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种田助秦始皇稳定天下

改变策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徐兰只和芹叙述事实,没有掺夹自己的意见。
    上层发动战争是为利,这个时候诸侯国之间割让城池再寻常不过,夹在几国边境的人今年是韩人,明年是魏人,下一年可能变成秦人。
    除了秦军普通士兵有上升通道,其他诸侯国普通士兵不过是耗材。
    芹眼里迷茫,那就是说如果赵国不去接下上党就没有长平之战,阿父和叔父就没事?
    徐兰看她迷茫的眼神心里叹息,揉揉她的头发说:“没有长平之战也有别的战争,青壮年都免不了上战场,你大父以前也上过战场。”
    在黑暗中清醒的人活着会很痛苦,她也不知道教石三兄妹读书练武,给他们开蒙启智对不对。
    这一刻徐兰犯难,自己和唐启阳的思想和行为跟这个时代不一样,政儿和石山芹四个孩子差不多天天过来,无形中会受他们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好还是坏现在很难预判。
    徐兰看向前面,政儿和山拿着竹剑在拉锯对练,不如说是玩,心里无端生起一个疑问:韩非真是死在师弟李斯手里吗?
    芹迷茫问:“什么时候才不打仗?”
    徐兰顿一下说:“不知道,所以你努力读书练剑,将来能护自己和家人。”
    人类发展史就是战争史,和平的时间不多,秦统一后并没有完全结束战争,徭役和赋税也没有减轻。
    芹点头。
    不管将来如何,吃喝在当下,美食能治愈很多烦恼。
    徐兰和她说:“晚上我们吃饺子,你去叫你大母和阿母来和我一起包饺子。”饺子好吃但做起来麻烦,家里有一段时间没有包饺子了。
    芹听姑姑说晚上吃饺子脸上露出笑:“好。”
    徐兰看前面说:“政儿晚上也留下一起吃饺子。”
    政儿和山听说吃饺子忍不住咽咽口水。
    政儿点头应:“好。”
    徐兰和他们说:“等会你们也一起帮忙包饺子。”
    政儿和山点头。
    徐兰把兔皮和针线放回房间,从房间里拿一条腊肉到厨房煮,开始为做饺子准备。
    晚上有十一个人吃饭,徐兰和阿母阿嫂带四个孩子包很多饺子,有腊肉白菜和腊肉薤两种馅。
    政儿认真小心地捏着饺子皮,小小的人儿手稳,包出的饺子不错。
    徐兰看政儿认真的模样喜欢,称赞他:“政儿最小,包的饺子不漏馅,真棒!”
    政儿脸上露出笑。
    山看篦子上自己包的饺子漏出一点馅,脸上微热,下一个绝对不漏。
    政儿看山捏的饺子得意一笑,山自信说:“我包下一个绝对不漏。”
    政儿笑:“那你包。”
    山拿一个饺子皮,放馅后小心捏起,捏好了不漏馅,得意和政儿笑说:“看吧,不漏。”
    政儿点头,继续认真捏饺子。
    饺子包完便下锅煮,大家高兴吃一顿,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刘平和王亮暗想兰真大气。
    当晚,徐兰和唐启阳商量后决定改变策略,明面上想办法加快挣钱和买荒地开荒,尽快发展成为大地主。
    他们来这么久,对社会结构和邯郸城势力有一定的了解,他们的异能持续增长和身手灵活,发展起来也能自保。
    挣钱粮后办学院请老师,免费给人启蒙,教人读书,推广各行业知识,提高影响力,最好能扬名天下,有足够的影响力。
    以后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们心里没有数,会遇到什么阻碍也预测不出,做了再说。
    两人商量后决定,明面上挣钱的第一个方法是做香皂,随后又商量些事。
    第二天徐兰去河边撑竹排向上,在露出浅滩的地方停下捡河蚌,河蚌有人吃,所以在村边捡不到,她捡半篓回去泡在盆里。
    唐启阳带丈人和两个帮手把西间的炕砌好,次一天早上进城跟木匠定做香皂的模具,在铁匠那里定做一锤子和两把凿刀,在石匠那里定要两块简单切割的大青石,让他送去自家,又买几十斤粟米带回家。
    唐启阳家神奇的暖炕快速传出,很多黔首来看后也泡土做泥砖泥板,也有脑子灵活,家附近有小石头的人捡石头回家,稍稍砸去尖角,打算用来砌下面,只做上面铺的泥板。
    河蚌泡三天后徐兰开蚌取蚌肉做菜,贝壳刷干净放着。
    西间的炕晾干,李先生搬回西间。
    徐兰泡一点黄豆,用麦秆铺在一个密实的小竹筐底下,铺上泡胀的黄豆,铺一层薄麦秆,盖上密实的盖子,再盖一个草帘盖,把小竹筐放在堂屋的竹架上,每天浇两次水,四天后就有黄豆芽吃。
    她叫石把这个方法说给阿母和阿嫂,也教邻居们。
    随后第二批做的泥砖和泥板能用了,唐启阳带丈人和找来的帮手把泥砖泥板运去丈人家,给他家盘一个五米长的大炕,随后也给政儿家砌炕。
    还剩有泥砖泥板,唐启阳和陈粟谈后给他家盘一个三米长的小炕,忙完后带人在后院柴堆不远处挖一个小菜窖。
    这期间徐兰做好给阿父阿母的马甲并给了他们,抽两天时间进山,在烧炭不远的地方砍不少松树枝,砍一些侧柏叶回家洗一洗,蒸三个小时后晒干,用锋利的刀切碎,用竹筒装起。
    期间石匠父子三个用推车把唐启阳定要的青石送来,放在棚子下。
    李方等送青石的三个人走后不解问唐启阳:“这两块大青石用来做什么?”
    唐启阳回:“我本想订做一个石磨放在里长家旁边空地上供人使用,但现在订石磨的人太多,我便找铁匠定做工具,自己凿一个。”大家常来借石磨磨面,对他们的生活有点影响。
    李方惊讶:“你会凿石磨?”阳真是个纯善之人。
    唐启阳:“我看石磨也就底盘的槽道和石滚下槽凿起来比较费力,其实不难。”
    李方:“看着简单,做起来难。”
    唐启阳自信笑说:“我和我妻动手能力都很强。”
    确实是。
    第三批泥砖泥板晾干时唐启阳带人在他们房间里盘了炕,差不多忙告一段落,盘炕的技术他教给不少人,几乎不再有人来问。
    夫妻俩有空后去翻地,希望最冷的时候能冻死一些虫卵。
    下一场雨后天气变寒冷,出门的人很少了,唐启阳早上进城拿回跟木匠和铁匠定做的东西,并买回两大块羊油。
    徐兰在家收白菜和白萝卜,整理后放进柴堆旁边的小菜窖,这两个菜最近吃了一些,萝卜秧洗一洗后晾晒,用来做咸菜。
    午后,徐兰在种香菜旁边用异能催生几根香菜拔起来去厨房,她在炼羊油时放了不少花椒和姜,几根香菜,炼出的羊油几乎没有膻腥味,仔细过滤后放在干净的坛子里。
    又把昨晚泡的草木灰水过滤,装进竹筒。
    晚上,唐启阳在房间里用火系异能把蚌壳烧透,等晾凉后夫妻俩把贝壳表面黑色的那部分刮掉,灰白色的那部分稍用力就能碾碎。
    徐兰取出磨粉机和蓄电池,插上电源,先后把干侧柏叶和灰白贝壳碎磨成粉末。
    然后徐兰把东西收拾好,放个干净的陶盆在中间,先往里舀凝固成白色的羊油,舀半盆。
    唐启阳稍稍用火异能加热,羊油很快化开,倒入草木水和贝壳粉皂化,皂化差不多完成后放进侧柏叶粉搅拌均,倒进木头做的方形模具。
    模具横宽都是一尺,底下的木板呈浅浅的格,格子里阳刻简单的几笔兰草图案。
    唐启阳把皂液倒进去晃平整,放在竹架上,几天后把凝固的肥皂脱模,用薄薄柳叶刀切块,放回竹架子继续皂化阴干。
    现在还不是最冷时候,政儿和石三兄妹每天依然来练剑上课。
    后面徐兰又硝了兔皮,李先生和四个孩子都穿上了兔毛马甲,上课地点换成堂屋的炕上。
    徐兰和唐启阳忙碌间差点把腌的咸蛋忘了。
    这天中午徐兰做饭时想起去打开一坛,打开闻着没什么味,没有发臭,挺好,她捞出十个去煮,煮熟后切开一个尝,很香。
    中午吃饭前徐兰叫石给政儿送两个咸鸭蛋,山给左邻送两个,自家吃的切半,每人先分半个。
    现在是分餐制,堂屋的炕上有两个矮竹桌,徐兰和唐启阳跟李先生坐一桌,石三兄妹坐一桌。
    唐启阳指着自己盘边半个咸蛋和李先生说:“这是之前腌咸蛋,其味不错,先生尝一尝。”
    李先生点头,尝咸鸭蛋觉得很好吃,称赞:“好吃,你们真是玲珑心!”豆腐和黄豆芽也很好吃,他们做的饭菜可以说比一般贵族家的厨子做得还要好。
    这炕真好,睡觉时舒服,吃饭也不冷。
    唐启阳回话语气有一点沉重:“先生过奖,人生短暂也无常,我当兵上战场的时候旁边死去的兵不过十几二几岁,当时感觉特别悲凉,我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现在有条件了想认真生活,不亏待自己!”
    李先生没有深究唐家条件为什么变好,叹气:“不知何时才能兵戈止!”
    李先生是魏国人,现在虽然有很多人在本国没有出头的机会,去别国当官,但还是有很多人不愿意母国被灭。
    唐启阳不知道李先生的想法,没有和他说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不知道。”
    石和山、芹尝咸鸭蛋觉得很好吃,听姑丈的话吃着没有滋味了,石和山从妹妹嘴里知道了长平之战的起因,为阿父的死不值,开始学会思考。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