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第651章故意报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文臣反战。

    没有出乎意外。

    所以李弘壁一点都不恼怒。

    这群文臣既觊觎那座石见银矿,却又不甘心再次开启战事,给武将勋贵攫取军功的机会,再加上战事开启他们自身利益会受损,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反战,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出兵倭国这就是大势所趋,李弘壁自然不会甘心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他苦心孤诣地谋划好了这一切,难道还会因为文臣的几句话就停了下来,白白放过那个北街民族吗?

    不可能的!

    但凡是个中国人,都永远不会放过这个卑劣民族!

    李弘壁看向一众文臣缙绅,沉声开口道。

    “其一,诸位不要太想当然了,这倭国直到现在可还不是我大明藩属国,更没有与我大明建交,所以你们哪里来的资格说出这种话,称我大明是其宗主国呢?”

    第一步,先废掉这些文臣缙绅占据的大义之名。

    倭国确实还没有与大明建交,只是自李唐开始倭国一直都是大明的藩属国,所以群臣先前才会说出这些话语,理所当然地带入了天朝上国的角色。

    然而此刻李弘壁一句话就将他们从美名中给打醒了。

    倭国是大明藩属国吗?

    并不是!

    洪武年间,大明定鼎天下之后,以铁腕著称的太祖高皇帝朱元璋,首先想到的就是以武力解决倭寇问题,当时驻防福建的名将周德兴也表示,“集水师于澎湖,乘北风而进,旦夕可灭倭奴也”。

    但问题在于,此时的大明帝国北有残元未灭、南有五溪蛮乱,考虑到忽必烈折戟沉沙的前车之鉴,太祖朱元璋最终选择了运用外交途径来解决中日争端。

    洪武二年,大明外交使团抵达九州岛,传达太祖朱元璋“如必为寇盗,朕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的战争威胁,但讽刺的是,大明帝国的国书在还未抵达京都之前,就被盘踞九州的倭国南朝怀良亲王给截留了。

    怀良亲王是后醍醐天皇的“八阿哥”,为人刚愎自用,他对明朝国书中“四夷之君长”、“酋帅”等轻蔑的言辞颇为不满,随即处决了使团中的主使吴用等五人,还拘禁了副使--杨载和吴文华达三个月之久。

    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大明始终以为怀良就是“倭国国王”,为此太祖朱元璋还拒绝了倭国北朝足利氏,从洪武六年开始连续六年进献的诚意十足的朝贡,因为在大明看来,足利氏不过是区区一个军阀,泱泱大国岂能与乱臣贼子建交。

    然而终洪武一朝,大明都始终以怀良亲王为谈判对手,要求倭国制约袭扰无度的倭寇,不过怀良亲王所代表的南朝在倭国南北内战中始终处于弱势,巨额的军费开支和控制地域贫瘠的物产,令他们根本无力处理倭寇的问题,因此倭寇对大明帝国的滋扰始终没有中断。

    之后的太祖朱元璋已经对倭国国内的政局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位自学成才的“马上天子”甚至填了一首乐府诗《倭扇行》,以表达对这个流氓政权的鄙视。

    诗中,太祖朱元璋不仅指责倭国政府“国王无道民为贼,扰害生灵神鬼怨”,更嘲笑怀良亲王“君臣跣足语蛙鸣,肆志跳梁于天宪”。

    不过,太祖朱元璋并没有兴趣去改造日本,因此虽然他感叹“今知一挥掌握中,异日倭奴必此变”,但最终还是接受了怀良国书中“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拯黎庶之艰辛”的建议,将倭国划归大明帝国“十五不征之国”之列。

    洪武末年,朱元璋下令编纂《皇明祖训》,宣布将朝鲜、倭国、大琉球、小琉球、安南、真腊、暹罗、占城、苏门答腊、西洋、瓜哇、湓亨、白花、三佛齐、渤泥这15个海外国家列为“不征之国”,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恣意征讨。

    表面上看,“十五不征之国”承认了上述国家的主权独立,标志着明帝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且此后给各国的诏谕中,明朝也一再表明其“共享太平之福”的立场。但如果仔细分析,却会发现“十五不征之国”并非简单地“一视同仁”。

    其实“十五不征之国”中有一些国家长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藩属,如真腊、暹罗、占城等国在隋唐时期便与中国建立起了朝贡体系,马来半岛、印尼地区及菲律宾的南中国海沿岸的国家,从宋、元时期就与中国交往密切。

    太祖朱元璋所划定的“十五不征之国”中,除了朝鲜与日本之外,均为宋、元以来中国的传统藩属,既然是附属国,自然没有必要征讨。

    而从太祖朱元璋对朝鲜的态度也不难看出,对明帝国而言,“十五不征之国”中的朝鲜和日本不仅是藩属,还存在着对其内部统治阶级合法性的质疑,甚至不能算作“一国”。

    因此,所谓“不征”无非是给出足够的外交空间,等待其内部争斗完成之后,再进一步考虑外交政策的一种策略而已。

    这些个道理,文武百官与永乐皇帝都是心知肚明,所以此刻没人提及什么“不征之国”一说。

    毕竟皇帝陛下都已经把那安南给灭掉了,哪里在乎什么“不征之国”,文臣缙绅若是此刻再提及此事,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而李弘壁此刻说的这些,也都是大实话。

    因为倭国一直都不是大明王朝的藩属国,更别提什么天朝宗主国之说了。

    就算大明出兵倭国,其余藩属国见了,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其二,倭国非但对我大明没有丝毫恭顺之心,而且还一直派遣武士浪人伪装成倭寇前来我大明劫掠袭扰,那所谓的三岛倭寇,其实并不是什么专门打家劫舍盘踞海盗的匪寇,而是倭国平户藩的大名松浦氏!”

    “在胡元侵略倭国期间,松浦氏所控制的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等地曾遭受蒙古高丽联军的屠戮,因此在蒙元侵略倭国失败之后,这三岛的居民便开始报复行为侵扰朝鲜南部沿海,而被朝鲜人称之为三岛倭寇,之后倭国进入南北朝时期,松浦家族所支持的南朝长期处於下风以及我大明禁海的影响,而使松浦氏的处境日益艰难。于是,松浦氏便开始从对大明、朝鲜沿海地区的侵扰报复行为,而转为直接的经济掠!”

    三岛倭寇!

    有意报复!

    听到李弘壁这话,众人顿时愤怒异常!

    撮尔小国,弹丸之地,你们凭什么敢这样做?

    「今日第二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