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 194 章 番外1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个心愿,有生之年,买(划去)打下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提笔,在纸上重重写下一行字,而后修改,重新写好。

    为了买回燕云十六州,他特设封桩库,省吃俭用攒钱,没想到自己没用上,却给后来的大宋皇帝“启发”了一个恶劣开始。

    更没想到的是,整个大宋都没能拿回燕云十六州!

    哪怕天幕已经结束了,每次想到大宋的奇葩皇帝和结局,赵匡胤都气到心塞。

    他觉得,哪怕赵光义是如汉武帝那样,把先帝传下的国库,把他的封桩库都打空了,大宋打穷了,他都能接受点。谁能想到大宋有钱得很,有钱到战胜了还能主动赔钱!

    赵匡胤下意识地抬头想揍人,然后遗憾地发现赵光义不在这,最近被打发去研究毒药与火药结合的火器去了。

    但是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赵匡胤深刻知道了后来的宋朝皇帝一个不如一个,指望他们拿回燕云十六州已经不可能了,还是靠自己吧。

    赵匡胤深呼吸一口气,伴随着这一口气,这一个重要的决定,从这一时刻开始,大宋的历史走向一个重要的拐点。

    从这一天开始,大宋各地的军营里,朝廷送来新的指示:大宋盘龙棍法、太祖长拳教学班开学啦!

    军营有了大宋版本的军体拳——太祖长拳;

    有了大宋版本的武器教学——盘龙棍法。

    以上武学绝招都来自大宋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倾情贡献。

    为了更适合军营,赵匡胤还厚着脸皮,把那些被他“杯酒释兵权”的开国将领们又给集体挖出来,一起研究武学、战术和军事理论,目前的武学招数是第一波,后面还会有将领们的战术书籍和军事理论书籍和课堂。

    开国将领们原本以为,被“杯酒释兵权”后就可以当个富贵闲人,但是被天幕剧透了后来大宋地位越来越低下的武将和越来越弱的将士,将领们气得在家没少拍坏桌子。现在有了改变的机会,非常配合。

    擅长写文的直接写兵书,不擅长的就直接去讲课,口头讲述自己当年的经验。

    不止如此,赵匡胤在缓缓恢复这些武将的职务,眼看着实在培养不出人才,就打算带着这些老将,先打下燕云十六州再谈其他。

    对将领们而言,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被后人叫做“弱宋”,简直是天大的耻辱!

    将领们带着滔天的怒火,又不好冲赵匡胤发,对赵光义就是横看竖看不顺眼,认为赵光义的神操作才是把大宋武治带瘸腿的开始。

    武将们各自憋着一肚子气忙碌时,文官们也没闲着。

    “既然你们那么擅长文学诗词,那就加个每月目标吧。”赵匡胤幽幽看着文官,一开口就是贯穿了大宋文官们的噩梦任务,“朕的要求也不高,每月一本书就好了。”

    从此之后,大宋文官们开始体验后世的各种报告文学:每日工作报告,每月工作总结和文学考核,每年年终总结,当堂汇报任

    务,大众评审。

    到了月底,赵匡胤热情地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品鉴会,还在东京对外开放,允许天下文人来看。

    “来来来,这是大宋第一届文学品鉴会,二弟文采不凡,可一定要来参加。”

    赵匡胤语气亲昵地招呼着赵光义,自从天幕出现后就没得到过亲昵称呼的赵光义瞬间头皮一紧,下意识后退。

    赵匡胤强势地拉住赵光义:“要与民同乐,来,快看看文学品鉴会的评委。”

    赵光义朝着评委席上一看,顿时头皮发麻,比看到自己害死的鬼魂索命还要害怕。

    评委席上有三人,其中两人都是天幕提到过的在生日时候死于赵光义毒酒:一人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人是吴越国主钱俶。

    李煜是诗词评委,见到赵光义,冷眼一扫,完全不如往日为了南唐人对宋人卑躬屈膝:

    反正最差不过是一杯毒酒,横竖都是死,还怕什么!

    这文学品鉴会仿造着上官婉儿的形式,由评委坐在高楼上,下面的文人投上诗词文章,由评委读书品评,说明好坏,当众一决胜负。

    赵光义哪怕不想参加,更想以评委的身份参加,可是连赵匡胤都为了号召大家亲自作诗配合,他能有资格拒绝吗?

    而且看这几位被高高供起的评委,明显是赵匡胤为了安抚南唐和吴越人,故意两人捧高的。

    赵光义有些不屑,还有些心里叫苦。

    尤其是听到李煜果然有仇报仇的对自己的词各种挑刺,说到自己脸色都挂不住时,更觉得难堪。

    李煜面容俊美,对他诗词各种优雅不失毒舌的批评,听的赵光义难堪,偏偏百姓文人还大赞:“李评委说得好!”

    “李评委有大才!”

    “这传说中的太宗皇帝,看来也不怎么有才华……”

    “让文人编书又不是他自己写书……”

    而钱俶也没好到哪里去,完全不会因为担心被赵光义记仇就嘴下留情。

    在钱俶看来,自己才是真的冤枉,连太祖皇帝都厚待他,这个篡兄弟皇位的赵光义凭什么囚禁和毒死他!

    钱弘俶,历史上到太平兴国三年才奉旨入汴梁然后被扣留,不得不献出吴越国给大宋,还被囚禁,为了避讳宋太祖之父赵弘殷名讳里的“弘”改名为“钱俶”。历史上,在钱俶六十大寿的时候,赵光义遣使者祝贺,钱俶当夜暴毙,被认为是赵光义下毒毒死。

    但是在赵匡胤在位时期,因为钱弘俶配合赵宋灭南唐,赵匡胤授予他“天下兵马大元帅”一职,对他比较厚待。

    钱俶越想越气,对赵光义也就越发不客气。

    这一幕,被赵匡胤看在眼里,也被更多文官看在眼里。

    赵匡胤不会亲手杀弟,大宋正值用人的时候,就连牢里的死囚也有死囚的用处,何况是一个很有些技能的皇室宗亲。

    他要亲自断了赵光义的后路,也是震慑其他的宗室以及赵光义的支持者!

    水至清则

    无鱼,赵光义后宫的支持者已经解决了,一个宦官不算什么,但是前朝的大臣太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他宁愿让大臣死在任上,也不想浪费在赵光义身上。

    赵匡胤或刚或柔的一系列敲打政策下去,朝堂之上形势几番变化。

    而对于三位已经走出自己路的公主而言,这些只是让自己的目标更为坚定。

    三位公主的女子学校、《大宋女报》报社、娘子军,齐齐已经走上正轨。

    天幕曾预言她们婚后短命,也曾说过男女结婚太早对生育子嗣和健康寿命都无益,赵匡胤也担心自己硕果仅存的三个女儿最后被驸马折磨早逝,非常纵容三女儿专心搞事业,建设美丽大宋。

    最终,三位公主靠着自己的才能走出了一片天地。

    而赵匡胤的两个倒霉儿子,又被扔出去实践学习去了。

    赵匡胤的案头如今每天堆着的除了百官奏折,还多了各种报刊。

    比如最官方的,现在彻底由大宋官员接手的《大宋日报》《大宋朝报》和《大宋文报》。

    《大宋日报》是各地新闻时事,每天都有;《大宋朝报》七日一次,相当于周报,主要发朝廷的新政策;《大宋文报》则是诗词文章戏曲等,后世既然夸过宋词,自然要继续发扬光大。天幕还评价宋词不如唐诗,让许多文人不服气,憋了一肚子攀比心各种疯狂投稿,就连百官也在写工作汇报之余写词。

    赵匡胤批阅奏折劳累的间隙,就喜欢看报纸来放松一下心情。

    他先打开最常看的《大宋日报》,一下子看到好几个好消息:

    《火器研究推进新里程!燕云十六州收回有望!》

    《春季仓库频繁猫叫真相,火器将作监抓捕奸细二人!》

    除了正事一点的,也有市井一些的新闻。

    比如新闻版块:

    《著名机关大师张小娘子研制出最新机关绣花鞋!一双绣花鞋可射出三百淬毒绣花针!》

    《知名酒娘林娘子宣布攻克西域美酒难关,推出甜酒、不甜等多种葡萄酒类型》

    《喜报!大宋第一届厨艺大赛落幕!观娘子获得本届厨艺大师魁首!》

    赵匡胤看着最近不断涌现的各种才干的女子,有如发现了一块被人忽视的沃土,现在被他发现后可以归为己用,心情愉悦了许多。

    还好,一切都来得及,看,最近各行各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大宋定然不会走上历史的老路。

    赵匡胤看完日报,突然想起女儿办的《大宋女报》,特意翻出来,一下子就看到最醒目的标题,嘴角抽了抽。

    女报最醒目的第一个大版块,就是女性健康安全教育专栏,连载着各种保护女性的小技巧:

    《女子健康指南》、《女性出远门安全注意事项》、《女子反家暴求助法》、《女性如何保护自己的嫁妆?》……

    然后是文学专栏:

    《冥婚为王》、《三寸金莲之血海复仇》、《深宅

    大院之无人生还》、《呼啸旱魃》……

    赵匡胤:“……”

    他只看了看连载文的小标题,就知道了最近大宋娘子们流行什么文风……

    赵匡胤控制不住地眼角抽搐,总感觉大宋的才女以后会走向奇怪的方向。

    可是他又能怎么批评那些无辜女子们?

    赵匡胤只简单扫了扫,大部分都是苦命女子复仇,什么被强迫冥婚的、被强迫缠足的、被无能丈夫典妻又杀妻的、还有被打旱魃无辜一尸两命的,哪怕他是男人,看了也觉得惨不忍睹。

    再一想到很多也是大宋男人造的孽,赵匡胤又想骂后世子孙了。

    心情沉重地翻过文学版块,赵匡胤发现女报还致力于帮助女子自力更生,养活自己。

    比如招聘版块就很大,基本都是招聘女工的,也非常详细:

    《造纸作坊招聘女工,待遇从优》、《城南刺绣工坊招聘绣娘,包食宿》、《双喜糕饼铺招聘糕点厨娘,包一餐》、《新闻社娱乐八卦分部招聘女记者,不限年龄,擅长处理邻里关系者优先》、《急需大量优秀稿件,欢迎众位才女投稿!有稿费的!》……

    还有非常不同寻常的广告版块:

    《女子剑法课招生》、《女子防身课培训招生啦!》、《算学基础课程开班》、《妇科医学夜校招生,免费上课!名额有限!》……

    赵匡胤看到这里,忍不住幻想自己的女儿们和手下的女子们是如何的到处搜集消息,又是如何的排版印刷刊刻发行这些报纸。

    曾经以为柔弱的女儿们,离开了深宫,离开了身为天底下最尊贵的皇帝的父亲的保护,不但没有折翼跌落,反而越飞越高。

    这让赵匡胤十分欣慰。

    他随手又翻看了两本大宋目前流行的民间闲杂报刊,一份《大宋排行榜》,上面有各种武林高手排行榜、机关高手排行榜、杏林圣手排行榜、美食天下排行榜,听说一个月才出一期,但是十分受欢迎,尤其是各大门派和高手争排位争的厉害。

    再看另一份《大宋武学周刊》:

    除了介绍各种兵器,各种门派与武学,也有门派的招生。

    《少林派招武僧,可收俗家弟子,注:习武期间依然需要学佛需要劳作》

    《武当派招剑法高手,注:须识字,须勤奋学习,懂医术者优先》

    《峨眉派招女性高手,不限年龄,但需面试考验品性》

    这一份武学周刊看似是民报,实际上,背后是赵匡胤私人。

    这样鼓励,朕就不信大宋一直文弱下去。⒓_[(”赵匡胤也愁得很,他这样能打,能领兵,怎么后世子孙可以差成那样。

    没办法,为了永绝后患,他只能从宋初,就把尚武的风气鼓励起来。

    这份《大宋武学周刊》赵匡胤特意单独设置,就是为了避免日后的皇帝还是不行,重文抑武直接把武学周刊也禁了,设置在民间,重利之下,偷偷印刷传阅也可以,大宋的皇帝指望不上,就得指望宋人。

    赵匡胤的心血没有白费,这一份武学周刊看起来粗糙?_[(,用纸普通,但也因此比较廉价,让百姓都能购买,也因此能自己在家根据上面的内容学习基础的强身健体武学。

    比如,民间开始流行跑步。

    尤其是东京,这个被天幕点名过日后会被金人入侵的京城,东京百姓跑步的队伍十分壮大,成群结伴地跑步。

    从东京往外,一路连接到边疆的地方,谁都不敢放松。

    京城都能被打穿,他们地方上岂不是各个被屠戮殆尽?

    这样的威胁下,女子们习武起来十分有紧迫感。

    乡间女子甚至主动上山跟着学习打猎,连看可怕的狼群都觉得比天幕提到过的靖康之耻的男人可怕。

    ——靖康之耻时,无论是金人,还是汉人,那时的男人都不是人。

    “女儿,你一定要记住,并且要代代往下传,女孩子一定要健壮!要会跑,会跳,从小练力气,这样才能活下去!”

    猎户在生死存亡之际,对女儿曾经各种约束教育变得十分朴素:

    “爹娘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好好活着,爹娘就高兴!”

    猎户女儿背起弓箭,绑好束腿,眼神坚定:“爹娘放心,我就算死,也要杀几个金人再死!”

    母亲心疼地想说什么让女儿好好活下去,可是再一想,真到了那时候,也许正面与敌人拼杀而死反而是最幸运的,最终只是给女儿递上沙包:“今天绑轻一点的,习惯了再加重。”

    .

    铁匠把家里的孩子叫到一起:“以后家里的技术一起学,好好学。”

    儿子还有些不习惯:“爹,她们是女孩……”

    铁匠一句话让儿子闭嘴:“以后你能保证你不被抓壮丁?”

    铁子低头:不能。

    “可是女人在战乱中也可能被污辱……”

    “你就不能盼着你妹妹点好?”铁匠恨铁不成钢地瞪着自己被惯坏的儿子,“男人无能,才会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你身为家中长子,无论是你的妻子、你的姐姐还是你的妹妹,都是你的责任。”

    “家里的传承不能断!能传承到后世被后人所知的技术,并不是最好的,而是最幸运的。咱家不能因为顽固断了传承。”

    最后,铁匠语气重重地对儿女们一起说道:

    “都给我好好学,代代相传,谁让家族绝学失传了,死了老子在地下也要抽死你!”

    铁匠带着儿女走向自己的打铁间,一边打铁,一边介绍:

    “唐刀来源于汉朝的环首刀,但是去掉了环首……唐刀不止是一种刀,是大唐刀的统称……”

    他的女儿们看着父亲的汗水染湿了衣衫,看着那钢铁在高温下迸发的火焰,突然想到了天幕上出现过的后世的女工人。

    在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后方工厂缺人,女人同样被鼓励进入各个工厂。

    曾经不对女性打开大门的重工厂、军工厂,都有大量女工人在

    挥舞着铁锤,敲击出钢铁的火花,与高温和熔浆为伍。

    那个时候,还有谁有资格说什么“女子本弱”?

    后世的女子可以,她们也可以!

    铁匠把铁锤递到女儿们面前:“谁先来试试?”

    一时间三个女儿同时伸手:“我来。”

    铁匠欣慰地笑了,随机给了最大的女儿。

    看着女儿在铁与火的光线中明明暗暗的脸,看着女儿明明烤的通红、热得流汗,却依然咬着牙坚持的面孔,铁匠放心了:还好,他的女儿都有着钢铁一般坚强的心!

    .

    “金元四大家……金元四大家……”在另一个药香飘扬的医庐里,大夫正在收拾行囊,一边收拾一边对自己徒弟不满地吐槽,“明明很多都是继承我大宋的,凭什么金元反而超越大宋的名声?”

    徒弟忙得满头大汗,还来不及附和师父,外面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夫大步走来,一边走一边脾气暴躁地骂骂咧咧:“我大宋上至帝王下至民间,谁不重视医学?”

    还有一位胖墩墩的大夫,脚步走在地上重重地,走一步三喘气:“必须把我们的名声弘扬出去!”

    三位同行约好,收拾好行囊,一起走上结伴行医的道路。

    他们要去的,正是最需要大夫的边疆。

    金国给大宋带来了靖康之耻,蒙元给大宋带来亡国之耻,这两个国家的医学超越大宋,让宋朝的大夫非常不能接受。

    尤其是一想到金国、蒙元不止是医学,还有军事上的武器、火器也是学自大宋,最后用大宋的火器技术把大宋打的落花流水,还有经济文化政策也是学的大宋,用大宋的文化政策制度去治理自己国家反过来打败大宋,是多大的耻辱!

    无论是文还是武还是医学商业经济等等,大宋原本什么都不缺,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当胖大夫走成了瘦大夫,边疆的军队中也得到了新消息,悄悄议论起来。

    “边关附近来了很多大夫。”

    “还不是被气得。”

    “不止是大夫,还有很多富商主动派人捐钱捐物资。”

    士兵弯腰过去,对同乡小声道:“还有民间乡社习武和自己研究火器的……”

    同乡非常能理解:“朝廷靠不住,大家都准备靠自己。”

    “怎么靠自己?总不至于……”

    “军队有人,富商有钱,地方上山高皇帝远,朝廷如果真拨款赔款,赔给那辽金西夏还不如军队拿去自己用。”

    “不错。”

    地方上一合计,各有各的打算。

    也有人担忧,计算的是好,难免没有人会起贪念,最后再次演变为唐末的节度使坐大、藩镇割据。

    最好的,还得是朝廷立起来。

    那么,朝廷能立起来吗?

    有了天幕的提前预警,陛下还会想着靠钱赎买燕云十六州,还会被那不善军事还非要乱插手的宋太宗篡位吗?

    哪怕赵匡胤现

    在做出了新的态度,可是短期的态度,明显并不能让军士安心。

    在燕云十六州没有打回来之前,一切表面上的行为都只是表面形式。

    .

    除了军队,牧区也很紧张。

    既然知道未来不敢出战,被游牧民族轮流殴打,宋人的牧区开始疯狂养马。

    宋人极其爱吃羊肉。

    据史料记载,宋神宗在位时,宋皇宫一年要吃444463斤羊肉,均摊下来一天杀十几只羊。而宋仁宗也是一位狂热爱好者,大半夜想吃羊肉想的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但是跟宋真宗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到宋真宗时期,皇宫每天宰杀350只羊,比神宗朝翻了30倍!

    上行下效,皇帝影响着宗室贵族也爱吃羊肉,羊肉跟猪肉的价格是天上和地下的区别。

    苏轼被贬到惠阳后研究东坡肉吃猪肉,其实是属于无奈之举,以致于他这一行为被弟弟苏辙知道后非常心疼,认为兄长已经穷到吃“贱肉”。

    而苏轼富贵时期其实也喜欢吃羊肉,曾在诗词中写明羊肉的受欢迎与自己的窘迫:

    “十年京国厌肥羜,日日烝花压红玉。”、“惠州市井寥落,然犹日杀一羊,不敢与仕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耳。”

    皇室宗亲都这样带头,民间更为喜爱羊肉,以致于宋朝的羊供不应求。

    为了得到更多的羊,甚至把养战马的西北牧区改为养羊,以致于在后世一直有一种说法“大宋亡于吃羊”。

    ——再往前推,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国,也有一个“羊汤亡宋”的典故。说宋国大夫华元出征郑国,与众将士分羊汤,唯独忘记了分自己的车夫羊斟。结果车夫羊斟对此非常不满,上战场后驾驶着战车去了敌军,把华元直接送去郑国大营成为了阶下囚。

    宋国和宋朝,仿佛与羊相克。

    但是天幕直说了大宋的惨状,靖康之耻谁能不怕?还吃什么羊,赶紧养马吧!

    军士还玩什么花式足球,赶紧练习骑兵吧!

    宫中还欣赏什么舞剑杂耍,直接练剑练骑射技术吧!

    在赵匡胤带头的紧张气氛中,大宋经过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这一晚,赵匡胤为大宋百官带来一出不一般的戏曲。

    “陛下!”

    当赵匡胤带着一群老将出现在最靠近燕云十六州的军中时,军中将领大惊。

    但是赵匡胤根本不跟他多废话,连夜召集将士们紧急开会。

    “因为靖康之耻,后世总以为我们宋朝的男儿为了苟且偷生会把自己的妻女送给敌人污辱,这样的耻辱,是大宋的耻辱,也是大宋男人女人的耻辱!”

    “就算靠着卖妻售女活下来,就算靠着约束打压女人给她们洗脑就能自我安慰,历史也将把我大宋男人永远钉死在耻辱柱上!”

    “弱宋,大怂,大送!这样的名称,你们想要吗?”

    大宋没有军士插皇帝话语的规矩,他们不敢回答,但是不代表不生气。

    当初听天幕说话时生气,天幕结束后每每想起来也很生气,现在听到帝王亲口提起,更气了!

    气得一群将士狠狠咬牙,狠狠握拳,恨不得现在就冲向对面的辽人那边,狠狠战一场,把燕云十六州抢回来!

    “大秦,强汉,盛唐,刚明,其他汉人的政权都是这样的赞美。就连蛮元和奴清疆域也比大宋大数倍!”赵匡胤同样愤恨,他亲手建立的大宋,为何有如此不堪的名声!

    “大宋,必须亲自洗去这弱宋的耻辱!”

    他身为宋太祖,必须亲自来率军洗去这个耻辱!

    赵匡胤举起火木仓,朝着辽人的方向,朝着他心心念念许久的燕云十六州的方向,朝天一木仓,大喊:

    “战——”

    “战——”

    士兵们呐喊着,连夜朝着敌人进军!

    当火器的声音在辽人的土地上响起,逐渐在曾经本就属于中原的燕云十六州连成一片时,大宋的旗帜终于重新在这片失去了几十年的土地上飘扬!

    当赵匡胤的脸上沾满敌人的鲜血,当他拿到最终的战果,当燕云十六州的疆域终于重新划入大宋的版图,赵匡胤知道:

    大宋格局,终将改变!

    我大宋,文武双全!!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