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86 章 番外4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西汉,未央宫,刘彻最近非常忙碌。

    一想到大汉未来会因为打仗打穷,穷到大汉民不聊生,穷到自己下罪己诏,刘彻也不得不积极经商赚钱。

    虽然先帝几代努力留下充裕的国库,但是在天灾和战争的双重压力下,明显是不够的,他要赚钱!

    休沐日,刘彻在加班着算账,统计自己的私库:

    “上林苑动物园门票费……”

    “上林苑动物粪肥收入……”

    “上林苑瓜果售卖费用……”

    宫人一边汇报,一边在心里吐槽:陛下真是丧心病狂,原本大方地到处赏赐黄金,现在连水果都不赏赐了,全要出钱。

    旁边,是桑弘羊一边统计国库收入一边学习后世的图表法记录下来给刘彻做汇报:

    “官盐专营的钱……”

    “铁矿专营的钱……”

    “榷酒权售卖收入……”

    “榷茶权售卖……”

    都是大宗买卖,可以长久持有、后世验证过有效的手段,如今在大汉,同样有效。

    桑弘羊念着念着,心情激动,脸上带着幸福的红光。

    刘彻却听着听着,表情有些恍惚。

    自打听到天幕剧透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却英年早逝,还因为常年战争导致民不聊生后,他就有了非常巨大的观念改变。

    这个观念,总结起来就是:

    百姓太穷,再怎么增加赋税,除了增加百姓的压力导致国家动乱,并不能筹集太多军费。

    但是诸侯富裕!

    大汉黄金多是天幕都认证过的,但是目前国库并没有太多黄金,黄金在哪里呢?

    金矿在地方上,地方属于诸侯的封地,所以,黄金普遍在诸侯手中。

    哪怕是帝王,想要更多黄金,也得想方设法从诸侯手里挖。

    比如汉文帝登基后规定:每年八月要在长安祭祀汉高帝刘邦,各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地所有的人口数量上□□合“酎酒”祭祀的黄金——具体数量是每一千人□□黄金四两,由九卿之一的少府负责检验并由皇帝亲自接受,是为“酎金”。

    ?

    并且,如果诸侯王和列侯上交的“酎金”成色不足或者份量不够的话,则“王削县,侯免国”,意思是诸侯王削减领地,列侯废除爵位。

    但是因为诸侯势大,实际上文景时期很少真的实行这条规定。

    马邑之谋发生在公元前133年,历史上,一直得到公元前112年,刘彻发布南征令而列侯几l乎无人响应,这让汉武帝对列侯越发不满,才下定决心各方面削诸侯。

    此后,刘彻便利用汉文帝定下的法规,以“酎金不如法”为理由一口气废除了106名列侯的爵位。

    ——这,就是为何后期刘彻可以给自己的公主们、功臣们大手笔赏赐黄金的真正原因。

    那时,刘彻已经成功从诸侯手中夺回权力,也夺回了黄金

    。

    现在,刘彻通过天幕,提前连大汉黄金的数量都知道了,也知道了未来这些黄金没能留给自己东汉的后人,许多都埋在地下浪费,还会放过吗?

    ——反正汉末就有很多起义军盗墓,反正留着陪葬也是便宜盗墓贼,不如都捐出来为大汉做贡献吧!

    刘彻出于这样的心理,把各种项目定的价格非常黑,因为本就不是针对平民百姓,本就是为了榨出诸侯的黄金。

    贵族们捧着钱来跟朝廷做生意,若不是西域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还没打通,恐怕还会多一批外邦商人。

    桑弘羊兴奋之余,还觉得有些奇怪:

    看完天幕之后,贵族们的配合度大幅度上升,是天幕这么有影响?还是说等着日后投资对外买卖再把钱挣回来?

    他却不知,对贵族而言,当今陛下的薄情寡义也出了名,现在赏赐黄金有多大方,觉得你没用还碍眼之后,下手也太狠,全是一锅端!

    连建立赫赫功劳的卫青卫家和卫太子、其他皇子齐齐遭殃,他们还能怎样!

    偏偏千古一帝的名头太响,打败了匈奴的好消息无比振奋民心,百姓对刘彻无比信服。诸侯自己若是篡位,一旦做的没刘彻好,只会被掀翻的更快。

    现在,皇帝愿意卖东西,他们宁愿拿钱买命。

    数完钱,刘彻也开始了自己的新政策。

    第一个修理的,就是自己的茂陵。

    “既然喜欢卖,那朕就光明正大卖给他们。”刘彻一想到自己的茂陵被多次盗墓、盗到自己棺椁只剩下金缕玉衣,气的半夜睡着了都能再次气醒,在殿内舞剑劈砍那传说中的几l位盗墓贼。

    而且盗墓贼不盗窃金缕玉衣不是因为觉得破坏死者尸身不尊敬,是因为大汉命令规定玉只能皇室使用!

    所以许多盗墓贼会把金缕玉衣里的金丝抽走,这也就是为什么后世发现的汉墓中的金缕玉衣通常只剩下零散的玉片的原因。

    后世有明确的刘彻帝王金缕玉衣剩下的玉片的数量,这也意味着,刘彻自己的尸骨一定被盗墓贼破坏移动过。

    金丝什么的,都留着做军费。”刘彻非常实用主义地说道,“用麻线就挺好。”

    桑弘羊瞪大眼睛:麻线配玉片,这能想象吗!

    “金银宝器也不要了,市场上不是偷偷卖吗,朕要以皇室的名头,光明正大地卖。”说完,刘彻还有些酸溜溜,“秦始皇的兵马俑那石墩子都能卖那么火,朕的茂陵宝物,总不能比始皇陵差吧?”

    天幕可是说过,他的茂陵修建的比始皇陵更久,更奢侈,凭什么不能卖的更贵?

    桑弘羊默默记下:陛下要卖的比兵马俑火,众臣、贵族和豪商们都得出力。

    ——毕竟,那些陪葬品本就是大汉的精华,你总不能指望平民百姓去买吧。

    “还有宫女,放一批出去。”

    桑弘羊更加震惊:这还是好奢侈享乐的陛下吗?

    他委婉道:“陛下,宫中人太少

    是不是不好伺候陛下?”

    至于这句话是不是真心的,不重要。

    刘彻露出高深莫测的笑:那大唐最没存在感的李渊都能因为放宫女得到天幕赞美,朕可是放得更早。”

    桑弘羊:“……”

    懂了。

    没错,你还是你,好功且好名声的汉武帝刘彻。

    刘彻又一笑:“再说了,那大唐不也喜欢用罪臣或者罪臣之后充入宫中吗,以后还会少罪臣?”

    别的不说,那些偷盗了他茂陵陪葬品去市场上买卖的“罪臣”,已经被刘彻跟负责宫刑的官吏打好招呼了。

    来自贵族中的奴婢,想来能做的事更多吧?

    罪臣还没入宫,刘彻已经为他们想好了上百个“用法”。

    桑弘羊头皮一紧,只觉得陛下仿佛在暗示自己:不想入宫当太监,就要好好干活。

    不然,想一想刘彻“割鸟皇帝”的外号,再想想他几l次巫蛊之祸后抄灭的家族,谁能不害怕!

    桑弘羊反正是害怕的。

    比他更怕的,还有诸侯、富户们。

    被迁到长安的富户们还可以出于政治利益与商业利益的交换,愿意有所取舍。

    可是原本生活极其滋润的诸侯们,就暗暗叫苦不迭。

    “陛下现在什么都定价那么高,动不动几l十金几l十金,这明摆着是冲着我们来的!”

    “今年的酎金还没开始,怎么就已经要交这么多钱……”

    “你还怕陛下忘记酎金吗?陛下忘记高祖的祭日都不会忘记酎金。”

    “这么被压榨下去,买的什么茶山丝绸还没赚钱,我府库的黄金就快坐吃山空了!”

    诸侯们彼此联系着,偷偷聚会,有的明着不满各种抱怨,也有的沉默不语作壁上观,也有的作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比如,历史上因为造反被端的淮南王就是诸侯中的聪明人之一。

    在诸侯们面前,刘安各种糊弄,配合说话,但是背着诸侯,刘安就开始配合帝王的政策。

    当下仆来告诉:“陛下新开了蹴鞠赛场,门票很贵,足足……”

    刘安:“买!”

    下仆:“陛下开了马球赛场,门票……”

    刘安:“买!”

    下仆:“陛下放了一批宫女出宫……”

    “买!”

    刚说完,刘安立刻反应过来:“等等,陛下怎么会突然放宫女?”

    下仆自己说着自己都不敢置信的话语:“陛下说,要省钱作军费。”

    说完,下仆还小声对刘安道:“据说,陛下严查了茂陵盗窃陪葬品的事情后,抄了几l个大臣的家,但是没有没入私库,全充入国库。而且还把茂陵其他的金银宝器卖给商队,全换成金银粮食,看样子也打算充作军费。”

    刘安转来转去走了几l圈,在心里计算一番最近大汉正在筹备的众多工程,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啧,看来是真没钱了。”

    “朝廷需要筹备几l十万大军杀匈奴,光军粮都得花不少钱,还在全国到处修水渠。”

    自从天幕说过汉武帝在位期间是大汉天灾最多的时间段,就算刘彻不急,大臣们也得急,百姓服役都比以前积极多了。

    天灾影响不了皇帝的生活,但是对大臣们的老家、庄园、对百姓的田地,影响是致命的。

    刘安就听说,除了天幕提到过的治水能臣,还有好多民间祖上治水过的人才出仕,不为功名,单纯为了家乡父老。

    刘安叹息一口:罢了,陛下看样子是要薄葬了,咱也不能太奢侈。?_[(”

    “还有,王府的婢女到了年龄的也放出去婚嫁吧。”

    罢了,当皇帝的都这么节省了,他学着点,就像是体验一下皇帝的感受。

    .

    如刘安所说,地方上,各地忙着兴修水利。

    知道汉武帝在位时期天灾频繁,拥有大量田地的富户比贫民积极多了。

    对富户或者诸侯豪强而言,贫民遭遇天灾毁坏的是那一两亩地,他们可是几l百亩地!

    “堤坝水渠一定要好好修,修结实点,发洪水冲不垮,旱灾时还可以引水,全靠这水渠了。”比督修水渠的朝廷官员还积极,亲自来监督,就怕谁贪赃枉法搞豆腐渣工程。

    诸侯们的俸禄与地方产出挂钩,一旦地方遇到天灾,生活水平直接下降好多个档次。

    若是引发饥荒激起民愤,地方上的诸侯会直面百姓的愤怒,比皇帝倒霉的更快。

    在淮南国都寿春,聪明人·淮南王刘安现在思想觉悟无比高,不仅给工人发工钱,还发食物,最重要的,是发豆腐。

    “这就是淮南王发明的豆腐?”

    “对,就是上过天幕的豆腐。”

    “没错,淮南王就是豆腐鼻祖!”

    “这豆腐实在美味!”

    “咱大汉的淮南王就是不一样,比后世大明的诸侯王好多了!”

    “淮南王还编写了《淮南子》,很有才华!”

    “还有《离骚体》呢!”

    ……

    每每听到上上下下这样的吹捧,刘安就笑容陶醉,飘飘欲仙:没错,就是这样,他就是这样多才多能的诸侯王。如此得民心,看你刘彻想动他也得考虑百姓会不会谴责。

    以天幕对刘彻的吹捧,千古一帝的威名下,是胜利者的身份。

    很明显,即使反,也是失败的结局。

    那就不如想办法保住自己现在的待遇,哪怕是以钱财换命,也是可以的!

    日后做个贤王,一定可以青史留名!

    诸侯们配合了许多,只要抽出一小部分财富给民间,也能让即将遭受天灾的庶民的生活好上许多。

    更多的,则是羡慕嫉妒恨。

    其他诸侯听到刘安的举动,一个个不服输:“编书就可以青史留名,我也会!”谁府上还没几l个门客了,编,现在就编!

    刘安可以靠豆腐成为豆腐祖师爷、靠《淮南子》文学界留名,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当然,也有诸侯不服,趁着刘彻忙于军备和水利,暗戳戳搞事。

    然后,历史上更晚的“推恩令”提前下达,削的其他诸侯齐齐骂人。

    搞事的又不是他们,凭什么连他们一起削!

    但是,“推恩令”一出,没有任何返回的余地,就连诸侯们自己的子嗣也是无比支持——除了原本可以继承爵位的嫡长子或者世子非常反对,原本不能分到地盘的庶子嫡女庶女们非常支持,到处请门客歌颂赞美刘彻。

    没错,因为天幕的出现,主父偃这个本就大胆的人,更改了推恩令的一点点小措施——在推恩令的范围内,加上了诸侯们的女儿。

    什么,你说女子没有继承权?说什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大汉的公主本就可以有封地有扈从,你一诸侯的女儿凭什么不能一视同仁的继承财产封地和护卫?

    大汉的皇子都不能霸占公主的封地和财产,你一诸侯的儿子比大汉皇室的皇子都要贵重和霸道吗!

    有了这样的好处,不论是诸侯女儿的母亲、还是已经嫁人的夫家,或许是出于各自的私心,并不完全是为了诸侯的女儿享受不享受财产自由、封地自由,各种政治上舆论上大加支持,但是大汉女子从上兴起的财产继承权风气,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直到整个时代!!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