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来京城报仇的

第 78 章 番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京城春日宜婚嫁·一》
    二月京城,天气乍暖还寒,碎雪堆砌路边。
    凌晨四更末,天才蒙蒙亮,家仆呵着气推开清澜园的大门,躬身让开道路。晏容时独自走进落霜庭院。
    清澜园是他母亲生前养病的居所。精致归精致,庭院并不很大,位置也僻静。并不怎么符合晏氏当家主母的身份。
    母亲生病那段日子,和父亲的关系已闹得很僵了。
    晏容时走在无人清净的鹅卵石小道间。几支腊梅挂着细雪盛开于道边,那抹生气勃勃的红是母亲生前极喜爱的。
    特意叮嘱家仆不去打扫的小拱桥上,三两天功夫积了一层雪。桥下的溪流结冰又化开,母亲生前就养着的几尾锦鲤在漂浮着冰凌的水下活泼泼地游动着。
    晏容时踩着碎雪走上拱桥,站在母亲生前观鱼的惯常位置,往水里洒下一把鱼食。
    锦鲤们聚拢过来争食,平静水波漾起一圈圈的涟漪。最为肥硕贪吃的阿饕又抢在最前头,尾巴狂甩,把通身大红的锥星挤去旁边。
    晏容时立于拱桥上打量。良久,无声地笑了下。
    “母亲。”他心中默祷:“去年五月夜入清澜园的小娘子,应小满,母亲可还记得?”
    “她很快要嫁入晏家了。小满是儿子中意的人,希望母亲也喜爱她。”
    踩着细雪走出垂花拱门时,隋淼已经等候在门外。
    “郎君,入宫车马已经备好,随时可以出发。”
    今日入宫的理由特殊。不是朝臣参加朝会,而是被老娘娘召入永宁宫觐见。
    晏容时抬头看看天色:“和祖母请个安再走。”
    晏家老祖母是晏相的发妻。今年奔八十了。
    身子倒还康健,但早些年前便不大记事。随着年岁增长,这两年的忘性越来越大,看着面前的儿孙,张口喊早已过世的晏相名字,全家上下都把老祖母当做小孩儿哄着。
    老祖母住在晏家大宅北边的静海阁。
    静海阁这处原本是晏容时父亲的住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年少的他走进静海阁肃穆的院门之前,都要先深吸口气。
    等他当家之后,客客气气送走了父亲,便让老祖母移居过来。
    如今的静海阁,肃穆压抑的气象早已不在。因为老祖母腿脚不方便的缘故,静海阁各处的门槛都锯走,所有方桌木凳的锐利边角都磨成圆润弧度。
    老祖母闲着无事时,拄着拐杖各处溜达,溜达得高兴了,乐呵呵随意扯个路过的人就闲话半日。
    晏容时今早进静海阁时,远远地便听到老祖母中气十足地问:“早上吃什么?”
    身边伺候的女婢高声回应:“清淡口的鸡丝鱼肉粥。配老祖宗最爱的腌瓜,鱼鲊,春笋,莼菜等小菜四碟。”
    老祖母乐呵呵说:“记错啦!爱搭腌瓜吃粥的不是我,是老头子。叫老头子赶紧起身吃点粥,莫要误了早朝。还有七郎呢?七郎也爱吃腌瓜。
    叫七郎陪他祖父吃点……”
    服侍仆婢习以为常。闹哄哄的哄劝声里,晏容时掀帘子跨进门来。
    “祖母,孙儿来了。”
    老祖母说话颠三倒四的。吐字虽然清晰,但来来回回重复那几句。
    一句接一句的絮絮念叨声里,晏容时坐在桌边,陪祖母吃了几口粥,夹两筷腌瓜。
    “祖母,孙儿今日要陪小满入宫觐见老娘娘。小满是即将入门的孙媳妇,祖母还未见过。”
    老祖母慈爱地拍了拍他的手。嘴里依旧念叨着:“跟紧你祖父。宫里地界大,你头回入宫,别跑远了……”
    泛起些微鱼肚白的天光里,晏容时走出大宅门外,踩蹬上马。
    骏马长嘶一声,沿着长乐巷轻快小跑。
    晏家长随的灯笼映亮了长乐巷两边五颜六色的树干。
    晏家喜事将近,即将迎来主母。整条长乐巷两边的榆树柳树,以红色绸缎裹住树干,再以五色彩帛做成各色花朵,扎在枝干高处。
    清晨时还不显眼。等到入夜之后,挂在树梢的几百盏灯笼点亮时,暖黄灯光映照得树影五光十色,好看得很。附近人家每晚都有许多百姓领着孩儿过来看热闹。
    晏容时拢着缰绳在长乐巷缓行。
    目光扫过道路两边扎起的热热闹闹的五色彩帛花朵,唇边逐渐噙起一丝浅淡的笑意。
    见花如见人。
    他想念小满了。
    ————
    应小满今天同样起了个大早。
    晏容时在城北骑马缓行出长乐巷时,她人在城东。
    穿了身毛茸茸领边的厚旋袄,领着同样早起、同样穿戴得毛茸茸的阿织,满院子转悠。
    闲着无所事事,应家三口都被憋坏了。
    义母坐在点起炭盆的暖融融的屋里,把窗户打开半截,从屋里喊她。
    “别转悠了,歇歇。”
    “老娘娘等下还要召你入宫。雁家把早饭送来了,坐下来吃点热汤食。进宫能不能吃得上饭食,那可说不准。”
    应小满坐在屋里,筷子扒拉着雁家送来的朝食。
    热粥,米饭,四色甜咸馒头,精致八样细点。
    丰盛是极丰盛的。
    应小满扒拉了半天,放下筷子,叹了口气。
    “这么好的饭食。想到是雁二郎送来的,就有点吃不下。”
    义母也跟着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呢。”她喃喃地说。
    *
    应家三口是在二月初十那天入的京城。
    半路上应小满和自家老娘商量着,原本打算得挺好。两家过礼已经过得七七八八,婚事只差最后一步亲迎,不必像去年那么避忌。
    七郎在城西不是有两间空置的小宅子么。回京之后,应家在城西小宅子先安置几天。
    迎亲定的三月。中间有整个月的空档,足够应家赁一处合意的新屋宅,在京城安顿下来。等晏家亲迎那天
    ,应小满从新赁的宅子出嫁。
    路上打算妥当,隋淼遣人快马入京知会郎君,晏容时也同意如此安排。
    但车马还没入京畿地界,晏家迎接的人还在出城路上,应家居然被人半路截了胡。
    ——应小满接到了老娘娘的懿旨。
    前后旌旗开道,甲胄鲜明的禁军护送应家车马,大剌剌穿过京城南门,直入皇城。
    直接被老娘娘召进宫里。
    老娘娘把应小满在永宁宫里留住了三日。日日召到近处细看,唏嘘“苦命的小妱儿”,“难怪当初便觉得像。”
    应小满人又不傻。听到“小妱儿”三个字当时便问老娘娘:“雁二郎告诉老娘娘的?这是盛老爹的说法,不见得真。”
    老娘娘笑叹一声:“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老身心里有数。”
    应小满在永宁宫留住到第三日时,老娘娘召来雁家的当家大侄子:兴宁侯,摆下家宴,两边正式见了面。
    等到第四天晌午,宫里一辆马车把应家三口送去城东莫干巷雁家时——
    老娘娘和和晏少卿未过门的夫人对上眼缘,有意把应家小娘子认作干孙女的说法,已经在皇城内外传得沸沸扬扬了。
    *
    二月倒春寒的风势依旧凛冽。禁军把守的宫门城楼下,一辆马车缓缓停下。
    应小满跳下车,挨个摸了摸浓密乌发间簪的两支玉簪,又拢了拢裙摆,四下里张望。迎面望见宫门下等候的晏容时,人便笑了。
    “莫担心。”晏容时缓步走近,目光里带惊艳赞赏:“今日妆容服饰都好,容光焕发。”
    应小满才不担心。她只有点紧张。
    “两位姑姑去年教的宫里礼仪规矩差不多都忘了。前两天入宫时,在老娘娘面前答了好多句的‘我’,纪姑姑险些晕过去。我还奇怪,她好端端地眼角一直抽搐什么毛病。后来才想起,她不敢开口提醒,使眼色提醒我来着。”
    “老娘娘面前说两句‘我’也没什么。”
    晏容时替她把玉簪正了正,重新插入浓密的乌发间,和她闲说。
    “毕竟都是自家人,血浓于水。老娘娘和雁二郎说话时,雁二郎高兴起来同样满嘴的‘我’,也没人说他什么。”
    “再说,今日有我陪你。若我拉一拉你的手,你留意些就是了。”
    嘴里如此说着,晏容时果然在宽大的衣袖遮挡下轻轻来勾她的小指。
    应小满的一颗心彻底放宽,抿嘴笑了下。
    她今天穿的厚实袄子,毛茸茸的雪白兔毛镶边袖口容易藏东西。无人看见处,两人的手指头勾在一处,细微地晃了几晃。
    两人并肩走进宫门。
    老娘娘这个新年过得好,精神健旺。吩咐窗户打开,借着早春亮光,正在仔细打量手里一块陈旧褪色淡红的襁褓布。
    应小满远远地瞧着眼熟,眼皮子一跳,脚步就停下了。
    “怎么到老娘娘手里了?”她扭头瞪晏容时。两
    人已经在内殿门口,她不敢大声,悄悄地问。
    晏容时悄悄地答:“老娘娘召你进宫那阵子,有女官问到你娘那处。你娘做主给的。”
    “……我娘没跟我说。”
    晏容时只笑。
    “你娘怕你对她嚷嚷。”
    他这京城女婿的脾气,比荆州伢儿应小满的脾气好得多。义母托女婿跟女儿私下里提一嘴。
    新年期间官衙封印。晏容时这个年过得好,去年夏秋过于疲累而显得消瘦的轮廓身形,恢复了原本的松竹俊秀。
    廊子外的日光透过雕栏映进殿门边。长身鹤立的郎君站在身侧,一双微微上挑的桃花眼里波光潋滟,仿佛春光下的水波。如今这片含情脉脉的春水对着应小满荡漾。
    应小满心里微微一跳。
    二月返程入京当天,应家从京畿界碑边外头就被禁军接进皇城。
    两人只在城外官道上远远地互看一眼,前两天在宫里隔着道宫门又远远地看了第二眼。
    越是不能正大光明腻在一处,彼此越是想念。
    眼看着两人的面庞越来越近,应小满毛茸茸的袖口一抬,赶紧拦。“别瞎亲。在老娘娘宫里呢。”
    晏容时当然知道眼下不是亲热的时候。
    他凑近过来,只为了轻声说一句:“小满今天真好看。”
    “我本来就好看。”应小满悄声说:“你头天知道?”
    晏容时:“平日如清水芙蓉,今日入宫特意穿的这身石榴红织锦长裙,如盛放牡丹。珠玉在前,魂为之夺,眼睛不舍得挪开。”
    应小满抿着嘴无声地笑。哪个小娘子不喜欢听中意的郎君夸赞?她爱听。
    她悄声说:“七郎也好看。朱红色的官袍子衬得你人精神。”
    “那我以后多穿点鲜亮色。”
    “嗯!”
    前头引路的黄姑姑重重咳了声。小夫妻悄悄话说得热乎,当殿外站着的十几个宫人都是聋子吗?
    “老娘娘在里头等着呢。应小娘子请。”
    应小满进殿后,老娘娘攥着襁褓布,和身边同样满头白发的女官低声议论几句,叹息一声,召她近前。
    白发女官是当年入宫便陪伴在老娘娘身边的亲信,知根知底,缅怀起几十年前的旧事。
    “小妱儿当年离家出走时,也是差不多年纪。”
    老娘娘感慨说:“当时我在宫里也听到点风声。说和商贾家的儿子走得近。一边是勋贵门第,一边虽说是京城出名的巨贾,门第毕竟差得远。当时我还跟你提过,好事难成,小妱儿免不得要哭几场了。”
    “老奴记得。”白发苍苍的女官今年年岁也七十往上了。
    “商贾家那后生可惜了。家里做金贵的蔷薇水生意,他便在家里捣鼓装蔷薇水的琉璃瓶子,据说手艺厉害得很。寻常的琉璃瓶子总有杂色,经他手炼制的琉璃瓶色泽纯净无暇,像极观音娘娘手里装柳枝的净瓶。就连京城里的佛寺都有许多跟他订琉璃瓶供奉佛塔
    的。”
    “不错,卖蔷薇水生意的盛家,当年偌大的名头。他家出的蔷薇水,我至今还收着几瓶。”
    老娘娘神色惋惜:“后来可惜了。”
    应小满坐在老娘娘身边,专注听着。
    老娘娘细微感慨几句便住了口。目光里带怜爱,转望向面前韶华年纪的小娘子。
    “只是闲聊几句旧事,小丫头莫多想。耳朵里听过就罢了。”
    应小满点点头。
    她亲生父母的消息,既然被雁二郎听见,就不可能瞒得过兴宁侯府雁家。
    因为亲娘的缘故,老娘娘召她入宫,又召来兴宁侯和她当面结识。
    但缘由不能公开地说。
    毕竟,兴宁侯雁家突然消失的女郎雁妱,这么多年过去,对外的宣称始终是:
    “感应悟道,出家修行。”
    但老娘娘既然召应小满入宫相见,今日又特意召来晏容时,心里早已有打算。
    把晏容时召来近前,借着天光打量几眼,老人家欢喜带笑,宛然是长辈看侄孙女婿的眼神。
    “七郎小时候跟你祖父入宫,逢年过节见得多。几年不见,长大成人了。”
    老娘娘感慨说:“偏巧和二郎同年。人又生得芝兰玉树。难怪时常听人把你们放在一处比较。”
    晏容时瞥一眼亲昵坐在老娘娘身边的应小满,谦和应答:“以后都是自家人。手心手背都是肉,无需计较太多。”
    短短两句说得老娘娘极为欢喜。
    “说得好!以后都是自家人。”
    给晏容时也赐了座,眼看着小夫妻两个挤挤挨挨坐在一处,老娘娘转头往内殿夹道那边笑说:
    “听见没有,二郎?人家心胸广得很,不和你计较从前的争斗是非。出来互相见个礼,以后都是自家人。”
    雁二郎没什么表情地从内殿后头转出来。
    宫人又搬来个小凳,雁二郎也坐在太后娘娘对面。
    面前一溜排三个木凳,坐着三个小辈。郎君俊朗,小娘子娇俏,老娘娘看得满心欢喜。
    她对雁二郎说:“前日把你爹召来宫里,老身跟他说,小满这丫头入了老身的眼,和雁家有缘。老身打算收她做干孙女。你爹有没有跟你说?”
    雁二郎他爹兴宁侯,从宫里回家当天,立刻对儿子说了老娘娘的打算。
    但雁二郎心里老大不情愿。
    没错,他从前曾经这么打算过。让老娘娘收应小满做干孙女,两家门第从此登对。
    但现在中间夹个雁家小姑姑,老娘娘把小满收做干孙女,又安排小满住进雁家……
    岂不是住在娘家待嫁的意思了!
    雁二郎人来了,不说话。屈起长腿坐在老娘娘面前,眼风斜瞥过身侧俏生生的小娘子。
    小满今天穿了身石榴红的长裙,明眸皓齿,当真好看!
    好看得叫他抓心挠肺。
    他不说话,老娘娘当他默认,乐呵呵对着
    面前一溜排坐下的小辈说:“既然人来齐了。二郎,小满如今算是我们雁家人,你是他二哥。当着小满丫头的面,你和七郎干戈化为玉帛,把从前的不痛快说开,以后大家都是自家人。你觉得怎样啊?”
    雁二郎:……▂[(”
    雁二郎的视线从应小满身上好不容易撕开,扫一眼旁边淡定喝茶的晏容时。
    谁跟他是自家人?
    “没什么好说的。”雁二郎不冷不热抛下一句,起身便要走。“侄孙还有差事要办。翼行告退。”
    “哎哎哎——”老娘娘抬手喊他。
    应小满动作更快,起身追出去几步把人拦在殿里。
    “老人家面前你脾气也这么大?不怕气着老人家?”应小满瞪他。
    “你要是生在我家,敢这种态度对长辈说话,头都给你打掉!”
    雁二郎满肚子邪火蹭蹭蹭地往上涌。
    对着七郎那边浅笑盈盈,笑得像蜜糖。转过脸来,对他就是一句‘打掉你头’?!
    “你惯听老人家的话,老娘娘刚才那句‘二哥’你怎么没听见?”
    雁二郎双手抱臂,弯唇说:“小满,我比你大八岁。对自家哥哥动手是什么规矩?”
    应小满:“我呸!谁和你哥哥妹妹!”
    身后传来细微的脚步声。晏容时起身跟来,站在应小满身边,不紧不慢接过话头说:
    “二郎说的有道理。小满,毕竟是自家二哥,下个月你出嫁时雁家送嫁的人。骂两句也就算了,莫动手。”
    话音未落,雁二郎顿时炸了。
    “谁送嫁!!你说清楚!”
    晏容时便极耐心而清楚地重复。
    “自然是二哥送嫁。”
    短短七个字,应小满也炸了毛:
    “我才不要他送嫁!”
    “别吵了,别吵了。”身后老娘娘叹着气调解。
    “当着老身面前,一个个都能吵得跟乌眼鸡似地,等下出宫去怕不是要动手?二郎,你从小练武,嗓门又最大。不许你欺负他们两个。”
    雁二郎:??
    老娘娘,你可是雁家的嫡亲姑祖母!你面前这仨个,到底谁欺负谁?啊?!!
    香草芋圆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