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国小鲜(科举)

第 74 章 殴打【捉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历来农耕都是头一等要紧事,阁老也看过你的《惠农论》,觉得颇为可行,想着等时机成熟,向陛下面陈。”汪扶风重新坐下,慢慢道,“此事关乎国本,若做好了,乃是利国利家,有助江山社稷的大事,需得细细筹备,我们就想着,先在下头选几个地方,轮作试试……”

    轮作理念早在魏晋时期就有雏形,但也只是理念,直到大禄朝发展至今,也只在南方有过小范围试种,仍未普及。

    南方有了一点先例,皆因那边经济发达,大多农户同时还有别的收入,纵然轮作效果不佳,也不至于影响生计。

    况且一年两熟乃至三熟,就给了极大的容错率,同一年完全可以多次尝试、纠正。

    但北方的情况更复杂一点,不足以全盘套用南方经验,且地形水土和农作物品种也不同,参考价值不大。

    总体而言,北方商业经济不及南方,绝大部分农户的生活完全依赖种地,又一年只得一熟,种豆子就不能同时再种小麦。但凡有个什么差池,这一年的农耕就毁了,百姓饿肚子、朝廷难税收,提议的人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再者单纯更改农作模式容易,后续中秦放鹤提到的由朝廷出面调控价格、收购作物、协调比重等,则是大头。

    谁来开这个口子?哪个衙门负责?先收货还是先朝廷拨款?这份差事派谁去?

    一个闹不好,又要无事生波,闹起党派之争。

    所以一直以来,都无人敢率先开口推广。

    当年方云笙任清河府知府时,也曾试探性向上递过折子,但他太过谨慎,全程畏缩,以至于折子上没几句实质性建议,直接就被内阁当废话压下了。

    董春当时就觉得奇怪,因为方云笙此人素来不大热心农桑,怎么好端端的,忽然又要搞起什么农事来?

    后来傅芝与方云笙内斗,看着新鲜出炉的小三元,汪扶风一下子就来了兴致。

    小三元呵,也就是说,方云笙胜了?

    傅芝断不是会轻易认输的,那么这个十来岁的小子,必有过人之处。

    后来乡试点考官,汪扶风稍稍动了点心眼儿,把自己弄过去,亲眼看了……

    真要论起来,方云笙的谨慎也不是坏事,这一特质注定了他不会轻易,不会主动与同僚起冲突,哪怕有利益分歧。

    所以汪扶风收徒之后,他考虑了一个晚上,次日就过去办了“师徒交接”:他将从县试开始,秦放鹤的所有考卷和重要文章都汇总之后,交给了汪扶风。

    其实就算方云笙不给,汪扶风自己也会派人搜集,但这么一主动,性质就完全不同了。

    汪扶风当时就觉得,方云笙此人,确实有些眼色。

    他师父都比不上他。

    再后面,一切便都顺理成章了。

    汪扶风把徒弟的文章挑了要紧的汇总了,连同方云笙的陈述,一并递交董春。

    董春看过之后,虽未说什么,却也为后来的初一家宴铺路……

    骤然听汪扶风说起此事,秦放鹤还真有点意外,因为事关重

    大,又有风险,他还以为要拖到日后自己亲自来了呢。

    ?少地瓜的作品《大国小鲜(科举)》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汪扶风看出他的心思,失笑道:“怎么,你师公就那么……”

    ()?()

    那么只知道争权夺利?

    (s)?()

    秦放鹤赶紧打断他要命的话,“不敢不敢!”

    ()?()

    要说董春完全没有一点私心,也不尽然。

    首辅卢芳枝年事已高,但董春自己也不算太年轻,况且老天收人,也未必只看年纪,中间差的这八、九岁,并不保险。

    首辅和次辅,虽只一字之差,想上去却难如登天。

    纵然有了资历,董春也需要一点过硬的政绩才好操作。

    有了政绩,他好升首辅,徒子徒孙们,也能跟着镀金……

    大禄朝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若果然能增加粮食产量,必然是可入史册的绝佳机会。

    但农事不比其他,周期漫长,见效慢,如果他亲自开口,就必须保证全程万无一失。

    哪怕中间只有一点漏洞,也会被有心人抓住,顺势撕撸开,前功尽弃事小,折了自己人事大。

    所以事情要办,要尽快办,但前期却要悄悄地办。

    董春亲自带着汪扶风划拉了两个可靠的人,写了密信去,让他们先在自己辖下选几块地,轮作试试。一应所需光照、水肥、病虫害等,事无巨细,都要派专人记录在案。

    为什么偏偏是黄豆,而不是其他作物?种过黄豆的地究竟有何优势?需得有强有力的事实来佐证。

    等两年瞧瞧,若果然成效卓越,再统一拟折子上来,皇帝见了欢喜不说,朝臣们也就没有反对和攻讦的理由了。

    董春寿诞,因是散生日,并不曾开大宴,只叫了几个得意的徒子徒孙,并家人们小聚。

    因今年董春刚升了次辅,威势名望更上一层,眼巴巴想来贺寿的人多如过江之鲫,他索性一概不见。

    外头送的贵重礼物一概不收,各色寿面寿桃等物不好回绝,皆放在外面,由负责的管事统一收集了,以各自名义分批散去城外贫民区接济。

    除汪扶风帮忙准备的几样寿礼外,秦放鹤果然做了五道菜,分别是红烧肉、蒜蓉糖醋虾、酱素鸡、爆炒脆时蔬,外加一个胡辣汤。

    菜之五味,无非酸甜苦辣咸,上了年纪的人味觉嗅觉退化,偏爱重口,但仍要控油控糖控盐。而董春有胃病,也不好吃太酸太辣的,故而秦放鹤思来想去,加了个胡辣汤。

    胡辣汤有辣味,但因用的是胡椒,偏暖而少刺激,肠胃不适的人吃了也受用。

    说起来,此时胡椒价比黄金,若非汪府厨房支援,单失败的那两次,就够让秦放鹤荷包大出血了。

    依旧是董苍迎客,奇怪的是,这次他虽然明晃晃的对秦放鹤带菜来的行为透出不屑,可竟一点儿不好听的都没说,基本礼仪也到位了。

    太过反常,活像被人夺舍,惹得秦放鹤多看了好几眼。

    汪扶风私下里跟秦放鹤偷着乐,“不知道吧?前儿董夫人把他给揍了,阁老知道后,只说了一句。”

    秦放鹤忍俊不禁,“哪一句?”

    “打得好。”

    ()?()

    “噗……”

    (s)?()

    董春固然溺爱儿子,但知子莫若父,对董苍的混账也门儿清。可好容易养了这么大,若要教训起来,他也下不去那个手。

    ?想看少地瓜写的《大国小鲜(科举)》第 74 章 殴打【捉虫】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

    但董芸下得去。

    ()?()

    正好姐弟俩前阵子又拌嘴,董芸便借机拿马鞭子将弟弟抽了一顿。

    该说不说,董苍虽然混帐,但有个天大的好处:不跟家人动手。

    所以虽然被董芸打得满院子抱头鼠窜,狼狈不堪,嘴上骂骂咧咧,还真就硬生生挨下来。

    董苍转头就找爹娘告状,奈何老太太只听董春的,董春说打得好,那就是打得好。

    说到底,能办此事者,除董芸不做他选。

    但凡换个人,都能被说成是目无王法,殴打朝廷官员,董苍非但不会长记性,没准儿转头就会报复。

    经此一役,外头的人固然看了笑话,可有心人却觉得这是董阁老授意,全家上下做戏表态给外头看:

    依董苍的狗脾气,在外得罪人是迟早的事,或许早就得罪了,但单纯些微小事,非但不足以扳倒董春,甚至连想给董苍难堪都不够格。

    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董苍继续这样招摇下去,早晚有一天……

    可恰恰就是这个时候,他们自家人动手了!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而之后,董苍也确实收敛了!

    这么一闹,原本有气的跟着骂痛快,自然就消了。

    甚至转头天元帝也听到风声,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董春道:“阁老,虽说是儿子,终究也是做父亲的人了,有什么事不好说的,偏要动起手来。”

    董春便当场告罪,又自我检讨,说是自己教子无方。

    “……他也该吃个教训。老臣年纪大了,有些事顾不上,内子又素来溺爱,指望不得。常言道,长姐如母,也算她尽孝了。”

    天元帝听罢,哈哈大笑,却又赞他会教孩子。

    在他看来,董芸一个外嫁女却仍敢鞭打弟弟,而在外嚣张的弟弟还真就乖乖挨揍,当爹的还真就不偏袒,恰恰是家庭和睦、治理有方的体现。

    从前的事情,便都这么揭过了。

    今天是寿宴,比较随意,几个女婿、儿媳也在,庄隐也带着翰林院的徒弟来了。

    众人亲眼看着秦放鹤掏出菜来,神色各异。

    听说是他亲手烹饪之后,众人的惊讶之色便更浓了。

    董苍非常小声地哼了声,在后面暗搓搓道:“哗众取宠。”

    话音未落,董芸就嗖一下看过来,董苍瞬间闭嘴,觉得身上好似也火烧火燎地疼起来。

    这疯婆娘!

    董春看看那五道菜,多红棕油亮,且一路裹着棉套子来的,仍冒热气,与董府厨子们做的一色清淡软烂都不相同,倒真有了几分兴致,“自己做的?”

    秦放鹤点头,“是。”

    “君子远庖厨,怎么爱弄这个?”

    “学生以前家里穷,少不得精打细算,又馋,想吃得好些,”秦放鹤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一来

    二去()?(),

    便练出来了。”

    这话一点儿不差()?(),

    毕竟无论前世还是今生()?(),

    他的起点都够低了?()⒗来?小.の说?.の看最新章节.の完整章节?()?(),

    若不精打细算,绝对能营养不良饿死了。

    董春嗯了声,竟很给面子地让他帮忙布菜。

    放着自家大厨精心烹饪的菜肴不动,却先尝徒孙的,无论从哪种意义上来看,都很能说明董春的态度。

    秦放鹤忙上前,将每种都夹了些,又舀了小半碗胡辣汤。

    董春挨着吃了,点头,“很好。”

    很好,不仅是说菜的味道很好,也隐晦地表示这种行为和倾向很好。

    秦放鹤道了谢,转头跟汪扶风对视一眼,成了。

    师公许他走这条路啦!

    那边庄隐看着这师徒俩的眉眼官司,再扭头瞅瞅自家徒弟,结果发现对方也在看自己,眼底是同样的感慨。

    庄隐:“……”

    徒弟:“……”

    罢了,结巴吃肥肉,肥也别佛肥。

    不是一家人,他就不进一家门呐!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结巴吃肥肉,肥也别佛肥,谐音“谁也别说谁”:

    哈哈,涉及到农改,其实我早在二十几章就写到啦,当时还跟大家讨论来着,不过肯定有晚来的朋友没看见,所以在这里集中再写一下哈!

    可能有朋友会说,轮作理论古代很早就有了啊,而且黄豆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古人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不轮作!其实呢,关于这个轮作、套种的理论,真的很早很早就提出了,大约在魏晋或汉代就开始,但是注意,只是开始,理论的开始。黄豆确实一直是重要作物之一,但并不代表它只通过轮作的方式出现,农民最基础的反应就是这块地最适合种什么,我们就种什么,一直种什么。所以有很多地区就是最适合种黄豆,官府也倡导种黄豆,所以大家一直种呗,产量当然得以保证。注意,是单独种黄豆!因为北方气候关系,基本都是一年一熟,种了黄豆,这一年就不能再种麦子啥的了。

    而在轮作之前,其实更早出现的是复种,就是一年多次栽培,这个率先出现在气候适宜的南方,就是老百姓无意中发现哎我们这里好多东西一年能熟好几茬!那就收了后继续种。

    然后农业的发展,其实一直都很缓慢,直到隋唐时期,官府还在倡导一些很基础的种地方法,基础到什么地步呢?要勤翻地、多晒土,注意勤施肥。

    单纯论种地,在历史上相当漫长的一段时间内,南方是领先于北方的,这是自然环境决定的,所以后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而直到元代,南方稻麦轮作的排水问题才解决!北方也是这时候才开始正式出现完整的轮作体系。

    不要以为轮作很简单,啊,我就是收了这个换那个就行,每种粮食的喜好都是很不一样的,光照、需水量等,每次轮作也都必须随时调整田地状态,真的非常麻烦。

    后面一直到明代,南北方的轮作套种、复种体系才算成熟,开始逐步大范围推广。

    但是注意,这会儿也还只是推广、补充和发展,发展ing,尚未成熟,距离底层百姓接受仍是漫漫。

    而正式认识到豆科植物与其他粮食品种轮作之间益处是在什么时候呢?清代!没错,就是这么晚!

    一句话概括,轮作理论早在魏晋或汉代被提出,但直到清代,才开始走向大范围普及和成熟!

    就好像三皇五帝时人类就梦想飞翔,然后直到近代才实现一样,历史上简简单单几个字,从被创造发现到真正在各个行业领域普及、铺开,基本都是千百年起步。

    感谢在2023-10-0819:58:17~2023-10-0908:54:2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肖战的女人、蓉仁、明明就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权心权意2025瓶;洁绫20瓶;神隐月亮11瓶;拖延症晚期患者、大脸猫爱吃鱼、文晓文、橘、野豌豆、爆辣小龙虾10瓶;小熊猫668瓶;起司菌菇汤、薄荷蓝夜5瓶;姜可爱2瓶;frekle777、豆乳麻薯、呆咩宝宝、失眠精、森森、美食种田无p、雨夏安宁、黑魔仙不吃西瓜、xisng96、碎影沙、晨熙麻麻、我爱麻薯、一半一半、yuk、金陵鸽叽、西湖醋鱼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