传统“西医”,所谓的“科学”,是什么科学。】

    【先说一下古代西医的经典三件套:放血,灌肠,催吐。】

    嬴政:“……”

    天幕确定没说错,这是医学不是行刺?

    虽然他不懂具体如何操作,但是听一下这个词就知道,怎么都不像正经治疗办法。

    夏无且同样震惊:“中毒了催吐我理解,偶尔为了刺激放放血也可以,但是怎么就成经典了?”

    中医里也有放血,催吐和灌肠,但都非常温和的辅助作用,和西方的对比相当于蚂蚁与大象的量。

    而更让他震惊的还在后头。

    【古罗马人认为,女人的月经是定期把毒素排出身体的自然方式,所以坚信,放血是一个保持健康的合理方式。】

    古人:“…………”

    他们还认为女人月经不洁,这西方就算是与东方有文化差异,未免差异也太大了吧?

    嘉靖皇帝更为无语。

    他想起自己服用的丹药,假如真是排出的毒素,自己服用丹药岂不是更有毒了?

    【我们有请第一位倒霉蛋——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

    “啊——”

    “国王陛下晕倒了!”

    1685年,伴随着一声侍女的尖叫,英格兰国王查理二世被人发现在剃须时晕厥倒下,突然神志不清。

    根据现代的判断应该只是轻度中风,但是当时的西方宫廷御医们并不懂,反而越治越糟糕。

    “先放血。”御医们熟练地割开了国王手腕上的血管,放了足有一个半品脱的血液,要知道一次献血最多也只能献400ml而已,而一品脱等于568.26125毫升。

    “还没好,国王还没醒过来。”

    看着国王依然没醒,医生又给国王进食了金属锑作为催吐药——没错,就是那个有毒还能致癌的金属锑,在化学元素周期表里排51的“Sb”。在当时,使用锑“催吐”也是一项流行疗法。

    国王终于醒了,醒来之后呕吐不止,但是依然没有好转,神智衰弱,整个人都很虚弱。

    于是,御医们再次发挥神招——灌肠。

    “这是用了特殊植物和盐调制的药水,国王陛下,只要用此物灌肠就能好。”

    御医们拿着药水,肯定地对着国王说道。

    国王已经无力判断,只认出这的确是贵族之间流行的灌肠药方,点点头答应了。

    于是,国王被褪下裤子,开始灌肠,排泄,再灌肠,再排泄的过程。

    但是国王越来越虚弱了。

    御医们坚定地认为:

    “还没好,肯定是次数不够多。”

    “继续!”

    就这样,国王持续了五天的灌肠,虚弱到时不时陷入昏迷。

    御医们深感责任重大,非常有压力。

    “五天了,还没好!”

    “不如再试试其他药物。”

    此后,御医们的治疗方法,在古人眼里像是在行刑:

    先是剃光了国王的头发,然后用烧红的烙铁冲把国王的头皮烫出燎泡,再把血泡挤掉。与烫头同步的是,在国王脚底抹上鸽子粪、然后在国王的鼻孔里塞入喷嚏粉、全身涂满热膏药、喂国王吃下了一头东印度山羊的胆结石、甚至把尸体上割下的头盖骨磨成粉,掺入泻药,给国王饮用。

    这样一番折腾之下,国王成功的昏迷了。

    “我的上帝,陛下还没好!”

    御医们慌了:

    “那只能使用最后的绝招了!”

    “放血!”

    查理二世被一次又一次地大量放血,有一次甚至割开了颈静脉。

    最后,老头子在临终前身体内几乎都没有血了。

    .

    “这真的不是行刺?”刘彻看得好半天没缓过神来。

    从一开始割手指放血到用毒药催吐,刘彻就瞳孔震惊,越往后看,几次差点按捺不住想命人去天幕里把那群骗子医生抓去砍头。

    再看到后面,发现自己还是太含蓄了。

    那什么灌肠,剃头,刘彻气得只想把人五马分尸!用最严厉的刑罚折磨!

    如果有太医敢这么给皇帝治病,他会送他九族一起下去!

    想到太医,刘彻快速地看向大汉的太医,待看到义妁等太医同样震惊和不认同的表情,刘彻松了一口气。

    还好,大汉的太医还是可靠的!

    【现代人戏称,在古代欧洲如果病了,自己熬可以熬几年。但是请来古代西医,大概活不了几天。】

    【死于这些暗黑疗法的倒霉蛋不止一个查理二世。】

    177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染上了天花。

    当时的法国并没有很好的治疗和防治方法,法国御医们对路易十五采用了“包治百病的放血疗法”,血虽然是没少放,但路易十五很快就凉透了。

    1791年8月,时年35岁的莫扎特患上重病,他的医生们尝试了各种手段救他——依然是“包治百病的放血疗法”。

    一周后,被放血疗法放了一周的莫扎特病逝。

    【此外,还有更刺激的治疗方法,大家一起来欣赏。】

    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西方社会流行使用药品甘汞——一种含有剧毒汞的药物,就是秦始皇用来在秦始皇陵主墓室里作银河的汞,也是方士炼丹喜欢加入的成分,也是水银温度计里面的水银,温度计打碎在地上挥发在空气里都会让人担心中毒的水银。

    当时的

    欧洲,深信&ld;打开直肠的地狱之门ツ[]ツ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是拨乱反正、让一切好起来的标志”,于是甘汞被用作了催吐剂,帮忙病人把一切疾病转移到厕所里。

    虽然这个过程中会让人颜面尽失的流口水,或者说,有汞中毒的副作用,但是当时欧洲人认为流口水也是在排毒。

    不仅16世纪的欧洲人如此深信,到20世纪初,参加签署《独立宣言》的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拉什也是这样认为的。

    1793年,通过蚊子传播的黄热病病毒袭击费城,拉什医生提倡使用甘汞排毒和放血疗法,有时候甚至十倍于常规用量的使用甘汞。

    结果如何?

    当时黄热病的死亡率约为33%,到1960年研究发现,拉什的病人死亡率是46%。

    .

    除了甘汞,欧美人也直接使用汞。

    16世纪,欧洲就已经有了“水银疗法”,把梅毒病人装在充满了液态汞的箱子里,只有头从顶部的洞中探出,箱子下面点火加热,让汞雾化蒸发,来为梅毒病人治病。

    但是,水银有个可怕的副作用——会让人失去性征,而且会影响一生。

    著名的小提琴家尼科罗·帕格尼尼,在被诊断患有梅毒之后也接受了这个水银疗法,反复折腾,反而对帕格尼尼的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汞中毒,帕格尼尼的晚年非常痛苦,46岁时牙齿化脓,牙医不得不拔掉他所有的牙齿。47岁得了眼疾,50岁之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等不断向他袭来,最后几乎丧失了说话能力。58岁时,严重的肺结核最终要了他的命。

    19世纪50年代,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担任总统之前,一直饱受头痛和便秘的痛苦。根据他的助理的工作记录,林肯通便不畅的时候,总会恶心性头痛,这是就会吃一种“蓝色药丸”。

    这个“蓝色药丸”主要由液态汞、甘草根、玫瑰水、蜂蜜和糖制成,看配方或许味道不错,但是毒性也很不错。

    这个药丸还让人上瘾,当时的记录记载林肯后来经常服用大量蓝色药丸,越来越狂躁、失眠、肢体颤抖、步态不稳。从记录来看,他那时可能已经汞中毒了。

    但是林肯凭借惊人的毅力,也发现了蓝色药丸不对劲,最终减少用量,直到彻底戒除。

    【除了查理二世用过的催吐剂锑,欧洲人还喜欢用蓝矾,也就是有毒的硫酸铜来催吐,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黑的锑来化烟熏妆,用砷来当美容药和壮阳药,甚至还有人用砷来当做生儿子的秘方——这个“砷”在华夏有另一个名字“鹤顶红”,也就是砒.霜。】

    【现代的影视剧里常用绿色来作为毒药的颜色,也是因为“砷”。】

    【19世纪中期,“砷”经常被用于制作“巴黎绿”“席勒绿”的壁纸,非常受欢迎,也非常能毒死人。】

    【还有“红硝”被用来给不能生育的女人生孩子,“打开体内的洞”,听起来很可怕,用起来也很可怕,因为“红硝”正是我们现代用

    于制作鞭炮的硝石。】

    “这不就是火药配方里的硝石吗?”秦朝已经改头换面去研究火药的卢生几名方士看得目瞪口呆,“西方的医者难道都是方士?”

    “方士也不管怀孕的事。”此时成功混入研究火药团队的徐福摸了摸胡须,“这西方医者看起来待遇不错,天天下毒竟然没被他们的国王打死。”

    看起来,好像比秦始皇好骗啊?

    要不,他去西方发挥一下?

    徐福开始认真思考:也不知道西方有没有方士,自己去兜售长生药有没有市场?

    徐福不知道的是,西方没有方士,但是有炼金术士,不少炼金术士早年的确被欧洲贵族当做医者请去治疗。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最初的医学都是起源于巫术,都曾经经历过巫医混合在一起的时代,只不过,“黑暗中世纪”持续的时间格外长,从公元476年西罗马灭亡,持续到1453年东罗马灭亡,接近一千年。

    【不愧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古代欧洲人简直是口服化学元素周期表。】

    【除了这些化学元素,也有不化学的植物或者动物。】

    比如,用颅骨上的苔藓塞在鼻孔里阻止鼻血流出;

    用水蛭来叮咬动脉吸血治病;

    用黄鼠狼的睾.丸来当做避.孕用具;

    古奥斯曼人吃黏土来预防瘟疫,古罗马的癫痫病患者靠喝角斗士的鲜血来治病……

    .

    “我们竟然是被这样的医学打败的?”李时珍的儿子不可置信道。

    李时珍连忙道:“打败我们的是现代西医,不是这个。”

    绝对不是这种,这种程度的对手也太差劲了,显得自己都很差劲一样。

    【这里重点说一下一个祸害了华夏百年的植物——罂.粟。】

    【在牙鸟片进入华夏之前,欧洲自己其实很流行使用罂.粟和牙鸟片。】

    7世纪的医生兼哲学家阿维森纳推荐用罂.粟、茴香和茴芹的种子制药给婴儿下药防止哭闹,从15世纪到20世纪初,这个配方改头换面有个各种名称:

    温斯洛太太平静糖浆、戈弗雷氏甘露、杰恩氏顺气膏,或者是达菲氏万能药——这里面都含有吗.啡或者牙鸟片,全都能让宝宝立刻入睡……或者丧命。

    在19世纪晚期,欧洲各地,尤其是有诸多记录的爱丁堡,有些保姆们动不动给自己照顾的婴儿吃药,或者是自己吃药之后影响她需要哺乳的奶水。婴儿吃完后很快睡着了,就会很好带,而且患上任何疾病也只能归于沉默。

    再次来到20世纪初,来到美国。

    美国的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也有个配方:假如婴儿不想断奶,用低度的白葡萄酒乳清、稀释的白兰地潘趣酒、一两茶匙罂.粟糖浆来防止持续不停或者偶发的哭泣,直至婴儿忘记奶水。

    这里只是使用罂.粟,但是到了后面,还会使用牙鸟片,和牙鸟片的加强版牙鸟片酊。

    公元前3400年,苏美尔人将罂.粟称作HulGil,意思是“令人快乐的植物”。

    在古希腊,神的画像经常被描绘成手中拿着罂.粟花,或者头戴罂.粟花冠。

    公元2世纪,盖伦就喜欢用牙鸟片作为药物,认为它可以治疗眩晕、耳聋、癫痫、中风、肾结石、麻风病等等几乎所有疾病;

    公元10世纪,阿维森纳写了一篇论文,在《药典》中记录牙鸟片的好处:治疗痛风、慢性腹泻,令失眠者入睡,甚至可以控制性.欲;

    公元15世纪,牙鸟片在欧洲迅速传播,名医帕拉塞尔苏斯将牙鸟片称为“不朽之石”,而且发明了牙鸟片酊——这个用牙鸟片、胃结石、天仙子、麝香、琥珀、珊瑚、珍珠、骨头、沉香、肉桂等,甚至还有干尸;

    17世纪,牙鸟片酊被用于治疗黑死病——当然,没什么作用,唯一的好处是让黑死病人死的没那么痛苦,死的会更快。

    【以上所有病例,都是上层阶级,贵族或者富商名人,他们享受的是当时最好的医疗条件,使用的是最好的医生。】

    上到帝王,下到平民,齐齐被暗黑的治疗手段给整沉默了。

    “欧洲的贵族,就用这些药物?”一个看不起病的平民嫌弃道,觉得这些乱七八糟的还不如自己在田野间采的艾蒿正经。

    他的老母亲也道:“这还不如我给你艾灸呢!”

    “洋人果然是没文化!”一位贫寒的书生看得太过震惊,以致于什么多余的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只能归于一句“没文化”。

    “我再也不骂我们镇上的大夫是庸医了。”一位产后腰疼找大夫却一直没治好的妇人揉了揉自己的腰身,“好歹我还活着,我们镇上的大夫比那些西洋医生厉害多了。”

    所谓对比产生美,不仅平民,宫中的皇帝和贵族感受更深。

    “原来我们的太医这么厉害!”

    以后还是要对太医好点!

    弘历先是叹为观止,随后发怒:“那西洋医生看来厉害的就是那几个人和那几种神药,大部分都如此愚昧,比我大清的大夫差多了,既然如此,还废除中医自己找死吗!”

    说完,看着被叫来面前的绵宁两父子,开口就是骂:“你脑子进水了?还是喝醉酒傻了?”

    绵宁嘀嘀咕咕:“我现在不是还没废吗……”

    弘历气不过,不顾孩子大了,亲自下场提着马鞭打人,打得不敢躲闪的绵宁嗷嗷叫。

    他的父亲,太子永琰见状,也顾不上心疼,因为没多久他被弘历一起打。

    两父子一起在朝堂上挨打,民间还有医者愤怒的扎稻草人打:

    “狗皇帝眼瞎吗?看看西洋医生什么模样?再看看我们?还废除针灸,我废了你!”

    【据统计,18世纪前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仅20岁左右,以后持续缓慢地延长,1850年左右达到40岁,也就是说,经历了漫长的2000年人类的寿命才延长了20岁。】

    【19世纪是一个转折点,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迅速上升!自1850年以来的100多年内,欧洲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大约增加了40岁。】

    “竟然还能活到20岁……”李世民幽幽道,“朕以为他们活不过12岁呢……”

    还有那些从小服毒的婴儿,真得能健康长大吗?

    或者说,真得能活下来吗?

    “还想着让宫中太医跟着学两招,日后好看看孩子们,现在看来,还是罢了。”长孙皇后看着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看到头疼眼睛疼,被刺激的。

    “还是去找孙神医吧。”长孙无忌苦笑不得,越是对比,越是觉得孙神医有多厉害。

    这时文官武将有志一同齐齐点头!

    没错,还是孙神医更厉害!

    【而这,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发展的。】

    【不过医学,一定是需要实验的。】

    【华夏老祖宗有神农尝百草,后来的医者也多用自身尝试,比如研究穴位和针灸的皇甫谧,就是在自己身上扎针。】

    【那么欧美的现代西医发展的过程中,是用什么做实验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