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第 112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汉武帝】刘彻:说得好,朕支持秦皇立刻去宋朝教他们做人。

    【唐太宗】李世民:朕附议。

    嬴政:?

    刚刚李世民说的时候你怎么不让他去?

    就你是双标怪是吧!

    刘彻还在一旁催促。

    【汉武帝】刘彻:秦皇,快啊,大家伙都等着呢。

    嬴政:......

    懒得理你。

    言羽阳看他们拌嘴、缓和了一下情绪,接着说道:“李纲死了以后就轮到宗泽了,宗泽被赵构一个人留在东京抗金、赵构带着他的主和派名为游行实则逃跑,跑杨洲去了。而这期间不论宗泽给赵构上多少奏表,赵构都选择装作看不见,但好在,这个时候岳飞出现了。”

    “岳飞的出现,就像是上天送给南宋最大的一颗救星,但同时也造就了南宋最大的意难平。”

    “赵构对主战派向来都是采取不听不信不理,直接放养政策,就跟西晋时候司马睿对祖逖一样。你想北伐,我不拦着,但是你想找我要人、要钱、要粮,那不好意思,全都没有。但你北伐要是能伐出成绩呢,这成绩就会被皇室把桃子给摘走。”

    “岳飞的北伐之旅跟祖逖有着同样的开端,但岳飞又比祖逖要幸运那么一点,他遇到了赏识他的宗泽,虽然宗泽被赵构排除出了权力中心,但他至少明面上还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有和他志同道合拥有目标的人,旅程总能顺利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两个愚忠凑一块了。

    “岳飞也不是愚忠吧,只能说他这个人性格就是这样的。我个人是很感谢和欣赏这种愿意牺牲自己舍身取义的高尚的人,我们现代其实也有很多这种人,岳飞不反赵构在我看来不是他没有能力反,他只是单纯不想反而已。他也不是不知道宋朝没救了。他在靖康之变的时候就知道,宋朝已经没救了。”

    “对了,这里补充一下,刚刚好像没说,金人在1127年从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就是靖康之变。”

    “而趋势岳飞重新投军的,大概是他的责任感。他见不得百姓受苦,所以重新投军报效家国,想夺回领地救百姓于水火中,在我看来,当时的武将之所以不反,一个是因为被责任感束缚住了,一个就是反了其实也不会对当时的局势有多大帮助,反而让自己人内部消耗自己的实力,是很没有必要的举动。”

    “岳飞的治军理念也很先进,跟当年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其实是有点类似的,都是主打一个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秦始皇】嬴政:新/四/军?那是什么?

    “也是一只解救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很崇高的军队,这个之后我们会说到的,现在还是重新说回岳飞。”

    “在岳飞和宗泽合作的时候,其实北伐隐约能有点进度,岳飞这边虽然要什么没什么,但也能跟金人打得有来有回的,但是俗话说得好,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他们前线是抗住了,后方还有

    个拖后腿的,赵构和秦桧动不动就给岳飞他们使绊子,让本来就不明朗的局势雪上加霜。”

    “这种情况在宗泽死后更加猖獗,岳飞独木难支,有好几次手里的兵权都差点被别人夺走。”

    “如果是李纲的遗憾是没能北伐,那宗泽的遗憾就是过河,不过比起遗憾来说,执念或许更为恰当,宗泽究其一生都想亲自带兵渡过黄河,夺回失去的领地。但执念之所以成为执念,就是因为终其一生都未曾实现。”

    言羽阳说的这些,皇帝们其实不太有感触。

    上位者不会与下位者共情。

    他们的愤怒更多的来源于感受到冒犯、以及皇权被人践踏的愤怒。

    反倒是将领们更能共情宗泽和岳飞他们。

    感性一点的将领甚至还红了眼眶。

    “在种种掣肘下,岳飞的岳家军也在逐渐成型。即便是赵构偷偷给岳飞使绊子、派人干涉岳飞的决策、不给岳飞送钱粮等等,在这种艰苦恶劣的环境下,岳飞依旧打出了一个优异的北伐战绩,打得金人节节败退。岳飞也声名大噪。”

    “但是赵构这个人,干别的不行,搞内斗他是一把好手,他看着岳飞的声望日益陡增,他坐不住了,他怕岳飞篡他的位。”

    【秦始皇】嬴政:朕不明白。

    【汉武帝】刘彻:正常,普通人怎么会明白窝囊废怎么想?

    【唐太宗】李世民:朕的建议是,宋朝早就该完了。朕听到赵宋的种种行为,今晚饭都要少吃两碗。

    “晚上少吃点确实也好。”言羽阳顺嘴接了一句:“虽然赵构忌惮岳飞,但他现在还不能拿岳飞怎么样,岳飞现在对他来说,就像一块金字招牌。可以拿来完美的堵住别人的嘴。”

    “但是他又很不爽,所以他加封岳飞的官职都是虚职,并且试图把岳飞从前线调回去,处理内乱,但是岳飞的本意是收复失地,不是自相残杀。所以他不愿意。”

    嬴政:......

    嬴政欲言又止。

    但很快,刘彻就帮他说了。

    【汉武帝】刘彻:虽然朕知道他有病,但朕还是要说,他有病。

    【唐太宗】李世民:朕要是岳飞,朕就跟起义的人一起揭竿而起。

    【秦始皇】嬴政:那你去啊,你赶紧去。

    【唐太宗】李世民:可惜了,朕不是岳飞。

    “而岳飞多次的抗旨不遵,也为后来秦桧编织莫须有的罪名埋下了伏笔。”

    “岳飞就这样一边跟后方的猪队友们拉扯,一边在前线抗金。最终,岳飞顶着重重压力,收复了健康、收复了襄阳六郡、准备继续北伐的时候,岳飞的母亲过世了。”

    “岳飞坚定参军的原因可以说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他的母亲,他的母亲非常支持儿子报效国家。而且古人讲究百善孝为先,岳飞只能在此时放下北伐事宜,回家为母守孝三年。”

    “但赵构这人,他就爱跟忠臣唱反调,岳飞要回家丁忧,赵构偏不让,他非得要岳飞

    回前线。虽然岳飞是抗金名将,但是这时候的南宋并不是完全无人可用。中兴四将的其他几位,也都积极活跃在抗金前线。”

    听到这,岳飞不由得捏紧了拳头。

    ?本作者炭烤肥啾提醒您最全的《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尽在[],域名[(

    他平日征战在外,不能陪在母亲身边尽孝本来已经觉得十分愧对母亲。

    没想到母亲逝世后,他连为母亲守孝都做不到。

    岳飞明白,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而他的肩上扛着家国重担。

    母亲若是知晓,必定不会怪罪他。

    可他没法不自己怪罪自己。

    【秦始皇】嬴政:贱人。

    【汉武帝】刘彻:宋太祖怎么还没显灵把这玩意收走?

    【唐太宗】李世民:朕听帝师这么讨厌这个赵构,想必他活了很久。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赵构确实是一个比较长寿的皇帝。在朝廷百般催促下,岳飞忠孝难两全,最终还是回到了抗金前线。然后搞笑的来了,岳飞大获全胜,赵构又不满意了。”

    嬴政已经放弃去想赵构是怎么想的了。

    他现在只恨宋朝的历史为什么这么长。

    害他不得不在这一直接收宋朝历史软弱无能的荼毒。

    一想到这种东西都能当皇帝,并且把朝代延续下去。

    嬴政就更恨不得把赵高和胡亥从土里挖出来鞭尸。

    等等......

    赵构、赵高。

    都姓赵。

    难道这就是废物的共通之处?

    愤怒的嬴政已经完全忘记。

    赵高的赵是他赐下去的了。

    “赵构的不满在日渐增加,而岳飞也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三次北伐。岳飞这三次北伐都非常成功,也为南宋收复了很多失地,虽然这些地后来又都被赵构给送出去了,但这是后话了。”

    【汉武帝】刘彻:岳飞要是遇上的是朕,他想打到匈奴老家玩朕都让他去。

    【唐太宗】李世民:武帝,比起你,朕觉得宋祖现在应该比你更想要岳飞,@【宋太祖】赵匡胤,朕没说错吧?

    赵匡胤:......

    李世民非但没说错,还正好踩中了赵匡胤隐秘的内心。

    如此猛将。

    他想要的要死。

    而赵构那个完犊子玩意儿居然丝毫不懂得珍惜!!

    “随着岳飞北伐的成功,似乎也给赵构带来了一些虚假的自信。我们前面说过岳飞这个人,他是忠君爱国的人。他和秦桧有着最本质的区别,秦桧忠的是赵构这个人,而岳飞这样的纯臣,他不在乎皇位上的人是谁,谁在皇位上,谁就是他效忠的对象。”

    “所以在情况稍微缓和一点的情况下,岳飞就向赵构提议。把他哥和他爹接回来,这下岳飞算是踩进赵构雷区了,他之前连去救自己的爹妈和哥哥都不愿意,他老婆和女儿也被一起掳走了,他都无动于衷,他就一心想当皇帝,岳飞现在想把他哥哥和爹给接回来,那他怎么办?谁当皇帝?”

    “但是赵构又不能明着拒绝岳飞说自己不愿意,他前脚拒绝完,后脚不忠不义不孝的帽子就会扣他头上。岳飞此举可以说是把赵构直接架在了火上烤,但是岳飞他又不是赵构这种人,他也不知道赵构一天都在想些什么,毕竟正常人谁会愿意让自己的爹妈在外面当俘虏?”

    “君臣之间的裂隙就这样越来越大,赵构使出了他常用的拖字决,他用这招拖死了李纲、拖死了宗泽、现在,他准备拖死岳飞。”

    “但是岳飞根本就不知道,哪怕他后来没有再提这件事,但赵构已经对岳飞充满了不满。正好,赵构的狗腿子秦桧,他跟赵构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开始对岳飞搞起了pua。”

    “岳飞让赵构骗得团团转,还以为赵构真的很支持他北伐。结果很快,金人传来了议和的消息。他们愿意把赵构的母亲和宋徽宗的棺椁还回来,只要赵构把岳飞收复的失地都还回去。”

    “这下可正中赵构下怀了,他本来骨子里就是个软弱无能的人,这个时候又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借口,而且接回来的还是死人,不是活人。怎么看,这个条件对赵构的诱惑力都是巨大的,他根本拒绝不了。”

    “但是岳飞不同意,好不容易收回来的失地,眼看就能一路高歌猛进,这谁能愿意?韩世忠和岳飞多次上书反对,赵构面上装死,实际上背地里和谈的如火如荼。赵构为了保留自己那点微薄的颜面,派秦桧代替自己,跪在金人脚旁讲和。即便被人反对,第一次和谈也还是就这么达成了。”

    嬴政:?

    刘彻:?

    岳飞:?

    【汉武帝】刘彻:谁替朕去砸赵构两个臭鸡蛋,砸他脸上,朕给你钱。

    【唐太宗】李世民:帮朕也砸一个。账记宋太祖头上。

    “但就算是这样,岳飞还是进行了第四次北伐,而这次北伐,也把岳飞的性命给伐没了。眼看着岳飞将金人打得落花流水,即将收复开封之时。赵构连发了十二道金令,急召岳飞回京。”

    “岳飞北伐十年,被十二道金令毁于一旦,所有人都知道岳飞回去必死无疑,岳飞本人肯定也知道,但他还是在安顿好岳家军之后,义无反顾的回京了。”

    “金人也知道了岳飞的厉害,再次跟南宋朝廷提出条件,只要赵构他们杀了岳飞,金就愿意跟宋和谈。”

    接下来的发展,不用言羽阳说,皇帝们这都能猜到了。

    “这下不就是打瞌睡来枕头?赵构想和谈都快想疯了。但他也不能直接就大刀阔斧的杀了岳飞,他怕被舆论给压死。于是他开始暗戳戳的针对岳飞,而秦桧,他是赵构手下最好用的一条狗。”

    “在害死岳飞这件事上,他出力最多。直接给岳飞网罗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此时朝堂争论不休,但帮岳飞说话的人,最后都遭到了贬官罢黜,而岳飞即便经过严刑拷打,也不愿意承认那些莫须有的罪名。”

    “但第二次和谈已经成功,留给赵构和秦桧的时间不多了,既然屈打成招不成,他们就选择了直接处死。”

    “最终,一代名将含冤而死。”

    【汉武帝】刘彻:说真的,皇帝位置上摆个猪,猪都比赵构做得好。

    【唐太宗】李世民:宋朝烂成这样已经救不了了,朕还不如助力金人早日灭宋。

    “说到这个,其实金人那边也有个和赵构半斤八两的皇帝,不然,南宋早就在赵构手上亡了。”

    李世民:......

    原来是王八配绿豆,半斤八两啊。!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