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张浩朱允熥

第5章父与子1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
    深夜的乐志斋,格外静谧,仿佛就连虫鸣都没有。
    朱允熥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身子微微倾斜的靠着软枕。
    他自就喜欢靠着窗口坐,不但是因为夏有凉风冬有暖阳,也是他一个人静坐时,总是习惯性的朝外张望。
    “于学士教导孙儿时曾讲过,一个人到底是璞玉还是顽石,并不是出身所决定的....”
    “即便是玉,玉不琢也不成器....”
    “少年时,正是心性养成的年纪,不该玩乐当发奋图强....”
    “京中勋贵皇亲国戚,还有宗室子弟何止万计?”
    “若放任他们挥霍无度,混吃等死....那他们的下一代呢?”
    “再过几代,与我大明休戚相关的贵族.....岂不成了蛀虫?”
    一哥儿的话,不住的在朱允熥脑中回响。
    “臭子!”
    朱允熥嘴角浮现出几分笑容来,心中暗骂一句,“大道理一套一道的.....”
    不养儿不知父母心...
    他现在多少有些老爷子当年养孙子,教孙子时的感触了。
    那种感觉....不单是血脉相容,祖孙亲情隔辈亲。
    而是看着自己的孙儿是个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内心深处,觉得后继有人的满足感成就感和骄傲感。
    “也是于谦教的好..”
    朱允熥心中又暗道一句,忽转头对门外道,“传旨...”
    话音落下没多久,外边响起轻微的脚步,值班的翰林学士曹鼐跪在门外,“臣在!”
    “朕记得甘肃巡抚十月要回京奏报军务?”
    “回皇上,确有其事!”曹鼐不假思索,“应该是十月初五左右就能到....”着,顿了顿,“前日,甘肃巡抚衙门奏报兵部,九月十月本是秋收,甘肃巡抚于谦想要等来年开春再来京....”
    “朕知道!”
    朱允熥开口打断。
    于谦的顾虑是对的,秋收的时候一省封疆确实不应来京。而且甘肃之地原本是边陲,现在是整个西域的大后方,是何等的事关重大。
    但,偏今年是边军轮防,召他这个甘肃巡抚回京,是涉及到十几万大军的军国大事。
    “传朕的话..”
    朱允熥顿了顿又道,“十月天有些凉了.....赏甘肃巡抚于谦毛毯西条....来京沿途驿站柴炭鲜果饮食等....加倍供应!”
    “臣....这就去拟旨...”
    曹鼐心中一惊,赶紧叩首答应。
    大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奏销制度,各地的官员往来京师沿途吃什么用什么按照品级都有定例的,丝毫不能僭越,因为这个钱最终户部是要核实的。
    当然,来京师的官员们,在各种用度上,不差钱的可以自己私下出去买。
    可是,皇帝破格赏赐翻倍的,少之又少!
    这些东西也不稀奇,稀奇的是皇帝竟然深更半夜的,专门让人拟旨....
    这代表着什么?
    这代表着这人在皇帝心中超然的地位。
    “于谦这人....”
    曹鼐一边往外走一边心中暗道,“深得三代器重....”
    他心中所的三代,指的是当今皇帝,当国主政的太子,还有东宫皇太孙.....
    皇帝当年钦点于谦为状元。
    皇太子亲选于谦为东宫皇太孙师。
    皇太孙则是于谦的学生.....
    可以他于谦,得到了天底下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和地位....
    “杨老....”
    曹鼐边走,心中边继续道,“您可千万别犯糊涂啊....”
    他心中的杨老,正是他考取进士时和提拔他的恩师。
    也正是如今的南书房大臣之一,左春坊大学士,吏部尚书杨士奇。
    曹鼐清楚的记得,当初甘肃巡抚的职位,他恩师杨老举荐的是太仆寺少卿奈亨。可谁想到,最后却是于谦被破格提拔。
    坊间言,杨老乃贤相,此言不虚。
    但人人无完人,曹鼐更是清楚自己这位坐师有些心眼,为人专擅,喜欢打压不同政见的同僚。
    而且,于谦跟杨士奇也不是一派。
    前二十年朝堂上清流和实干派的冲突,但现在实干派又分成了内政派,边疆派....
    杨士奇乃是内政派的领袖,遵从帝国之基在内,要少打仗,以民生为先。
    边疆派是文化殿大学士陈山王骥等人为主,下面是于谦王文王永和等为中坚力量。
    (历史上于谦也被杨士奇举荐过,这位家演义之言不足信也!)
    这两派这几年在朝中,己有些不对付,要压着对方一头的苗头了。
    尤其是于谦的好友王文,早几年杨老之子胡闹妄为被御史弹劾....
    有人为杨老开脱,杨老不知情,但王文却养不教父之过...几次上书要追究杨老的罪责。
    要是杨老对这些少壮边疆派能有好感就怪了....
    两边不能谁对谁错,但是文官集团的本性就是如此......
    政见不同,就不可能和为贵!
    都是玩嘴皮子的杆子的,谁也不服谁!
    而且权力这东西,不就是斗来的吗?
    曹鼐多多少少有些耳闻,京中这些内政派的大佬们,正准备在今年的吏部考核上,给这些少壮边疆派们一些好看。
    尤其是于谦,他在春天的时候竟然绕过内,首接给皇帝上奏,让户部批了七百多万的西域专款。
    这等于首接打了南书房一众大佬们的脸...
    尤其是杨老....
    而且杨老还有另一层身份呢?跟皇家有亲.....
    “呼!”
    走到乐志斋外的值班房中,曹鼐叹口气,心中开始组织着圣旨的措辞。
    刚磨好墨,就见襄城伯邓平,带着一名太医,挑着灯笼从远处走来。
    曹鼐在低头的同时,面色凝重。
    ~~
    “万岁爷...”
    王振轻声呼唤,歪在窗边软枕上的朱允熥缓缓睁眼。
    “太医来了!”
    王振心的把毯子给朱允熥披好,伸手把敞开的窗户关上。
    “留条缝....”朱允熥低声道。
    “天凉..”
    “你知道的,不透气,朕睡不着...”
    不知何时起,他好似得了幽闭空间症一般。
    关窗关门没有风的情况下,他会心烦意乱,呼吸不畅,彻夜难眠。
    只有通风,门敞开着,他才会觉得安心。
    王振把窗户留着缝儿,把熏香放在了窗台上。
    而后扶着朱允熥坐好,再拿起温热的茶,送到他的手边。
    “皇上!”
    此时,邓平探头道,“人带来了!”
    “唔..”
    朱允熥喝口茶,右手狠狠的捏了几下左手的手掌,“进来吧!”
    话音落下,太医院太医周德清拎着医箱缓缓的进来。
    “臣,叩见皇上...”
    周德清是五年前,经曹国公李景隆引荐,进的太医院。他家里世代行医,到他这是第五代,最擅长针灸和内科调理。
    “开始吧!”
    “是!”
    周德清叩首起身,王振心的帮朱允熥解开道袍的领口。
    而邓平则是摸着腰,站在皇帝的身后。
    ,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