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修真小说 -> 长生仙游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滚滚洪流,也可以歇一歇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世道并不太平。
    大襄立国之初,南方还有些动荡,但慢慢的也逐渐平息了下来,但这样的平静却并没有平静太久。
    随着一旨诏书,赋税上涨两成,官府征军。
    这两成的赋税,无异于是要压死人。
    景人落败,已无大势,妻儿老小又等着吃饭,不少人都入了军伍,如此那两成的赋税便也可以免去,这样也能保证家里有一口饭吃。
    这也是无奈之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但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
    南方地域景人聚集,在此压迫之下,有人揭竿而起,口喊复景,一呼百应,便要反了这襄王。
    可赵贞又岂是等闲之辈,他既然敢这么做,就已然做好了充足了准备。
    十万兵马早已南下,何处有乱,便会被立刻镇压。
    一连数次起义,景人死伤近万,被抓住的最终都进了大牢,恶劣之辈当街斩首,归顺之人充入军伍。
    “本王倒要看看,一群丧家之犬,能掀起什么风浪。”
    赵贞打算从根本上解决景人的问题。
    最初他是以安抚为主,但两年下来,却不见有任何成效,反而让南边景人扎堆,他不会留下这样一个隐患。
    要么,让他们归顺,要么,就杀到他们怕!
    凭借着强力手段,南域的骚乱也被彻底解决了下来,多数人都选择了归顺,而仍有归顺之心的人则是选择了隐忍。
    春风吹不尽,野草生又生,总会有卷土重来的那一天的。
    短暂的平静让大襄的征军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临近年关之时,便征得五万兵马。
    虽未达到赵贞定下的目标。
    但北上伐莽之事,他却并不想延后。
    兴隆四年,惊蛰之日。
    赵贞率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挥兵北莽!
    “杀!”
    随着一声嘶喊,战鼓擂响。
    平静了几年的世道,再一次焦灼了起来。
    北莽兴起不久,又是义军而起,虽是夺得了当初北襄的半壁江山,但论起底蕴,是远远不如如今的大襄的。
    但北莽也凭借着地形的易守难攻之势,与大襄僵持了不久。
    而这一仗,一直从惊蛰持续到了秋初之时。
    那一日赵贞身披战甲,腰跨长剑。
    他俯瞰着那尸横遍野,血腥之味弥漫在这战场之上。
    伴随着一声轻叹,这位年过半百的君王也收起了那染血的剑。
    北莽也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之中。
    至此东域一统!
    当初北襄、北漠、大景三分天下,在这五年岁月之下,大景灭亡,大襄兴起,北莽立国后又被平定,唯独余下了大襄与西萧并立。
    这滚滚洪流,也可以歇一歇了。
    .
    .
    墨渊先前在外面游历了一圈,本以为回来还能见到先生,谁料却是错过了时候。
    如今可好,桃儿姑娘与那童小子下山游历去了,这观中也没了人。
    墨渊觉得哪都没意思,索性便在这儿看起了道观,偶尔清扫一下道观院里的落叶,等着先生回来。
    而在这段时日里,墨渊收到了不少东西。
    多是先生留下的人情。
    比方说,秋月坊的一家三口,张小六每年槐序都会送几坛子酒上来,说是给先生的,墨渊照例收下。
    除此之外,墨渊偶尔还会听见有人敲门,开门过后又会瞧见一道落荒而逃的身影,跑的极快,转眼就没了影子。
    但那人却在道观门口留下了一包茶叶,无一例外的都是好茶。
    这是墨渊见过最奇怪的人。
    来都来了,却只留下东西。
    他也没有太过在意,将那茶叶保留了下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位叫做芸香的女子。
    她每年槐序都来。
    来的时候带着一包蜜饯,除此之外就是几朵采下来的莲花,都是给先生的。
    墨渊拿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觉得诧异。
    送蜜饯他倒是理解,但是送莲花,他就搞不明白了。
    墨渊这样想着:“这姑娘八成跟先生有事。”
    于是乎每年槐序芸香来的时候,墨渊都会跟她唠叨许多话,想从中套些东西。
    但经过那一次之后,芸香每次来见不到先生就不会再多逗留。
    纵使是她这般规矩的人,都有些觉得墨渊话多的厉害。
    一年又一年。
    墨渊看着那屋里放着东西。
    蜜饯三四包,那莲花则是被他扔进了井里,有他的法力,也不至于焉了。
    偏房里堆积的酒已经快放不下来,而那桌上,摆着几十包茶叶,恐怕没个几年是喝不完的。
    “陈先生的人情还真是不一样啊。”
    墨渊心中想着,能做到这样似鬼神一般被人铭记,估计也只有陈先生了。
    岁初之际,坊间张灯结彩。
    这一天山下的张小六送来了灯笼与蜡烛,还有对联。
    墨渊也没在意,就说着替陈先生收下。
    张小六却告诉他说,这不是给先生的。
    “送我的?”
    墨渊看着手中的灯笼对联,心中有些诧异。
    “对。”
    张小六说道:“公子一个人在山上难免冷清了些,点上灯笼多些光亮,瞧着心里也暖和,等明日再将这些对联贴上,这样才算热闹。”
    墨渊听着这一番话,心中的情绪有些复杂。
    说句实在话,他活了上千年了,半生都在为化龙而活着,妖魔鬼怪他也接触了不少……
    但若是说人……
    他还真没有相熟的,童知唤当然也算,但是,他就是感觉跟外面的张小六不一样。
    张小六是淳朴的,从一开始便是如此。
    也是这一份淳朴,才让墨渊的心中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恍惚之间,他好像明白了先生为何执着于这些凡人,还有那说不清道不明的红尘。
    这样的感觉,当真奇妙无比。
    墨渊和煦一笑,对张小六说道:“多谢了。”
    “公子客气了。”
    张小六来过不少次,却很少见过这位公子笑,但这一次,他却是感觉这位公子笑的尤为朴实。
    总之就是与之前不一样。
    不过他也不明白不一样在什么地方。
    入夜之后。
    墨渊将那灯笼打理好,随后挂了起来。
    他又点燃了蜡烛,摆在了正堂。
    看着那一片喜气之色,墨渊脸上也露出了几分满意的笑容。
    “这真是不一样。”
    他嘿嘿一笑,随后低头看起了手中的书。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