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 我的书架 | 手机阅读

笔趣阁 -> 科幻小说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正文 第227章 第 227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对于大庆官员而言,元月是一年当中放假最多的时候,先是春节休了七日, 到了上元节,又可再休七日。
    朝廷对京官们如此慷慨, 只因平常的“旬休”已形同虚设——忙起来时,几个月无休都是常事。
    官员们格外珍惜元月假期, 便是平日里骂骂咧咧的言官们,这时也都识趣地闭了嘴。
    火树银花灿九天,黑夜白昼, 家家户户热闹非凡。
    东宫里同样如此,张灯结彩。太子燕有政痴迷于亭宇楼阁, 并不痴迷于美色, 尊于祖制,宫中不过正妃一人、侧妃两人,外加两个选侍。
    初五这日,太子得闲,去了西北角的偏院, 这是他的木仓,堆满了各色建筑的部件, 皆由木料雕刻而得。
    这些都是乳母客氏和她两个儿子帮着收集到的, 又借着采办运进宫来。
    有了这些部件, 太子的设计的图纸虽不能付诸实践,却能通过拼搭过过瘾。
    太子才搭了一半,亲随前来禀话, 说是王尚书在詹事府里等候, 求太子一见。没说是什么事, 但大年初五进宫,必定是急事。
    悬在半空的“屋脊”没能搭上去,太子怔怔轻叹一声,放下部件,抖抖衣袍上的木屑,走出了院子。
    可身上染的那股松木味,一时未能散去。
    左春坊正堂里,来者不止王高庠,还有首辅胡祁,显然这两人已经联手了。
    “殿下,若再不未雨绸缪,压一压裴氏两兄弟,待他日成了气候,可就晚了!”谈话时,王高庠情绪有些激动,原本耷拉着的三角眼,因为扬起了眉梢,像是狐狸开了眼。
    胡祁帮腔,语重道:“老臣身在内阁,原不好与殿下走得太近,免得叫皇上心生猜忌……只是荧惑星渐渐放亮,光辉隐隐有盖过紫薇星之势,预示天降奸佞,权倾朝野,天下大乱。为大庆的江山社稷着想,老臣不得已,才与王太保过来这一趟。”
    荧惑星代表灾星,“荧惑守心”为最凶天象,预示天子亡、天下乱。
    太子虽不善御权,却也听得出胡祁是诋毁裴家以谋私权,若真有荧惑守心之相,钦天监早就上报了。大年初五被叫来詹事府,太子本就不甚高兴,谈的又是这些拉拉扯扯的事,叫他头疼,就愈发恼怒了。
    “两位先生看得太偏颇了,裴氏兄弟远谈不上身居高位,推行新京察,也是为朝廷选用能臣。”太子言道,“孤以为,实在不必冠以荧惑星之灾名。”
    他对裴少淮两兄弟,心底带着些妒意,并不喜,却也谈不上恨之入骨、欲屠之以后快。
    又道,“两位先生有什么事就直说罢,若是没有,孤就先回去了。”
    “殿下也要被裴伯渊所惑吗?”胡祁道。
    一个“又”字,让王高庠赶紧打断胡首辅的话,他放缓了语气,打圆场说道:“殿下,胡阁老所言不止缘于天象,也缘于朝相,若非急火中烧,臣等岂忍心这个时候前来打扰殿下。”他身为太保,与太子相处得久,更清楚太子的性情。
    王高庠沉痛道:“殿下,底下的人实在无心过节,都是实心做事的,京察之后不知还有几人能留下……”
    “底下的人”指的是太子党。
    太子耳根子软,向来厚待帮自己做事的官员,他沉思片刻后说道:“若真是实心做事的,孤会替他们到父皇跟前求情。”
    “那往后呢?”王高庠问,“殿下可记得,臣曾讲过,《邴原传》中有一段‘曹丕宴请群臣’?”意有所指。
    《邴原传》中记载,曹丕身为世子时,宴请功臣,席上问道:“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1]”
    皇帝跟父亲,救谁?好一道臣子送命题。
    可邴原不惧,直呼:“父也。”
    邴原为何不惧?因为东汉末年,君主是要依仗权臣门阀的。
    太子听后,微微色变。
    王高庠见此,顺势火上浇油,话语这才加了几分厉气,道:“皇上对裴氏兄弟信任至极,圣眷朝中无人能比。倘若裴氏兄弟借着这份圣眷,上下打点,拉拢爪牙,权柄在握,不惧天威而在堂上高呼‘父也’,届时,殿下又拿他奈何?臣子目无君父,大庆重返‘王与马共天下’之乱世,这难道是殿下想看到的吗?”
    又道:“倘若皇上一时怒火攻心,殿下又当如何面对一个‘孝’字?皇上再是英明,也难免有武断的时候,殿下要当皇上背后那双眼才是。”
    太子不应不答,端端坐着不走,这便说明他听进去了。
    胡祁从王高庠话中找到了“窍门”,也帮着劝道:“南平伯爵府执掌棉织造坊,岁岁募捐冬衣收揽边防军心,林府、陆府手握马政,朝中马匹皆经他们之手,再加裴氏父子开海,大肆购置粮食……桩桩件件,难道还不值得殿下提防吗?等京察之后,朝中鱼目混珠,可当真就晚了。”所谓的鱼目混珠,只要不是他们的人,再有才干,都是鱼目。
    布、马、粮、官,若这四样全都跟裴家有关,确实不得不妨。
    这简直就是造反的先兆。
    即便不造反,也大有发展成门阀之势。裴氏独大,姻亲满朝,可不就是权倾朝野吗?正好印证了胡祁所说的“荧惑星亮”的天象。
    太子思忖了许久,道:“两位先生且先回罢,孤再想想。”
    胡祁、王高庠达成目的,起身告退。
    东宫偏院里还有好几箱部件没开,太子此时全无心思,独自坐在偌大的正堂里,显得有些形单影只。
    自幼失了生母,父皇先忙于争位,后忙于朝政,久而久之,他遇了事情,再不知道该问谁,也不知道该信谁。嫡长皇子的身份给了他尊贵,也给了他身边人攀炎附势。
    太子忽想起,今日晨时,长子燕琛说要到詹事府左春坊里习书。他轻步走至正堂偏门,陡地推开了书房的门。
    门后少年一惊,赶紧回到座上,佯装继续读书,眼睛却一直往外偷瞄。
    少年约莫十二岁,一身暗紫圆领衣袍,肩上盘着踏火麒麟。生于帝王家,少年却有一副敦厚相,都说隔辈相像,他长得确与祖父有几分相似,笑时憨,怒时厉。
    许久,燕琛才放下掩人耳目的书本,道:“父亲……”
    太子并未生怒,只是关上了房门,温声问道:“你都听见了?”他对儿女们的态度向来极好。
    燕琛点点头。
    十二岁已经不小了,太子问道:“你如何作想?”
    帝王出少年,少年自不凡,长得敦厚的燕琛颇有这种气度,他应道:“‘王与马共天下’确实不得不防,然孩儿有两惑。”
    “何惑?”
    “以皇爷爷的脾性,焉不知‘王与马共天下’,且不设防?裴氏或有‘共天下’之心,而胡王二人就没有吗?若是要防,岂能只防一个裴。”燕琛道,“‘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听着深奥,却是最浅显的道理,君强而臣弱,君弱则臣强……倘若君强且臣强,则天下皆在大庆麾下。”
    看见儿子起身侃侃而谈,身高已与自己比肩,恍惚间,太子欣慰又有些失落——曾记得许多年前,当太子还是少年时,也如今日这般场景,父皇考校他时,目光中常有期待之色。
    可这份期待,却在日复一日的失望中磨灭了。后来,父皇更多时候在“教”,“问”更像是在检查交代的功课。
    兴许父皇曾经期待的,正是琛儿现下这样的侃侃而谈、有理有据罢。
    是自己辜负了父皇。
    “父亲?”
    太子回过神来,道:“你说得很好。”
    “君臣不能防死,亦不能死防,父亲若是对裴氏兄弟不甚了解,不妨先接触接触,再做决断。总归眼下是这两人处于弱势,先露出了狐狸尾巴。”燕琛建议道。
    燕琛少年气盛了些,所幸太子不是那般父子提防的人。
    ……
    另一边,詹事府门外,胡祁与王高庠从两个不同的门先后出来。
    春节年休,宫中人少,尤其是詹事府这样冷清的地方,更是没什么人路过。
    却正巧叫萧瑾远远看见了。皇帝今日读到了一本好书,特意让萧瑾跑一趟东宫,宣皇长孙燕琛觐见,而詹事府就在去东宫的路上。
    萧瑾眼尖,凭着二人的步态、身姿,很快便认出了二人的身份。
    他停了脚步,心间咯噔一下,顿时又急又乱,大年初五跑到詹事府来,不难猜出胡祁、王高庠打的是什么目的。
    萧瑾往詹事府走,快到门前了,却又陡一个转身,调头往回走,他“呸”了一口,发发心中的怒气,暗自诽道:“真是惹人嫌的三角眼,尽把人往死胡同里引。”
    因满心想着这件事,担心太子行差踏错,萧瑾竟忘了皇上了吩咐,把此行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直到回到乾清宫里,皇帝见他端着一把拂尘就回来了,还心不在焉,问道:“琛儿呢?”
    萧瑾回过神来,没听清皇帝的话,问道:“陛下什么吩咐?”
    皇帝笑出声来,又说了一遍,道:“朕让你把琛儿带过来,他人呢?”
    “啊呦,老奴该死,把陛下的吩咐给忘了……”萧瑾道,“老奴再跑一趟。”
    “回来回来。”皇帝招招手,笑道,“吩咐个年轻的跑一趟就是了,不必事事都自个办。”
    “老奴遵旨。”
    明知皇帝是体谅他,可萧内官心底还是忍不住若有所失。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章节放入书签复制本书地址,推荐给好友获取积分章节错误?点此举报