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听风拥你入怀

听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听风

    纪星澜似乎真没把两人共用一条毛巾当回事儿,神[se]自若地擦拭着头上的汗。

    因为长时间捂在厚厚的赛车服里,男人墨黑[se]的短发被汗水浸湿,被他毫无章法地裹着毛巾揉搓一番后,造型显得更加利落硬朗,有种凌乱的美感。

    宁霜心跳得飞快,面颊微红。

    那毕竟是她擦过脸的毛巾,他就这样直接拿去二次使用。

    赛道是一个巨大的平面,毫无遮拦,发生的一切都能一览无余,让宁霜更有种做贼心虚的紧张感。

    更何况,张立从头至尾都站在他们身边。

    宁霜不确定他有没有目睹这一切,或者有没有听到些什么,从而产生误会。

    她悄悄转头去看,男人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手上[cao]作机器的动作稍重,像是遇到难题,反复地调试参数却达不到最佳状态。

    应该没发现。

    宁霜松了[kou]气,眼神转向赛道。

    纪星澜没离开,就和她保持着两步远的社[jiao]距离。宁霜试图忽略他的存在,但刚才他那样的举动使得两人之间气氛略显微妙,她很难不注意到身边的人。

    没人开[kou],气氛又陷入沉默。

    宁霜会在这样不自然的沉默中感觉到尴尬。

    终于按捺不住,她望着不远处问:“你每天早起都是为了来赛道上练习吗?”

    纪星澜“嗯”了声。

    “那天天都开同一条赛道,技术会不会磨炼到饱和?”

    “不会。”

    纪星澜把手中的毛巾叠好,弯腰搭在放置地面的水杯盖上。他目光在赛道上逡巡一圈,话音低沉:“这条练习赛道一共有15个弯道,包括S弯、发夹弯、复合弯,考验的是基本功,每天大量地练习,是为了巩固基础、形成肌[rou]记忆。赛场上的较量是来不及思考的,抛去不确定因素,比的就是车手经过每一个弯道时下意识的动作反应。”

    “F1的每一条赛道都是封闭路段,这些赛道的每一尺、每一寸都在车手的心里背得滚瓜烂[shu],即使闭着眼睛也能开。技术和速度的组合没有极限,也就谈不上饱和。”

    这是宁霜第二次听纪星澜阐述对于职业的理解。

    她抬眸看他。

    男人表情平淡,没有[bo]澜,漆黑双眸中却闪着光点。

    像丛林里露出獠牙的猛兽锁定目标后的凝视,带着蓄势待发的、一击必中的,最原始的[yu]望。

    宁霜此时才后知后觉,邢威那句“沉稳”的评价并非空[xue]来风。

    纪星澜在生活中和在赛道上完全是两个人。

    平时的松懒只是伪装,揭下这层[jing]妙的外衣,内里是一颗甘于在漫长时光中卧薪尝胆,却始终不变、炽烈跳动的野心。

    -

    一场F1比赛的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小时,期间不做休息,这对于车手的心肺耐力和肌[rou]耐力要求非常高。因此,车手们一整天的训练从十五公里耐力跑开始,接着是较低强度的力量训练和肌[rou]拉伸。

    气温逐渐升上来,赛道上没有任何树荫的遮挡,宁霜光在一旁站着不动,都觉得受不住这样的热意。

    训练结束后,每个车手都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

    他们很有边界感地自动远离宁霜,一人拿着一条毛巾捂在脸上吸汗,末了,又冲纪录片组挥挥手,三三两两地上楼洗澡去了。

    早训结束后,上午还安排了一节理论课和一节体能训练课。

    纪录片组在车手们洗澡的时候匆匆吃了早餐,又在他们吃早餐的时候提前到会议室里布置镜头。

    据邢威介绍,理论课的内容主要包括赛车数据分析、赛事战术研究、与赛车相关的简单物理学和空气动力学知识、经典比赛复盘等等,上理论课能够提升车手们对于赛车[xing]能和比赛的理解,以此来更好地指导实践。

    而对于纪录片组这样的外行来说,旁听理论课能够更快地获取到F1相关知识,也有助于后期文案的撰写,因此上理论课的时候,方向和张立负责拍摄的部分,宁霜和郭导则专心听讲。

    课前,宁霜拖了把椅子到两台摄像机都拍不到的角落,提前打开iPad笔记软件,略显局促地等待着。

    李轩一边转笔一边走进会议室,抬头看见的就是这幅景象——

    宁霜端坐在墙角,双手握着iPad放在膝盖上,背脊挺直,目光望向投影屏。即便还没上课,她眼里也全然透露着对于知识的渴望,模样乖巧得不行,是那种一个眼神就能俘获所有老师的三好学生。

    “……”

    李轩被她这阵势吓一跳,原地刹车,身后的付靖成一个没注意撞在了他身上,一惊一乍道:“我去,李轩,你干嘛啊?”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付靖成也愣在原地:“我去,霜霜姐姐,你干嘛啊?”

    “啊,”宁霜晃了晃手里的平板,“我跟你们一起学习。”

    李轩和付靖成都是一噎。

    理论课一直不受队员们的重视,一方面是因为学不明白,另一方面是因为即便学不明白也不影响开赛车。

    纪录片组这样认真的态度让他们很有压力。

    李轩和付靖成并排坐下,前者说道:“宁霜姐姐,你们做纪录片导演的都是全才吗?又要导、又要拍、又要写、又要剪,还得把被拍对象学会的东西都学会?”

    宁霜看了眼另一个角落坐着的,同样等待知识浇灌的郭导,小声地道:“能学一点是一点嘛,以郭导的亲身经历来看,对题材了解的越多,拍出来的东西质量就越高。”

    付靖成也看着郭导的方向,摇头赞叹:“佩服,佩服,这位更是活到老学到老的重量级。”

    陆陆续续的,所有车手都到场了,邢威也坐在听课席,唯独不见纪星澜。

    宁霜以为他只是到得晚一些,没想到几分钟后,那人直接两指捏着笔记本电脑的一角,径直走向讲台。

    她惊讶的表情被坐在斜对面的高跃捕捉到,他问:“宁霜,你不知道这课是纪队讲的吗?”

    宁霜点了点头:“我还以为会请专业的讲师。”

    “Nonono,”付靖成伸出食指左右摇晃,“全中国都找不出第二个人再比队长更专业了。”

    李轩:“一般理论知识这种硬课都是队长讲,复盘课是教练讲,从不请外援。我们Arrows主打的就是一个资源极致利用、肥水不流外人田。”

    林恒[bo]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神[se]十分骄傲:“宁霜妹子,你还不知道吧,纪队当时在德国一边训练一边读书,两头都没落下!他在慕尼黑工业大学读的工程技术学,是赛车手里最厉害的学者,也是学者里最厉害的赛车手!”

    德国?

    那可是含金量非常高的学历。

    听到这,就连一向要求严苛的郭导脸上都露出赞许的神[se]。

    要有怎样的天赋和努力才能达到这样惊人的成就?

    听风

    纪星澜9岁时被德国的赛车俱乐部签下,开始进行全职赛车手培训,在高强度的训练压力、陌生的语言系统和种族歧视的重重阻碍下,他还能考上欧洲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用天才来形容也不为过。

    宁霜这时候才意识到纪星澜有多低调,这些璀璨的经历甚至没有写在他的车手介绍上。

    她望向他的表情逐渐由讶异转为钦佩。

    “行了,你们几个怎么把我的履历背得比我还[shu]。”

    纪星澜语气透着股散漫劲儿,显然并不在乎这些有的没的。

    他把笔记本电脑打开,连接投影屏幕,双手撑在台面上,修长而节骨分明的食指点了点:“讲的东西又不难,认真学都能听懂。”

    “F1的赛场上,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多学一点儿,哪怕只能提升一毫秒,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完成超越对手的绝杀。”

    付靖成翻开每页只记了寥寥几个字的笔记本,十分捧场地道:“遵命,队长!”

    ……

    话是这么说,但实际场面如何,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座的车手们大都对于学习敬而远之,没想到好不容易把自己磨炼成职业车手,摆脱了在学校上学的命运,居然还要三天两头接受硬核知识的洗礼。听懂是不可能听懂的,畏难情绪倒是与[ri]俱增。

    即便纪星澜的PPT图文并茂,讲得也条理清晰、逻辑连贯,但空气动力学知识不具备任何趣味[xing],即便掰开来、揉碎了讲,听起来还是觉得枯燥艰深。

    刚开始,碍于摄像机在录制,车手们还会尽量抬起头来配合,没过半个小时,一群人不是撑着脑袋皱着眉,就是捂着嘴巴打哈欠。

    一节课下来,听讲效率最高的居然是宁霜和郭导。

    纪星澜提早了几分钟结束课程,底下几个小兔崽子欢呼离场,邢威带着郭导、方师傅和张立到下节课的训练室去提前布置机器,宁霜一出门就接到陈珊和宁恒松的电话,在走廊里留了一会儿。

    纪星澜收拾好电脑走出门,就看见女人趴在栏杆上打电话,她神[se]和语调都温柔,浑身卸下防备似的,眼神又软又亮。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我们这个组放假时间不确定,要看工作安排……我也想你们啦,想吃爸爸烧的红[su][rou]!”

    “不缺钱,上次给的都没花完呢,我在这儿没有什么需要花钱的地方,你们要注意身体,妈妈的腰要定期去医院看看,不要拖着。”

    女人今天穿条浅蓝[se]连衣裙,没有化妆,只涂了点[kou]红,简洁大方的衣着更加衬得她五官柔和、气质灵动。

    偶尔,耳边碎发被风拂过,她夹着笔的右手抬起来撩动一下,眼中的幸福感几乎满溢。

    挂掉电话,宁霜才看见不远处的纪星澜。

    男人没骨头似的倚在门边,头顶快要碰到门框。

    不知是不是她看错,他神[se]竟然有一瞬的落寞,瞳孔黯然,眼尾的[yin]翳很重。

    很不像他。

    不过,这种感觉也仅仅只是一瞬,即刻便消失得一干二净,快到让宁霜有点恍惚。

    眨眼间,纪星澜又变回那副漫不经心模样。

    “找我有事儿?”

    宁霜点了点头。

    她翻出怀里的iPad,做笔记的地方有块空白,清亮的眸子凝望着他:“刚才有个知识点还没理解。”

    纪星澜有些意外地笑了下:“这么认真?”

    他走到她身边:“哪儿没听懂?”

    宁霜指了指空白处唯一记录词组:外洗。

    看见这两个字,纪星澜剑眉扬起,喉间逸出两声带笑的音节。

    宁霜回忆了一下,觉得自己应该没有写错别字,她不明所以地问:“怎么了吗?”

    纪星澜垂眼看她:“是这块没听懂,还是这块没听?”

    宁霜微怔,唇瓣张了张。

    他怎么连这都能知道。

    她明明只走神了那么一小会儿。

    纪星澜他接过她递来的笔,弯腰就着她手中的平板在空白处简单画了个车头。

    “鼻翼下方没有端板,会产生低压,导致气流偏内洗,而dive可以让端板内的气流外洗出去。外洗有利于后车底板的下压力,但不利于车底前进气,二者不可兼得,这意味着车队在设计时要作出取舍。”

    笔尖点了点记录在空白处的“外洗”二字,纪星澜道:“按照你的笔记分类逻辑,如果没听懂,记的关键词应该是鼻翼,只有在没听的情况下,才会记一个忽然钻进耳朵里的陌生词。”

    “……”宁霜有些羞赧,“哦。”

    见她埋头填充笔记,纪星澜问:“你不是学纪录片专业的,也对赛车不感兴趣,怎么会来这里?”

    “是考进来以后被临时分配到纪录片小组的。”

    “所以随时可能会走?”

    想到郭导说的三个月考察期,宁霜点了点头。

    纪星澜顿了下:“在基地待着还习惯么?”

    “挺好的,”宁霜真诚地道,“大家对我都很好。”

    “应该的,”纪星澜下颌扬了扬,示意她一起走去等电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可以跟我说,旭哥能做的有限,其他几个小孩儿说话不管用。”

    “那邢教练呢?”宁霜不由问。

    “小事儿听他的,大事儿他会参考我的意见。”

    “我应该都是一些小事。”

    两人走入电梯。

    纪星澜按下楼层,侧眸望着她,女人和他单独处于封闭空间内,显得十分拘谨,双手[jiao]握背在身后,睫毛忽闪忽闪的。

    纪星澜道:“邢威很忙。”

    宁霜点了点头:“我尽量不去麻烦他。”

    “我的意思是,”纪星澜右手撑着电梯按钮那面墙,笑了下,“有事儿直接绕过其他人,找我就行。”

    “这回听懂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